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在成為丞相後,都有哪些作為?

匡衡,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而這時候,一向和石顯同流合污的丞相匡衡在漢成帝繼位之後,第一個彈劾石顯,匡衡將石顯所犯的罪,一樁樁一件件地列出來,上奏漢成帝,經過調查,石顯的罪都是證據確鑿,應該判處死罪,但是漢成帝考慮到漢元帝剛剛過世,於是决定將石顯貶為庶民發回原籍就好了。

匡衡,西漢經學家,官至丞相。你們知道嗎,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為您講解

西元前33年,漢元帝劉奭去世,漢成帝劉驁繼位,漢成帝即位之後,所有漢朝的臣民都期待著漢成帝能够給漢朝帶來新氣象,於是漢成帝真的為漢朝懲治了一個大貪官,這個大貪官就是漢朝第一宦官石顯。

漢成帝示怎樣懲治石顯的呢?說起來也是比較戲劇性的。

漢元帝時期,宦官石顯深得漢元帝信任,甚至到了每件事都徵求石顯的意見的程度,以至於石顯漸漸在朝廷做大。在石顯得勢的時候,石顯就開始瘋狂的黨同伐異,因為石顯的迫害,很多朝廷重臣被漢元帝質疑,退出朝堂,更有甚者直接被石顯給逼死了,比如漢元帝的老師蕭望之。

漢元帝非常寵信石顯,所以在整個漢元帝時期,石顯在漢朝都是橫著走的,直到漢元帝去世,再也沒有人保護石顯了,漢成帝即位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將石顯這顆毒瘤拔除,但是要拔除石顯這顆毒瘤需要一個突破口。

而這時候,一向和石顯同流合污的丞相匡衡在漢成帝繼位之後,第一個彈劾石顯,匡衡將石顯所犯的罪,一樁樁一件件地列出來,上奏漢成帝,經過調查,石顯的罪都是證據確鑿,應該判處死罪,但是漢成帝考慮到漢元帝剛剛過世,於是决定將石顯貶為庶民發回原籍就好了。

於是石顯在同伴匡衡的背叛之下,被狠狠地打擊了,一代宦官石顯就這樣死在了自己同伴的手下。

匡衡之所以彈劾石顯,是為了自保,石顯已經被漢成帝看透了,漢成帝是絕對容不下石顯的,如果漢成帝親自動手除掉石顯,難免會留下話柄,如果是石顯自己出事了,這個事情就不一樣了,漢成帝不會留下任何不好的名聲。

石顯去世之後,匡衡還做了一段時間的官,其實匡衡做丞相的能力是可以的,漢成帝也沒有想著動匡衡,但是架不住匡衡之前和石顯同流合污的時候,也打壓朝臣,並且做過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比如,迫害平定西域小國的陳湯,幸好陳湯心態好,並沒有影響心情。

匡衡既然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又得罪了朝臣,群臣必然不是放過匡衡,群臣們收集了匡衡的罪證,於是漢成帝想要維護也有心無力,最後將匡衡也貶為平民,匡衡回家後沒幾年,就病死了。

因為語文老師不能告訴小朋友們,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變成了一個和奸佞宦官同流合污的大貪官。畢竟這對小朋友的心理影響不好,老師只是想激勵小朋友讀書,不想讓小朋友學壞。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匡衡,到底是怎麼從一個勤奮刻苦讀書的人,變成了一個貪官呢?在匡衡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實鑿壁偷光這件事,不就是投機取巧嗎?而且這本來就不是一件什麼光彩的事,但是鑿壁偷光的目的是讀書,那這個事情就不一樣了,人們就把這件事賦予了某種神奇的意義,讓這件不講文明,不講禮貌的事情變成了閃閃發光的勵志故事。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古代的蠟燭到底有多貴啊,至於買不起嗎?而且你把人家的牆鑿出一個洞,那不是什麼東西都被看到了嗎,說嚴重點,這叫偷窺吧。

再說了,鑿人家牆這件事,應該藏著瞞著,為什麼會被人知道呢?難道是鄰居發現了,認為匡衡的好學精神值得讚揚,所以給匡衡打了廣告?

到底是怎麼回事?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不過匡衡小時候,家裡確實沒什麼錢,匡衡的家裡世代務農,到了匡衡這一代,匡衡也是真的熱愛讀書,所以千方百計打工賺錢,支持自己讀書,匡衡沒做官之前,生活確實挺苦的。

匡衡讀書是為什麼?為了做官啊,幸好當時的西漢當時的選官制度,向平民百姓打開了一道門,也就是漢武帝創建的察舉制,因為有了察舉制,匡衡認為自己讀書是有希望的,於是每年都去報名參加這個考試。

不知道是匡衡學習能力不行,還是受教育水准有限,匡衡連考了九次才考到了丙等,後來做了一個文學卒史,負責文書工作,如果匡衡只有這個工作,那麼匡衡一輩子都不會出頭了,幸好匡衡有一個拿手戲。

匡衡有什麼拿手的呢?

