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時期,李承乾與李泰的太子之爭如何公開化?

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唐太宗的皇子們在貞觀中後期為什麼爆發了“太子之爭”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武德九年,剛剛登基的唐太宗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當時李承乾年僅八歲,唐太宗的嫡次子李泰還不到六歲,嫡三子李治(唐高宗)更是還沒有出生,朝廷自然不存在什麼“太子之爭”的問題。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唐太宗的皇子們在貞觀中後期為什麼爆發了“太子之爭”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武德九年(626年),剛剛登基的唐太宗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當時李承乾年僅八歲,唐太宗的嫡次子李泰還不到六歲,嫡三子李治(唐高宗)更是還沒有出生,朝廷自然不存在什麼“太子之爭”的問題。

貞觀八年(634年),李承乾元服成人,開始參與處理朝政。貞觀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淵去世,唐太宗按照禮法守孝居喪,命令太子李承乾監國。而李承乾在監國期間表現很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此後唐太宗每次離開長安都讓李承乾監國,太子之比特看上去是穩如泰山。但是大約在貞觀十三年(639年)的時候,李承乾因足疾而殘廢了一條腿。這讓李承乾大受打擊,他的行為此後也趨於叛逆和乖戾。

由於各種原因,李承乾的叛逆沒有及時得到勸導和糾正,這讓唐太宗對他越來越不滿。與此同時,李承乾的同母弟弟魏王李泰卻憑藉出色的文學才華嶄露頭角,聲名大振,越來越得到唐太宗的賞識和寵愛。

根據史料記載分析,唐太宗其實直到最後都沒想真的換太子。但李承乾屢教不改的降分表現讓唐太宗非常難受,給予李泰過分的寵愛。唐太宗這樣做一方面是發洩苦悶,一方面想以此警示李承乾迷途知返。

然而唐太宗的做法誤導了一大批朝臣,紛紛將寶押在李泰身上。於是朝廷上形成了以李泰為中心的“魏王黨”,挑起了志在推翻李承乾的“太子之爭”。貞觀十五年(641年),李承乾與李泰之爭基本公開化。

雖然“太子之爭”已經發生,但“魏王黨”的實力遠不及當年的秦王府,唐太宗也沒想真的廢除李承乾。可是李承乾卻在壓力之下產生了錯誤的判斷,過度誇大了李泰的威脅,進而選擇了過於激進的應對措施。

於是李承乾暗中製定了謀反計畫,準備在太子之比特不保時啟用。不幸的是,李承乾的謀反計畫在貞觀十七年(643年)提前洩露。這麼一來就算是唐太宗也保不住李承乾了,將太子李承乾貶為庶人並流放。

李承乾被廢很大程度上是壓力下過度反應的結果,不是李泰足以取代哥哥。囙此李承乾被廢後,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反李泰大臣立刻形成了全力支持晋王李治的“晋王黨”,唐太宗也因李承乾被廢而警惕李泰。

於是在各方勢力的博弈下,李泰最終敗給了之前幾乎沒有威脅的弟弟李治(唐高宗),貞觀“太子之爭”至此結束。

本文標題: 唐太宗時期,李承乾與李泰的太子之爭如何公開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9716887209605
相关資料
為何益州本土士人都希望有個外來勢力能取代劉璋?
但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劉璋個人能力的不足,益州本土士人與外部流亡士人之間的衝突一直得不到解决,兩撥士人對劉璋都非常不滿。正因如此,無論是益州本土士人還是外部流亡士人都希望有個外來勢力能取代劉璋。
標籤: 三國 張松
後世言官在諍臣的評估上為什麼都不如魏征?
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唐朝後的好多言官都不怕死,為什麼評估都不如魏征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魏征是能“敢罵人”並“罵得對”,而後世很多言官最多只
標籤: 唐朝 歷史
東吳名氣最大的文臣張昭為什麼卻終生當不上丞相?
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孫權為什麼堅決不讓張昭當東吳的丞相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而東吳名氣最大的文臣張昭卻終生當不上丞相。孫權稱帝後,東吳群臣多次推舉張昭出任東吳丞相,但孫權就是不同意。
標籤: 孫權 張昭 三國 丞相 文臣
為何無論怎樣,曹操與荀彧都會走向關係惡化乃至决裂?
正因如此,無論是否在“擁立漢室”的問題上產生分歧,曹操與荀彧都會走向關係惡化乃至决裂。只是“擁立漢室”的分歧加速了兩人關係惡化的行程,最終成為導致荀彧個人悲劇的直接原因。
標籤: 曹操 荀彧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