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鼓動韓信自立為王,劉邦是如何對他的?

蒯通,秦末漢初辯士,辯才無雙。西元196年秋,呂後接到淮陰侯韓信企圖與代王陳豨裏應外合謀反的密報,急忙“與蕭相國謀”,將韓信騙入皇宮,“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蒯通氣定神閑答:“臣的確曾為他出謀劃策!可惜韓信這豎子不採納臣的建議,才落得被夷三族的地步!否則,陛下豈能輕易滅了他!”蒯通也囙此被惱羞成怒的劉邦判處烹刑。

蒯通,秦末漢初辯士,辯才無雙。下麵由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著往下看

西元196年秋,呂後接到淮陰侯韓信企圖與代王陳豨裏應外合謀反的密報,急忙“與蕭相國謀”,將韓信騙入皇宮,“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韓信臨刑前仰天長歎:“我痛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計,最終被婦人與小人欺詐自投羅網,難道不是天意?”

劉邦率諸侯平定陳豨反叛回京後,得知韓信臨死前的感歎,即刻令人到齊國抓捕蒯通押至京師,指著他鼻子喝問:“攛掇淮陰侯反叛的就是你小子?”

蒯通氣定神閑答:“臣的確曾為他出謀劃策!可惜韓信這豎子不採納臣的建議,才落得被夷三族的地步!否則,陛下豈能輕易滅了他!”

劉邦鼻子都被氣歪:“來人!把這老傢伙烹了!”……

(一)勸降縣令

蒯通,本名蒯徹,範陽(今河北保定定興縣)人,史書為避漢武帝劉徹之諱,改稱其蒯通。

陳勝建立張楚政權後,令武臣率三千士卒攻取趙地。武臣渡過黃河北上,一路摧枯拉朽攻下趙地十餘城,隊伍壯大至數萬人,兵鋒直抵範陽。範陽縣令急令整頓軍隊,嚴防死守,企圖負隅頑抗。

大戰一觸即發之際,一個神秘人物突然出現在範陽縣令面前。他自我介紹:“臣,範陽百姓蒯通也。”緊接著說明來意:“我來此,一為哀悼您死到臨頭,二是祝賀您因我而得新生!”

徐公一頭霧水:“您為何哀悼我?”

蒯通冷冷一笑:“您在範陽任縣令十餘年間,濫施刑罰,為虎作倀,殺害了多少父親,製造出多少孤兒!百姓們不敢一刀捅了您,無非是‘畏秦法也。今‘天下大亂,秦政不施’,百姓們必然爭前恐後找您報仇雪恨。所以,您已是屎殼郎趴在鞭梢上——只知騰雲駕霧,不知死在眼前!”

徐公被驚出冷汗:“那您為何能令我得到新生?”

蒯通從懷着掏出武臣的印信:“我是武將軍的全權代表,奉命與您談判。我建議您舉城歸降武將軍!您不僅有絕對的生命安全,還會有豐厚的賞賜!”

徐公猶豫不決:“可萬一武將軍……”

蒯通條分縷析道:“如果您歸降後被殺,其他邊城守將得知‘範陽令先降而身死’,必將據城死守,使義軍遭受重大損失。武將軍承諾:您若歸降,他將以黃蓋朱輪的車來恭迎您。到時,您可以在燕趙邊界馳騁炫耀,使邊城諸將奔相走告‘範陽令先下而身富貴’,共同加入反抗暴秦的偉大事業!”

徐公心悅誠服,同意歸降,“具車馬遣通。”武臣聞報大喜,“以車百乘、騎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趙邊城守將“聞之,降者三十餘城。”

蒯通說服範陽縣令歸降,既使家鄉免受戰火之灾,又使燕趙三十餘城守將不戰而降,為秦王朝的塔樓的轟然倒塌送上了有力的助攻。

(二)害死酈生

蒯通歸漢後,隨韓信南征北戰,“虜魏王,破趙、代,降燕,定三國”,兵鋒直抵齊地。齊地“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曆城(今山東曆城)”,是一塊綜合實力强大的硬骨頭。韓信接到東進攻取齊地的命令後,率數萬大軍馬不停蹄東進。劉邦的謀士酈食其生怕夜長夢多,自告奮勇請求遊說齊王歸順。

酈食其藝高人膽大,單槍匹馬闖入齊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說服齊王田廣同意舉齊地七十餘城歸順,且放鬆警惕,“罷曆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韓信進軍齊地途中,得知酈食其已搞定齊地後,“欲止。”蒯通替韓信抱屈,慫恿他:“您受詔擊齊,漢王卻又暗遣酈食其使齊勸降,分明是不相信您的能力!您難道接到過漢王停止攻擊的詔命?您率數萬之眾,僅攻取趙地五十餘城;酈食其憑三寸不爛之舌,輕而易舉下齊七十餘城!將軍您為將多年,功勞反而比不上酈食其一介豎儒?!”

韓信被攛掇得火冒三丈,“乃夜度兵平原襲齊。”因齊王早已下令解除戒備,韓信得以勢如破竹擊敗駐守曆城的重兵,一鼓作氣打到齊地都城臨淄。齊王田廣“聞漢兵至”,誤以為酈食其與韓信裡應外合毀滅齊國,一怒之下將酈食其烹死後“引兵東走。”

(三)勸諫韓信

韓信平定齊地後,自立為齊假王(齊地代理國王),並報請劉邦準予。劉邦此時在滎陽被項羽圍困得焦頭爛額,為安撫韓信,“遣張良即立信為齊王。”於是,手握重兵的韓信,成為楚漢兩軍之外實力最雄厚的協力廠商力量。劉邦拼命拉攏韓信,項王同樣派特使商量聯合事宜。韓信由此成為“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的决定性砝碼。

蒯通深知,天下局勢如何變化,完全取決於韓信,囙此“欲說信令背漢。”他推心置腹勸諫韓信:“‘今劉、項分爭,使人肝腦塗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給百姓造成深重災難!漢王雖率數十萬眾,但屢戰屢敗;楚王雖‘乘利席勝,威震天下’,但盛極而衰。現在,他們的命運完全掌握在您手中!臣為您謀劃,‘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立。’以您的聲望與實力,‘則天下君王相率而朝齊矣!’”