匡衡這個人,性格非常的風趣幽默,匡衡又喜歡《詩》,對《詩》的研究非常理解透徹,由匡衡講解的《詩》,非常深刻有趣,很多人都很喜歡聽匡衡講《詩》,匡衡就到有人喜歡他將《詩》,也非常有成就感,就經常給人們講,時間久了,匡衡講《詩》的的名聲就流傳了出去。

後來很多高官權貴,甚至當時還是太子的漢元帝,都對匡衡很有好感。

漢元帝是一名儒家弟子,愛好文學,漢宣帝時期,漢元帝雖然喜歡匡衡但是也不能提拔匡衡,畢竟當時是漢宣帝當家,在加上漢宣帝對文學和《詩》,也不太感冒。

但是漢元帝非常喜歡啊,所以,漢元帝在上位之後,就把匡衡提拔起來了,任命匡衡做郎中,博士,給事中。

於是匡衡因為漢元帝的欣賞,第一次走向了漢朝的政治覈心,如果匡衡是一個沒有野心的讀書人,可能這樣的官職很滿意,但是匡衡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讀書就是為了能够升官發財啊,所以匡衡開始想辦法博一個更高的位置。

正好漢元帝有一段時間沉迷天降異象的說法,十分擅長投其取巧的匡衡便抓住這次機會,想漢元帝上書,勸說漢元帝“不要鋪張浪費,要任用賢能的官員,製定合理高效的制度,近賢臣,遠小人”。

匡衡這些話聽起來沒什麼毛病,並且好像還挺有道理的,但是大家細細的分析就會發現,這個道理是個人都能說得出來,但是架不住漢元帝年幼無知啊,漢元帝看了匡衡上書的竹簡,就認為匡衡明理寬和,應該給他升官,於是漢元帝將匡衡提拔到了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的位置。

匡衡就這樣從一個小小的博士,給事中,一躍成為了漢朝的覈心權利忠心的三公九卿的位置上。

匡衡升官這件事,大部分是因為漢元帝偏愛,小部分原因是匡衡投其取巧,匡衡升官之後,恐怕自己都在想,就這麼簡單就升官了?好神奇啊。

要知道,在漢元帝之前,很多官員都是兢兢業業地爬了好多年,經歷過文官諫官父母官,用很多政績都不一定够能够爬到高位的。

如果匡衡是一個膽小懦弱的人,他也不會這麼做,可匡衡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啊,所以即使是光祿大夫,太子太傅,也不能滿足匡衡對權利的欲望。

在之後的幾年裏,匡衡主要做兩件事,那就是給漢元帝講《詩》,哄住漢元帝,再就是好好做官。匡衡在幾年裏將這兩件事把握得很好,所以後來匡衡很順利就就升官了,這次昇到了御史大夫。

再後來前任丞相韋玄成病逝,漢元帝就任命匡衡為丞相,封安樂侯,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匡衡就這樣憑藉《詩》講得好,和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得出手的政務能力,成功了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在漢元帝早期的時候,匡衡就靠著這兩招維持著丞相的位置,但是到了後來,宦官石顯的勢力越來越大,漢元帝也逐漸地越來越荒唐,匡衡感到了危險,如果再這樣下去,匡衡哪天一不小心得罪了石顯,也是要被石顯搞死的。

匡衡經過權衡之後認為,如果抗衡不了石顯,那不如就和石顯同流合污吧。於是鑿壁偷光的匡衡開始了他的貪官生涯。

其實做貪官無非就是結黨營私,剷除异己,貪財好色之類的,但是這些事情是不是聽起來就很刺激,無論這個人有沒有良知,如果能够肆無忌憚的做這些事,也是很有意思的。

於是匡衡就做了,具體是不是每樣壞事都做了,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是剷除异己這件事,匡衡確實做了。

雖然漢宣帝時期,基本平定了西域,但是還是有一些西域的國家反復無常,在投降於反叛之間反復橫跳,西域有一個叫郅支的國家,就是這麼幹的,突然就在西域反漢了,當時的西域都護甘延壽和陳湯見郅支來勢洶洶,如果不及時的控制,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甘延壽和陳湯一合計,就假傳聖旨調兵將郅支給平定了。

