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繼位下的東吳局勢是什麼樣的?

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由此,孫權正式以一方諸侯的身份走上歷史舞臺。除此之外,有部分孫氏宗親,及看不上孫權的江東臣僚,也蠢蠢欲動,試圖武裝叛亂,篡奪孫權的權力。

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東漢建安五年(西元200年),江東基業創立人孫策遭遇刺殺,後傷重不治身亡。

臨終前,孫策把江東之主的位置傳給了18歲的弟弟孫權,並叮囑他要:“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

由此,孫權正式以一方諸侯的身份走上歷史舞臺。

當時,孫權面臨的局面很複雜,江東並未完全平定,且因孫策的突然去世,內部人心有些不穩,《三國志·吳主傳》中記載:

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

除此之外,有部分孫氏宗親,及看不上孫權的江東臣僚,也蠢蠢欲動,試圖武裝叛亂,篡奪孫權的權力。

顯然,孫權從孫策手中接過的位置,並非一顆成熟的桃子,沒准還會變成燙手的山芋。

如此困難局面下,孫權會如何做?《三國志·吳主傳》中記載:

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範等為將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通過上述史料可知,孫權上位後,為穩住局面,砍出了三板斧,分別是安撫舊部、招攬人才、征討不臣。

一:安撫舊部,獲得他們的認可,穩住基本盤

孫權上位後,對陪著孫策一起創立江東基業的元老們,必須要安撫。

特別是上面提到的張昭、周瑜、程普、呂範,還包括朱治、黃蓋、韓當等老臣。

他們中,除極少數人,如朱治等外,大多數本就不是江東人。

其中一部分可以算是孫氏家臣,但孫氏也不是只剩下孫權。

另一部分是為理想追隨孫策,孫權能否延續孫策的理想?有沒有本事保住他們陪同孫策打下的基業?將决定他們的忠心程度。

從孫策死後張昭、周瑜這一文一武兩大排頭兵的態度看,孫權是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雙方至少是有過開誠佈公的交流,且互相之間都很滿意,《三國志·吳主傳》中記載:

