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1945年的新春賀年卡,白底紅字寫著,今年就是勝利年

這樣一張頗顯“洋氣”的賀年卡,吸引了我的目光。另一面是四句詩:“男耕女織齊生產,百姓軍隊有吃穿;積極準備大反攻,今年就是勝利年。”據推測,這張賀卡應當發行於1945年新春之際。“今年就是勝利年”這份自信來源於多個方面,其中自然包括子弟兵與根據地牢不可破的魚水情。

“今年就是勝利年”

■張銳强

一張賀年卡靜靜地躺在日照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展櫃內。這張白底紅字的賀年卡,是當年由八路軍濱海軍區發行的。這樣一張頗顯“洋氣”的賀年卡,吸引了我的目光。

卡片的正面寫有“恭賀新春”四個字。另一面是四句詩:“男耕女織齊生產,百姓軍隊有吃穿;積極準備大反攻,今年就是勝利年。”按照當時的習慣,文字全部豎排,從左到右,是手寫的正體字。紙張肯定算不得精美,卡片上也沒有直觀的時間資訊。據推測,這張賀卡應當發行於1945年新春之際。

當年,濱海軍區下轄4個主力團,戰鬥力強悍,對生產也非常重視。我常年從事戰爭歷史寫作,以往關注點都在戰爭本身,比如說戰役的具體經過、敵我雙方的參戰將領與兵力對比等。看到這張賀卡後,我對這支部隊的物資生產和供給產生了濃厚興趣。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嚇一跳。當年這支部隊的物資供應十分貧乏。因為缺乏麻醉藥品,給負傷的指戰員做外科手術時不得不經常採用“催眠”的管道。傷患和醫生都十分痛苦和受折磨。

最艱難的時期是1941年。困難到什麼程度?棉衣兩年一套,單衣一年一套。襯衣完全談不上,到了冬天就拿單衣當襯衣。有大衣就沒被子,有被子就不發大衣。夏天自然也不會有蚊帳。子彈帶橫在腰間、披在肩頭,看起來鼓鼓囊囊精神十足,但只有胸前的兩三格真正是子彈,其餘都是高粱稈。作戰時的口號是“三發子彈解决戰鬥”,事後還要上繳彈殼。

如此匱乏的物資條件,更凸顯出大生產運動的意義和價值。賀卡上那一句“男耕女織齊生產”所透露出的歷史資訊,也超出了我的想像。

如何有力促進農業生產?地方民主政權想了很多辦法。在减租减息的同時,他們不斷調整政策,合理確定公糧的徵收比例,先後進行過5次調整。這5次調整的具體細節,令我驚歎。

最先實施的甲種辦法是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的結果。區裡將任務分解到村,村裡再詳細分解到戶。人均不足一畝地的免征,以上的戶分十等,按分數累進徵收。最終都按照每分應當負擔的公糧數如實繳納。結果統計發現,將近三成人口免征,負擔過於集中。從十等戶累進到一等戶,十倍的財產要承受三十倍的負擔,累進率過高,富裕戶自然反應強烈。既然不合理,那就趕緊調整,1941年便改用乙種辦法。

乙種辦法按產量將土地折成標準畝。標準畝即五級地,最高畝產一百斤。土地共分十二級,一級地三畝折一畝,十二級地一畝折三畝,根據人均標準畝數累進徵收。人均兩畝為第一級,此後每畝新增一級,同時新增一分。這種辦法出發點雖好,但計算複雜,同時由於照顧學生入學、鼓勵婦女放足也有免征優惠,實際免征率也超過三成,中農富農負擔依然集中,累進率又太低,沒拉開距離,當年徵收秋糧時便再度調整。

這次是以實際產量為准。人均秋糧收入六十一斤為起征點。佃戶按照全部收入計算,抗屬、鰥寡孤獨確無負擔能力者由縣準予酌量减免。雇工列入雇主家人口計算負擔,最高計算三人,以便鼓勵農業生產。公柴公草每年徵收一次,每斤公糧負擔柴草二斤半。遊擊區及敵佔區的糧草全部折半徵收。

