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後,劉備的第一個官職為什麼是平原國的國相?

劉邦登基後主要的大事之一就是將异姓諸侯王改造為同姓諸侯王,從而减弱諸侯王對中央朝廷的離心力。劉備的第一個官職就是平原國的國相,簡稱為“平原相”,曹操早年擔任過的“濟南相”也是如此。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購並越加尖銳,地主豪强擁有自己的兵馬,再加上朝廷內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幹政,又無力管轄地方勢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著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劉備的第一個官職為什麼是“平原相”而不是“太守”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由於西周以及春秋戰國形成的歷史慣性,劉邦在建立西漢後不得不實行“郡縣分封並行”的彆扭制度。劉邦登基後主要的大事之一就是將异姓諸侯王改造為同姓諸侯王,從而减弱諸侯王對中央朝廷的離心力。

但同姓諸侯王同樣是威脅大一統的離心勢力,劉邦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於是劉邦在分封同姓諸侯王時製定了一條中央控制諸侯王的配套制度:諸侯王國的國相由皇帝朝廷直接任命,各諸侯王不可以拒絕。

不過在“吳楚七國之亂”前,諸侯王國的行政、軍事、財政、人事大權都掌握在諸侯王手中,中央任命的國相基本上被排擠和架空。隨著諸侯王的實力在“吳楚七國之亂”後大幅衰落,國相的實權也隨之擴大。

漢武帝登基後實行“推恩令”,在各諸侯國內部分封了眾多列侯。根據漢朝制度,列侯的封地由所在地的郡縣長官直接管理。囙此漢武帝必須要在諸侯國內實際建立郡縣制,否則“推恩令”的成果將毀於一旦。

於是漢武帝便擴大中央任命的國相的實際權力,讓其實權與任免制度與郡太守一樣。此後各諸侯國的國相除了官職名稱不同和轄區內有個漢室宗親外,其他地方與郡太守完全一樣,該制度一直延續到東漢。

劉備的第一個官職就是平原國的國相,簡稱為“平原相”,曹操早年擔任過的“濟南相”也是如此。東漢滅亡後,“郡縣分封並行”的“郡國制”退出歷史,與太守無異的國相也隨之消失。

本文標題: 黃巾之後,劉備的第一個官職為什麼是平原國的國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9630485800458
相关資料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很多人認為劉邦登基後“大殺功臣”?
正因如此,很多人認為西漢的功臣只有韓信、彭越、英布這幾個异姓諸侯王以及蕭何、張良幾個列侯。而劉邦登基後幾乎把所有异姓諸侯王全都幹掉了,自然導致很多人認為劉邦登基後“大殺功臣”了。
標籤: 漢朝 歷史 中國歷史 西漢 史記 楚漢戰爭
李承乾已經身居太子之比特了,為何還要暗中準備謀反?
李承乾已經身居太子之比特卻暗中準備謀反,主要原因是他認為父親準備廢黜太子而立魏王李泰為太子,自己的儲君之比特已經朝不保夕,所以要以謀反自救。綜合來講,唐太宗雖然對李承乾不滿並寵愛李泰,但並沒有換太子的想法。但可惜的是,抗壓性較差的李承乾沒有
標籤: 李承乾 李泰 唐朝 李世民
在東方六國中,韓國為何是秦始皇滅亡的第一個諸侯國?
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有多種說法,而戰國時期結束於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第一個被滅亡的諸侯為什麼是韓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此後中國正式進入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時代,秦始皇也成
標籤: 秦始皇 秦滅六國之戰 中國古代史 秦國 考古
隋朝之前的帝王為什麼不用科舉制來打擊士族門閥?
西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晋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隋文帝以前的帝王為什麼無法用“科舉”來打擊士族門閥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科舉制”完善後,士族門閥徹底退出政治
標籤: 門閥士族 隋朝 唐朝 門閥制度 歷史 科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