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帶來了哪些影響?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後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959年,周世宗柴榮駕崩,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琦、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度使比特號。

背景

後周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時年只有七歲,囙此當時政治不穩。

後周顯德七年(西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問計於宰相範質。範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托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經過

西元960年2月2日(正月初三日),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瞭若指掌。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

趙匡胤統軍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畫就開始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顯示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佈,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淩,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於是趙匡胤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昇殺死。

結果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後周的都城開封。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降周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影響

在北宋取代後周的過程中,因趙匡胤注意嚴肅軍紀,一回開封就下令軍隊各歸兵營,開封城中沒有發生以往五代改朝換代時出現的那種燒殺搶掠的混亂局面,因而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持。北宋建立伊始,後周一些帶重兵在外執行巡邊使命的將領,如慕容延釗、韓令坤,都表示擁護宋太祖[6]登皇帝位,只有盤踞潞州(今山西上黨)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及在揚州的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先後起兵反抗,於是宋太祖親率大軍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先後擊敗李筠和李重進。他們的失敗,使得一些勢力較小,又對趙匡胤代周不滿的地方藩鎮更感到無力與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這樣,北宋在原後周統治區已基本上穩定了局勢。

評估

這場兵變,沒有喋血宮門,伏屍遍野,更沒有烽烟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為,這不過是兵權與實力威懾的結果,事實上,兵權、實力等等這些絕對的優勢,只能保證兵變的最終成功,至於以什麼管道成功,則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決策者的謀劃水准和政治見識,能够將大事化於無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本身就充分地體現了趙匡胤的政治手段。其中較為明顯直觀,兵變之際,趙匡胤曾數次“嚴敕軍士,勿令剽劫”,從而保證了兵變入城時的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由此贏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搖,四方自然寧謐”。這與五代某些“縱兵大掠”的兵變相比,趙匡胤的“嚴敕軍士”無疑表現出一種政治見識。

本文標題: 陳橋兵變是怎麼回事?帶來了哪些影響?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8939300070630
相关資料
宗預的一生對蜀漢做出了哪些貢獻?最後是什麼結局?
三國時期南陽郡屬於魏國的荊州,湧現了魏延、黃忠、郭攸之等才俊,和益州巴西郡堪稱是蜀漢盛產名將最多的兩個郡:。不久之後宗預為了穩固蜀漢與東吳的連盟關係,被派遣出使東吳。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宗預等人在跟隨劉禪一起遷往洛陽的途中病逝
標籤: 宗預 三國 歷史 劉阿鬥 孫權 劉備
劉備死後蜀漢是怎麼樣的,諸葛亮打仗為什麼總是輸
都知道諸葛亮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劉備死後托孤給諸葛亮和另外一個大臣,之後諸葛亮用手段處理了他,自己大權在握,諸葛亮當初能讓劉備三分天下,劉備死後,諸葛亮打仗為什麼會接連敗退?
標籤: 諸葛亮 劉備 三國
宗楚客,一生三次任相,獨創詩壇體例,卻貪污成性
說到唐朝宰相宗楚客,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但是說到他的孫女婿李白,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宗楚客的孫女是李白的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宗氏。同時宗楚客也是一比特詩人,他的詩雖然多為歌頌功德、粉飾太平的奉和應景之作,且《全唐詩》中僅錄六首,但
標籤: 宗楚客 唐朝 歷史 韋後
歷史上朱元璋是如何看待劉伯溫的?
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的形象是一比特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起碼,從朱元璋給劉伯溫的待遇上看,是遠遠不如張良的。或許,劉伯溫的某些才幹真能比得上張良,但兩人分別在朱元璋、劉邦心中的地位,張良是在天上,劉伯溫卻是在地下。
標籤: 朱元璋 劉邦 張良 歷史 明朝 中國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