韓信斷然拒絕:“漢王待我恩重如山,我豈能見利背恩!”

蒯通先以越國文種被勾踐殺害的事例,證明鳥盡弓藏曆來是君王的慣用伎倆,再以一些活生生的實例證明“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的觀點,水到渠成得出振聾發聵的結論:“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他警告韓信:“您功高蓋世,‘挾不賞之功,戴震主之威。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您身為人臣,卻功高震主,難道沒有感覺到利劍高懸?”

數日後,蒯通再次勸諫韓信速下决心:“猶豫不決或者决而不行,這是‘百事之禍也。’‘時乎時,不再來。’希望您採納臣的建議!”韓信承認蒯通之言有理,但內心深處依然“不忍背漢”,且自以為勞苦功高,劉邦不至於奪取他的齊國統治權,於是婉言回絕。蒯通擔心消息洩露導致殺身之罪,惶惶不可終日,裝瘋賣傻改行去當巫師避禍。

(四)直言免禍

韓信為自己的忠誠與短視付出沉重代價:劉邦滅楚後第一件事,便是直入齊王韓信軍營,收奪韓信兵權。其後,韓信被改封楚王,因被誣告謀反而被貶為淮陰侯,最終“謀反被誅。”蒯通也囙此被惱羞成怒的劉邦判處烹刑。

面臨絕境,蒯通鎮定自若地回答劉邦當初為何唆使韓信謀反:“忠誠的狗,永遠會對主子之外的人狂吠不已!當時,臣是齊王韓信手下,當然只認主子韓信,並不知道有您!且秦朝帝位喪失後,‘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天下大亂,各路豪傑爭先恐後做您所做的事。他們只是能力不足才失敗,您難道能把他們斬盡殺絕?”這番話,使“王乃赦之”。蒯通虎口脫險回歸齊國,齊相曹參執政時,蒯通被聘為賓客,安度餘生。

蒯通能從劉邦屠刀下起死回生,原因主要有如下幾條:

首先,蒯通構不成威脅。劉邦建漢初期,主要精力集中在清除有實力且有野心的八大异姓王身上。蒯通雖在楚漢相爭時遊說韓信背漢,但韓信置若罔聞,並未造成既成事實。且蒯通並未結黨營私,即便罪大惡極,也僅是逞口舌之力的文士,對劉邦鞏固政權構不成實質性的威脅。劉邦釋放蒯通,即顯示出容人之量,又得以收買人心。

其次,蒯通之言點醒劉邦。除了項羽,欲與劉邦爭天下者不乏其人。劉邦勝出後,不可能將競爭對手悉數消滅。作為勝利者,理應高姿態對待失敗者以塑造仁君形象。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士,純屬自毀形象。

最後,蒯通語言藝術高超,不愧為馳名天下的“辯士”。當回答劉邦問話時,他針對劉邦大老粗出身的文化背景,放低身段,把自己貶喻為一條效忠主人的忠犬。這個比喻雖然粗鄙,但淺顯貼切,正中胸無點墨的劉邦下懷。

蒯通死裡逃生的經歷啟示後人:語言是一把雙刃劍,既可是獲取功名利祿流芳百世的利器,也會是導致人頭落地身敗名裂的兇器。人在江湖,江湖兇險,兇險之地,謹言慎行!

本文標題: 蒯通鼓動韓信自立為王,劉邦是如何對他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8766506245008
相关資料
孫權得到荊州後為何還要殺掉關羽?為何這麼做?
襄樊之戰,也被人稱為是關羽北伐的戰役,或者說是荊州的爭奪戰爭。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以關羽的咖比特,處死他的决定一定是孫權親自下達的。孫權指使呂蒙、陸遜等趁著關羽在前線跟曹魏大軍交鋒時,從後方偷襲荊州,本就是背信棄義之舉,抓獲了關
標籤: 關羽 孫權 荊州 劉備 三國人物 三國
劉備讓趙雲督江州的原因是什麼?
趙雲是三國蜀漢名將,和關羽、張飛等人一樣,同為劉備手下大將,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讓張飛鎮守閬中,讓趙雲督江州,但為何不讓趙雲督荊州?劉備拿下益州,當時拍板,就讓關羽鎮守荊州,總督荊州事務。而趙雲被劉備封為翊軍將軍,沒有讓趙雲獨立統兵,鎮守一
標籤: 趙雲 劉備 關羽 荊州 三國 張飛
吳王劉濞的實力那麼强,為什麼沒有謀反成功?
眾所周知西漢吳王劉濞發起了七王之亂,參與者還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於是景帝致力推行《削藩策》,從而引發七國之亂。參與這次叛亂的七個諸侯王中,吳王劉濞的實力是最强的。其次,吳
標籤: 劉濞 吳王 漢朝 歷史 周亞夫 劉啟
要是李憲沒有把皇位讓給李隆基,那麼會發生什麼?
事實上,很多人都被“讓皇帝”這個名號給騙了,不管是當時的太子位置、還是後來的皇位,都只屬於李隆基,李憲根本沒有一絲可能上位,何談“讓”?要說李憲“讓”皇位,前提是皇位本應屬於李憲,這個說法的唯一根據就是嫡長子繼承制。
標籤: 唐玄宗 李憲 唐朝 歷史 李旦 安史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