如此明確的累進,完全是現代文明社會裏的稅則,毫無後人想當然中的粗疏,讓人簡直無法相信它出自獵獵烽火下的抗日民主政權。不過也正因為精細靈敏、隨時調整,區裡和村莊心中無數,執行結果比乙種辦法還重。像日照碑廓村,參攷數為六萬斤,結果征到十二萬斤。負擔突然加重,隨即導致假分家、分散雇工現象;或者多報人口,新娶兒媳和已出嫁的靚女都報戶口;還有的假出租土地,改變糧食品種,花生報糝子,藉口備戰埋藏糧食、逃避檢查等。

這些問題立即引起民主政權的重視,迅速做出調整。1943年,農業生產所得先打八折,扣除兩成作為生產成本,同時起征點由六十一斤提高到七十六斤,此後每十五斤累進一個點,三百斤徵收百分之十五,六百斤徵收百分之三十五。

這樣是不是一勞永逸?不,還是有問題。首先是計算方法過於複雜。各種作物分別登記,各種土地等級分別計算產量,各種秋糧都要折成標準糧,除去地租再除去兩成農本,常常一個村要計算十幾天,容易出錯。其次是老實人容易吃虧:工作基礎好、幹部群眾覺悟高的村負擔重,與之相反的則負擔輕。計征的實際產量當然不可能過秤,都是估產。覺悟高的村幹部把自己的畝產估得很高,羣衆也跟上,負擔自然就重。但有的村一畝地瓜實產四千七百斤,評議時僅定為兩千三百斤。

那就繼續微調:還是按照標準畝計算產量,總體控制免征不超過兩成,最高負擔不超過百分之三十五。

開荒種地、興修水利、植樹造林,也都量力推行。一句話,濱海軍區對待地方的態度是家園根據地,而不僅是稅源地。部隊視地方為根據地,地方才會視部隊為子弟兵。在濱海軍區的建設發展和鬥爭過程中,這個關係彰顯得再明白不過。

以這張賀卡為例,正面圖案是一個推著獨輪車的農民,背景是樹林襯托著的兩間民房。因不是工筆寫實風格,我無法確定車上推的是什麼,但毫無疑問是農業收穫。背面點題的四句詩中,也將百姓擺在軍隊前面,提醒大家男耕女織生產所出,百姓軍隊衣食所系。現在看來,當年軍區領導對大局的把握格外精准,就在賀卡發行的當年,抗日戰爭果然取得最後勝利。

“今年就是勝利年”這份自信來源於多個方面,其中自然包括子弟兵與根據地牢不可破的魚水情。

資料標籤: 抗日戰爭
本文標題: 一張1945年的新春賀年卡,白底紅字寫著,今年就是勝利年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7989034649858
相关資料
鮮為人知的皖西紅27軍
紅27軍誕生地—湖北省英山縣金家鋪鎮龍潭河村今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有2支紅27軍,一支是1932年10月組建的皖西紅27軍,另一支是1935年1月組建的陝北紅27軍。本文所說的是皖西紅27軍。10月1日,中共皖西北道委在英山土門潭召開會
標籤: 二十七軍 徐海東大將
出其不意!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利用夜幕掩護解放邯鄲
9月,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隊由河南鄭州、新鄉一帶沿平漢線北進,向晉冀魯豫解放區發起進攻。他們與國民黨通電聯絡,得到了“邊區挺進軍第三縱隊”的番號,並瘋狂屯集作戰物資,準備策應國民黨軍進犯解放區。為了先於敵人控制要地,晉冀魯豫解放區首長决心集中
標籤: 河北省邯鄲 八路軍 抗日戰爭 歷史
紅軍長征中的新聞文宣及其寶貴經驗
重視新聞文宣的“筆桿子”工作是我們黨的寶貴經驗與優良傳統。這些新聞宣傳活動對鼓舞紅軍戰士士氣與鬥志,贏得廣大群眾支持,取得長征勝利以及樹立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形象,擴大國內外影響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標籤: 紅軍長征 紅軍長征路線 政治 國民黨
楊開慧遇難後,毛澤東將萬語千言化作8個伴著淚水的字
楊開慧遇害的1930年11月14日,毛澤東正在指揮反“圍剿”作戰。蔣介石任命第18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面對汹汹而來的國民黨大軍,毛澤東提出“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那一年,毛澤東25歲,楊開慧18歲。2天后,古田會議召開,毛澤東的建黨、
標籤: 楊開慧 毛澤東 中國近代史 歷史 長沙 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