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後計謀繩斷便葬是怎麼回事,諸葛亮有什麼用意

很多人都不瞭解諸葛亮去世前最後一計繩斷便葬,接下來跟著老資料網小編一起欣賞。神算諸葛亮在去世前,竟使出一計讓後世之人無法找到他的墳墓,這一計究竟是什麼?世人皆知,諸葛臥龍這一生精於謀算,乃是蜀漢名副其實的大腦,而有關他的故事那更是數不勝數,這“棺材南抬,繩斷便葬”便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都不瞭解諸葛亮去世前最後一計繩斷便葬,接下來跟著老資料網小編一起欣賞。

神算諸葛亮在去世前,竟使出一計讓後世之人無法找到他的墳墓,這一計究竟是什麼?它如何迷惑了後世上千年?

世人皆知,諸葛臥龍這一生精於謀算,乃是蜀漢名副其實的大腦,而有關他的故事那更是數不勝數,這“棺材南抬,繩斷便葬”便是其中之一。據說諸葛亮曾在晚年的時候夜觀天象,測算出了自己的大限,於是乎他便秘密留下了一封遺囑給劉禪。

至於上面的內容無論是劉禪也好,還是後世也罷,誰都無法做出相應的解釋。諸葛亮要求在他死後,不可為其舉辦風光大葬,一切從簡,最重要的一點是,棺材裡面除了他那把羽扇之外,任何東西都不要放,尤其是金銀財寶。

到這還不算完,在蓋棺之後,他還要求劉禪挑出四個身強力壯的阿兵哥抬著棺椁一路南行,路上只要有一根繩索斷了,那麼四人便停下來將他葬在此地。劉禪在看過遺囑之後不敢耽擱,趕忙安排人手照做,就這樣,四個阿兵哥扛著諸葛亮的棺材出發了。

可誰能想到這一連走了三天那繩子依舊沒有斷裂的迹象,這要走到什麼時候才能回去交差啊?於是乎四人一商量,乾脆把繩子割斷,然後就地把諸葛亮埋了算了!說幹就幹,很快一座無名墳包便呈現在了眾人眼前,到這四人叩了幾個響頭後,便轉身返回了軍營。完了嗎?沒有!

正在大殿上端坐的劉禪聽聞那四人這麼快就回來了也感覺很差异,根據他的回憶,諸葛亮棺材上的繩索粗壯的很啊,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斷了呢?於是乎他便讓人喊來了那四名阿兵哥,也許是做賊心虛,或者是沒對好口供,很快這幾人便露出了馬腳,接著在酷刑的威脅下,他們這才一五一十的交代了事情的經過。

到這縱使是劉禪這樣的好脾氣也炸了鍋,他憤怒命人將這幾個人拖下去斬了。然而他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諸葛亮的葬身之地只有這四個人知道,結果等劉禪清醒的時候更是為此感到無比的懊悔,但事已至此又能怎麼樣呢?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故事講到這,大家是不是以為諸葛亮這麼做就是算准了阿兵哥會投機取巧?其實不然,綜上所述完全就是民間杜撰出來的傳說罷了,根本經不起任何推敲。首先是諸葛亮的身份,他死了就算想低調都不可能,再者故事中的“棺材南抬”也與史料上的記載發生了衝突,甚至是邏輯上都講不通!

那麼既然如此,諸葛亮到底是怎麼做的呢?他又是被葬在哪裡的呢?

翻開《三國志》我們可以得知,根據書中的記載諸葛亮死後是被葬在了定軍山一帶,並不是像前面所講的那個故事一樣被隨機安葬。而且大臣譙周還在其死後特意前往漢中一帶弔唁,由此可見,諸葛亮的遺體並沒有被運送到成都,更別提什麼朝南走了。

民間創造這個故事的初衷便很明顯了,就是為了彰顯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能力,故意編造了這麼一則故事來豐富他的形象。不過話雖如此,他要求低調下葬這事確實是真的。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他這麼做的理由就是不想被其他人惦記著。畢竟那時候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老百姓連自己的性命都把握不住,還談什麼溫飽問題?誰敢保證人們不會去挖諸葛亮的墳呢?

况且別看諸葛亮這一輩子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的,可他也在這個過程中結下了許多的仇家,那群人巴不得將其挫骨揚灰,如果得知了他的下葬地點,那還不把他骨灰都給揚了啊!故事講到這咱們可以總結出一點,那就是諸葛亮的確是考慮到了自己的後事問題,而這也正是人們找不到他墓葬位置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見,這臥龍先生的名號當真不是吹出來的。

本文標題: 諸葛亮最後計謀繩斷便葬是怎麼回事,諸葛亮有什麼用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9630519915309
相关資料
三國時期龐德的真實能力怎麼樣?為何能斬殺陳武?
龐德是三國猛將,本來是馬超手下大將,後來,投降曹操。龐德武藝高強,曾戰退魏延,戰平關羽,非常了得,但龐德殺死江東猛將陳武,憑的是真本事嗎?龐德作為馬超部將時,是馬超手下第一悍將,為保護曹操,戰退了魏延。視之,乃龐德也。襄樊戰役時,龐德戰平關
標籤: 陳武 三國 曹操
封德彝有何本事?為什麼能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周旋?
封德彝,本名封倫,字德彝,渤海蓨縣人,唐朝宰相,北齊太保封隆之之孫,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繡之子。好友的父親,名叫謝玉,是朝堂上地位最高的大臣之一。此人明面上支持李世民,暗地裡卻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那麼,這個名叫封倫的人,到底有什麼樣的本事,才能
標籤: 李世民 封德彝 李建成 宇文化及 李淵 楊廣
歷史上的多爾袞是怎樣的?與影視劇中的有何不同?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清朝初期的歷史中,多爾袞是一個很難繞開的人物。其實,正史上的多爾袞,和影視劇中的那個形象,還真是差別挺大的。多爾袞的母親,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大福晋阿巴亥。
標籤: 明朝 努爾哈赤 歷史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清朝
阿濟格為大清立下赫赫戰功,為何最後被賜自盡?
愛新覺羅·阿濟格,滿洲正白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多爾袞之胞兄,母為大妃阿巴亥。提起阿濟格,知道的人可能並不是太多。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個兒子,母親是阿巴亥,努爾哈赤的第二任大福晋,也是努爾哈赤最為寵愛的女人。阿濟格先後俘獲了兩個
標籤: 李自成 努爾哈赤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