古代為何會出現妻、媵、妾?地位有何不同?

華夏文明橫跨了時間線長達五千年之久遠,是現如今最古老且傳承最完整的文明。在古代,家庭是統治者實現社會管理的最小組織,夫婦就成為了倫常的本原,婚姻也就成了萬事之基點。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際,謂之婚姻。

華夏文明橫跨了時間線長達五千年之久遠,是現如今最古老且傳承最完整的文明。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古代,家庭是統治者實現社會管理的最小組織,夫婦就成為了倫常的本原,婚姻也就成了萬事之基點。

所以要對於配偶人數和範圍加以限制,小則是一個家庭和諧必不可少的因素,大則是整個社會和平穩定的基礎支點。

古代各朝都對配偶人數和範圍的法律十分重視,以至於現在各國也都將這一問題當做是婚姻家庭法律的重要方面。

婚姻在本質上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兩性的結合,反映著社會經濟生活的要求和社會文化的特點。

婚姻之道,謂嫁娶之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嫁,謂女適夫家。娶,謂男往娶女。論其男女之身謂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際,謂之婚姻。

這是中國古人對婚姻的理解,受儒家等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古代中國形成了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思想為主要原則的婚姻制度。

周朝創立宗法制,重視家族組織,通過婚姻這種形式,雙方的家族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

從《禮記·昬義》中所雲的“昬禮者,將合二姓之好”即可知婚姻為兩姓之事。

這種好合之事,看似是一個新的家庭的成立,實際上則為舊家族的擴大和延續,無論是對夫家還是對婦家:“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

先是男女之間締結婚姻,結婚後方可生子,一變而成為繼承本族血統,繁衍一家子孫的結果。

一:古代關於配偶的人數的硬性規定

關於配偶的人數,也要合乎於“禮”。

配偶人數的確定也是隨著社會經濟等因素的不斷變化,而逐步成型的。

原始社會時,“亂婚”現象嚴重。

當時,男女雙方都沒有固定數量的配偶,更不能提固定的配偶,在這裡我們不妨稱之為“多夫多妻”制度。

周朝興盛以後,禮制興起,開始重視起宗法制度,律法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度。

但是實際上為了繁衍子嗣,男子是可以多娶的,只是嫡庶和尊卑要有所區別,不能“多妻”,但可以“多妾”。

所謂的嫡妻,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正室,依照禮制的原則,只允許有一個,不允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以陰陽之分比喻夫婦之間的關係的,以日月之明表示皇帝和皇后的地位(天曰皇天,地曰後土)。

古代典籍中也以“伉儷”等詞語來表示男女婚配關係。

我們還要知道“妻者齊也”,正妻的地位與夫君的地位是絕對平等的。

所以,雖然多娶並未被禮法所否定,但是“妻”與“妾”之間的地位一定是要嚴格劃分的。

類似“並後匹嫡”(將妾與王后並列,擬同於王后,庶子地位與嫡子相同)的事情都被看作是“亂之本也”。

春秋時期,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盟約的第一條就是“毋以妾為妻”。

由此例,足見嫡妻以妾之間嚴格區分在古代婚姻之中的地位,以及古代社會發展與統治之間的重要性。

婚姻禮在制度上推重一夫一妻制,所以媵妾制度作為男性實現“多娶”的一種管道就有了其存在的意義。

從天子到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都可以讓同姓的女子隨嫁,只不過根據地位的不同,所隨嫁的女子數量不同罷了。

置於庶人只能有一妻,不可以“媵制”。

這種制度興盛於春秋時期,到了戰國時期漸漸衰落(羋月傳中,羋月的母親向氏是楚王的寵妾苣姬的隨嫁女,後來羋月也是以隨嫁女的身份隨姐姐羋姝嫁至秦國)。

從地位上來說“媵”是屬於“貴妾”,在“媵”之外還有“賤妾”。

這種身份的女子除了沒有經過三書六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作主張照婆家的“奔者”之外,還有由於犯罪被懲罰而成為賤妾的。