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

有了張昭和周瑜的認可,其餘人的安撫就相對簡單了。

搞定了孫策的舊部及孫氏家臣們,江東的基本盤就穩了。

二:引進新人,新增自己在決策上的話語權,穩定地方

招攬屬於自己的人才,搭建能如臂使指的執政、幕僚班子。

張昭、周瑜、程普等人,或許很忠心,但他們的資歷擺在那,很難說沒有仰仗功勳以老賣老的情况出現。

孫權跟他們打交道,也必須注意管道和態度,他們不同意的決策也不能強迫,儘量以柔為主,不能使用威。

但孫權畢竟是江東之主,還是個有理想的江東之主,不可能讓自己的權威始終受到壓制。

並且,一個完善的政權,僅僅只依靠某個人或某幾個人,是危險的。

所以,孫權上位後,也在大量招攬新的人才進入到江東的執政班子中來。

張昭、周瑜等,對此也十分認可,並不遺餘力的幫助孫權尋找和舉薦人才。

這幫新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如諸葛瑾、魯肅這樣的非江東人士。

另一部分是江東本地豪强,如顧雍、陸遜、張溫等江南各大家族中人。

引入這些人進入到江東執政班子裏來,能有效稀釋老臣們的影響力,在製定決策時,孫權的底氣和話語聲也會大一些。

特別是江南各大家族中人才的起用,對孫權穩定江東地方局面有相當的好處。

在三國時期,地方豪强或士族,對地方的影響力,是遠遠大於中樞的。

孫策在位時,就一直跟江東的地方勢力搞不好關係,他的死或許也跟此有關。

孫權採取懷柔的手段拉攏他們,效果非常好。

至少一直到孫權臨終前,江南各大家族中的人才逐漸替代江東元老,成為江東政權新的基石,幫助江東鼎足一方。

而在孫權剛上位時,這麼多外來及本地人才願意為孫權所驅使,也能讓大部分江東人覺得,孫權是有希望的,政治含義相當强烈。

三:用强硬態度對待不臣,並迅速將威脅清除

孫權上位後,孫策生前任命的廬江太守李術,孫氏宗親孫輔、孫暠等,皆有不臣之心。

除駐守烏程(今浙江湖州)的孫暠被虞翻用言語勸退外,另外兩人的勢力都被孫權强力清繳。

孫輔勾結曹操事發,但他是孫氏宗親,孫權沒有殺他,在剝奪了他的部眾後,將其流放幽禁。

但對於外姓李術,孫權就一個態度,要拿他的人頭立威。

李術是廬江太守,其治所皖城(今安徽潜山)在長江北岸,要殺李術,就要率兵過江。

為避免江北曹操誤會,孫權還專門寫信給曹操,取得其諒解(當時的曹操正在準備官渡決戰,估計也沒空管),然後才親自領軍北上。

沒有曹操的幫助,李術只能坐等被孫權消滅。

但在此過程中,讓人詬病的是,孫權為了把威立得徹底,有過屠城的行為,《三國志·吳主傳》注引《江錶傳》中的記載:

是歲舉兵攻術於皖城。術閉門自守,求救於曹公。曹公不救。糧食乏盡,婦女或丸泥而吞之。遂屠其城,梟術首,徙其部曲三萬餘人。

不過,剿滅李術後,得到的好處也是很多,擄了數萬人口回江東不說,也讓地方上蠢蠢欲動的勢力收斂了起來。

沒有了地方勢力在身邊或身後搞破壞,孫權輕鬆地又平定了山越部族的叛亂,江南局勢慢慢穩定下來。

四:江東穩固,展望未來,製定戰略決策

孫權用安撫舊部、招攬人才、征討不臣這三板斧,控制住了江東局勢。

其後,孫權還能騰出心思考慮江東未來的戰畧,並為此做好準備以及付諸行動。

戰略決策是由魯肅提出,得到孫權認可,即著名的《榻上策》。

在《榻上策》中,魯肅提出了鞏固江東,謀取荊州,建立帝業,然後圖謀天下的宏偉目標。

孫權雖然聽過後僅僅表示:“今盡力一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可江東此後的戰畧卻完全以此執行。

赤壁大戰前,孫權用了五年時間攻打江夏(郡治,包括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在內的湖北省東南部地區)黃祖,並成功佔領了大部分江夏轄下的城池。

孫權出兵的理由當然是為父報仇(孫堅“為祖軍士所射殺”)。但圖謀荊州,才是其真正用意。

在斬殺黃祖的同時,也免不了:“遂屠其城……虜其男女數萬口。”

拿下大半個江夏後,如果不是遭逢曹操南征,孫權估計當年就會試圖吞併整個荊州。

因《榻上策》的製定,孫權的荊州情結相當嚴重,這也是後來他不惜徹底跟劉備撕破臉的主因。

荊州不但關係到江東腹地的安全,更關係到孫權的帝業。

本文標題: 孫權繼位下的東吳局勢是什麼樣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8161704428025
相关資料
劉備在攻打東吳的時候,劉備為何不帶上諸葛亮
對劉備討伐東吳,為何不帶上諸葛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老資料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並非諸葛亮不支持伐吳那麼簡單!本質原因乃是劉備不信任諸葛亮!蜀漢勸阻劉備伐吳的大臣中,以趙雲最為出名。在劉備看來,即便把諸葛亮帶上,也不能幫他打贏伐
標籤: 諸葛亮 劉備 法正 三國 三國志 曹操
有哪些與薑夔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薑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之一。他曾著《大樂議》寧宗時獻於朝,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譜。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
標籤: 薑夔 白石道人歌曲 文化
劉備執意攻打東吳是給關羽報仇嗎,真相是什麼樣的
三個月後,以“為關羽報仇”的目的,出兵伐吳。所以,劉備的出兵,絕不是意氣用事,給關羽報仇不過是個藉口,關鍵還是政治博弈。
標籤: 劉備 關羽 孫權 蜀國 荊州 三國
在書法、音樂等方面,薑夔有哪些成就與作為?
薑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之一。他曾著《大樂議》寧宗時獻於朝,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譜。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
標籤: 薑夔 白石道人歌曲 藝術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