雖然是假傳聖旨,但是這件事畢竟是安邦定國的大功勞啊,應該論功行賞,至於假傳聖旨的事,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也應該忽略不計,但是石顯認為,如果論功行賞,讓甘延壽和陳湯加官晋爵,這兩個武官做大時候,就會威脅到石顯的利益。

所以石顯决定,拉上丞相匡衡,一起反對給甘延壽和陳湯加官晋爵,就拿他們假傳聖旨的事情說事,盡全力搞死甘延壽和陳湯。

於是昏頭的漢元帝真的有點拿不定主意,接下來就沒有將他們加官進爵,只是後來群臣看不下去了,紛紛為甘延壽和陳湯說話,漢元帝才清醒一點,將甘延壽和陳湯都封侯了。

石顯眼見著甘延壽和陳湯做大了,非常著急,於是一逮住機會就彈劾這兩個人,後來經過石顯和匡衡的不斷洗腦,漢元帝後來還是將陳湯貶為平民了。

這在歷史上也是很著名的一件事,畢竟是非太明顯了,假傳聖旨這件事在漢宣帝的時候發生過,那時候也是幾乎一模一樣的事情,當時漢宣帝雖然沒有給當時的將軍封侯,但是也沒有將其治罪,漢元帝但凡有點腦子,參攷一下他父親的做法,也不會囙此將陳湯治罪的。

可見漢元帝昏庸到了什麼地步。

後來漢元帝去世,漢成帝繼位,漢成帝早就對石顯的行為深惡痛絕,所以一上位就找了個理由將石顯治罪,並貶為庶人了。

在此之前,匡衡也知道漢成帝上位之後首先就是要對付石顯,匡衡想起了自己和石顯同流合污剷除异己的事,擔心自己會被石顯牽連,就反手彈劾了石顯做貪官的種種罪行。

於是漢成帝果然沒有將匡衡治罪,但是群臣看不下去啊,他們容不下一個貪官繼續坐在丞相的位置上,就紛紛上書彈劾匡衡,後來匡衡做貪官的種種貪贓枉法的事情被扒出來了,漢成帝就將匡衡貶為平民了。

其實做貪官也是有技巧的,但是匡衡做得比較粗糙,讓人家拿住了把柄,再加上匡衡並沒有得到漢成帝的信任,成為漢成帝的心腹,沒有攏住新君,又得罪了群臣,這才是匡衡失敗的原因。

至於匡衡為什麼變成這樣,其實是很自然的,匡衡本身就是一個為了利益投機取巧的人,這裡不是說投機取巧不好,這種事情其實跟善惡沒有關係,以漢元帝時期的政治環境來說,大臣只有同流合污才能活下去,所以大多數人換到匡衡的位置上,其實都會做出和匡衡一樣的選擇。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句話是真理,而且匡衡做丞相也並沒有顯示什麼非凡的能力啊,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只能如此,所以匡衡變成貪官這件事,只是說是適應環境罷了。

本文標題: 匡衡在成為丞相後,都有哪些作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9803331570080
相关資料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的真相是什麼?
朱元璋,字國瑞,明朝的開國皇帝,年號洪武。老資料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以後嗣君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元朝丞相權力過大,導致後期政局混亂,權臣頻出。
標籤: 丞相 朱元璋 中國古代史 明朝 燕帖木兒 歷史
諸葛亮親兒子諸葛瞻戰死之後,他還有直系後代嗎?
眾所周知諸葛亮一生致力於光復漢室,只留下了一個親生兒子名叫諸葛瞻,那麼諸葛瞻戰死之後,這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還有直系後代嗎?而親生兒子諸葛瞻死於綿竹之戰,並且隨他一同殉國而死的還有他的兒子諸葛尚,但不幸中的萬幸是諸葛瞻一共有兩個兒子,小兒
標籤: 諸葛亮 諸葛瞻 三國 歷史 諸葛京 東漢
陸贄為官剛正清廉,皇帝為何反而貶了他呢?
皇帝一般都希望臣子能够清廉,然而唐朝有這樣一比特大臣,他因為為官清廉深受,按理說應該深受皇帝重用,然而皇帝卻因為他的清廉最終將其驅逐出權力中樞,最終被貶,他就是陸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標籤: 陸贄 唐朝 歷史 李適 安史之亂
朱元璋為什麼給朱檀惡諡?朱檀的陵墓有何詭異之處?
朱檀,明朝宗室,明朝第一任魯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母為寧妃郭氏。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朱元璋把朱檀的封地放在山東,也是對朱檀有著殷切的期望的。
標籤: 朱元璋 明朝 朱檀 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