也有由於被買賣而成為賤妾的,這種身份的女子與後期的婢女地位相差無幾。

在總結了這麼多關於配偶數量的情况之後,我們不難看出,在宗法社會中,一方面為了胤嗣之續,傳宗接代可以“多娶”。

另一方面又要重視嫡庶之分。出現這樣的情况也恰恰是婚姻的目的和古代社會宗法制所導致的。

主要是為了達到“繁衍子孫”的目的,而認可“媵”“妾”制度,允許廣納姬妾。

又為了維護宗法制的地位,所以嚴格區分嫡和庶,使“禮”之“親親尊尊”不受到破壞。

而這也完全符合千百年來統治者和人民的需求,被統治者所接受,人民所信服。

所以這套制度才能够穩定實行千百年,而不受社會和群眾抵制。

二:古代男女嫁娶的範圍規定

先就男女雙方之間的族系關係而言,還是從周朝開始說起。

周在部族時代採取外婚制,在禮制上表現為以代表昔時部落的姓用以“別婚姻”(這裡的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同姓代表著有著同一女性祖先),“使同姓不得相娶”。

在法律上即所謂的“同姓不婚”制度,這一制度對於西周乃至後世的婚姻締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到了戰國之後,“氏”開始出現,“姓”與“氏”不分。

又有賜姓、改姓、義子襲義父之姓,還有胡族開始從漢姓等情况的發生。

“姓”之間發生混亂,僅僅依靠“姓”的异同已經不能準確的辨認血統關係了。

所以將“同姓不婚”加以完善,以“同姓同宗不婚”為原則,這是在族系之間締結婚姻的認識與規定的一大進步。

《易·序卦》雲: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

也就是說天地為萬物之本,夫婦為人倫之始,由此才會產生父子之親,君臣之分,上下之義,從而構成整個社會國家。

還是回到古代社會的統治管道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國家或者君主不能够直接的實現對於個人的統治。

所以他們要找到一個可以最大限度統治人民的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家庭。

所以他們通過禮制、法律來約束家庭,從而實現統治個人或整個上層統治階層的目的。

資料標籤: 婚姻 歷史
本文標題: 古代為何會出現妻、媵、妾?地位有何不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9976185928237
相关資料
歷史上魯肅借荊州給劉備,到底是對還是錯?
但是孫權同樣也認為,魯肅有一個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建議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魯肅不希望孫權去奪取荊州的最直接理由是荊州尚未安撫,曹操威脅大,而孫權在荊州“恩威未洽”,所以建議荊州可以先讓給劉備。
標籤: 劉備 魯肅 荊州 孫權 曹操 劉備借荊州
魯肅把荊州借給劉備後悔了嗎?為什麼會借出去?
赤壁之戰以前,劉備是最沒實力的那一個。當時的劉備,駐紮小小的樊城,兵士僅有幾千,那麼魯肅把荊州借給劉備後悔了嗎?為什麼會借出去?這時,魯肅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於是,魯肅火速奔波到劉備這裡,主動提出與劉備聯合抗曹。魯肅,為什麼要將荊州這麼重要
標籤: 劉備 魯肅 荊州 曹操 劉備借荊州 三國
魯肅與呂蒙為什麼能做朋友?詳解其原因
呂蒙,字子明,年少的時候就一直依附於自己的姐夫鄧當。呂蒙自幼就喜歡練武,每一次他的姐夫鄧當外出作戰時,呂蒙都會悄悄的跟隨,雖然在途中被鄧當發現過,而且還受到了訓斥,呂蒙依然不放弃,還是偷偷的跟隨著鄧當。
標籤: 魯肅 孫權 周瑜 三國 孫策 曹操
張苞是怎麼死的?他為何要追殺郭淮呢?
關興和張苞是蜀漢將二代中比較出色的代表,在演義中,關興和張苞是一對好搭檔,經常一起出征,臨陣殺敵。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張苞因為追殺魏將郭淮和孫禮,連人帶馬,跌入山澗,摔傷了頭部,諸葛亮趕緊令人將張苞送回成都治療,不久,張苞因傷重而死。張苞死了
標籤: 張苞 三國 諸葛亮 關興 張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