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

眾所周知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那麼七雄之一的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本來在戰國七雄當中,最為出色的兩個國家就是齊國和秦國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强盛到什麼地步的呢?這兩個國家的國君已經可以稱作“帝”了。

眾所周知戰國有七雄,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那麼七雄之一的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本來在戰國七雄當中,最為出色的兩個國家就是齊國和秦國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强盛到什麼地步的呢?這兩個國家的國君已經可以稱作“帝”了。

秦昭襄王曾經不滿足於“王”的稱號,想要稱帝。可他忌憚齊國的實力,不敢單獨稱帝,害怕會引來齊國的討伐,最後,秦昭襄王和齊國的國君通了個氣,最終決定兩個人一起稱帝。

可後來齊國的大臣勸齊國國君說貿然稱帝不好,於是,齊國國君决定繼續稱王,昭襄王也不敢一個人稱帝,於是又繼續稱王。可就是這樣一個可以和秦國抗衡的齊國,很快就衰亡下去了。這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在戰國時代,有許多國家,這些國家的統治者心中想的事情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守住自己的國土,不讓自己成為亡國之君。在春秋時期,統一還太過遙遠,這些諸侯國的國君只要不是做得特別差,就不用擔心有亡國的危險。


到了戰國時代,諸侯國只剩下七個,這七個國家的君主等於已經到決賽圈了,如果誰稍微不小心一點,就會面對淘汰出局的結果。秦國和齊國這兩個國家是諸侯國當中最為强大的兩個,其他諸侯國花了很長時間才好不容易接受秦國的崛起。

如果齊國再崛起,那麼進入決賽的兩個名額就都沒有了。其他諸侯國就只有滅亡的份了。共同的利益訴求讓其他諸侯國聯合起來,封锁齊國的發展。

齊國的對外政策

除了上面的原因以外,齊國自己也結了許多仇家。這其實挺正常的,畢竟齊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從別的國家那裡掠奪來的。

其中,和齊國仇恨最深的算是燕國了,其實,在齊宣王時期,齊國一度攻入了燕國首都。當時,齊國有滅亡燕國的機會,可後來不知怎麼回事,齊國的大軍又退了回來。

齊國沒能滅亡燕國,燕國人卻把這亡國之仇給深深地記住了,後來,諸侯國聯合討伐齊國的時候,燕國非常積極,充當了急先鋒。再加上燕國又確實出了一比特傳奇將領—樂毅。齊國就迎來了滅頂之災。

除了有機會吞併燕國卻最終撤軍以外,齊國還做了許多其他違背盟約的事情,比如,齊國曾經答應和其他諸侯國瓜分宋國的領土,到了最後,自己吃了獨食。

總之,齊國滅亡了宋國,讓好幾個國家俯首稱臣,也招攬了一大波仇恨。

齊國的對外政策,還是有一點問題的,比如說,對於燕國,齊國就應該直接拿下,要知道,招惹一個死敵,後果是很嚴重的,在後世,就有所謂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

因為楚國被秦國給滅得太慘了,刻骨的仇恨是可以支撐人做許多事情的。

至於對宋國的處置,齊國想要宋國的全部領土,這是人之常情,不過,最起碼齊國得想出策略來安撫一下其他幾個諸侯國,讓他們不要激動,這一點,齊國也沒有做到。

齊國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忌憚,齊國又沒能很好安撫其他諸侯國的情緒,還留下了燕國這麼一個巨大的隱患。這都為齊國的快速衰亡埋下了伏筆。

腦子不清楚的齊王

除了上面這些原因以外,齊國亡國時在位的國君也是齊國亡國的重要原因。當時在位的國君是齊閔王。

這人是個腦子不太清楚的傢伙,在齊閔王剛剛繼位的時候,在齊國做效果的人是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雖然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不過風評並不怎麼好,他在齊國為相的時候,結黨營私,對齊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再加上他看重的門客蘇秦又是燕國的間諜。

最終,齊國在他為相期間國力大减,齊閔王對此毫無所覺,也沒有採取任何管道制止。

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們還不能說齊閔王腦子不清楚,畢竟間諜都是隱藏很深的,而田文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他平常在外面的時候還是很注意風評的齊閔王沒有發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齊閔王在亡國之後所做出的事情就完全是腦子不清楚。

齊閔王在亡國之後趕緊出逃,他先是逃到了衛國,因為魏國曾經向齊國稱臣,所以魏國的國君對齊閔王還是很客氣的。

可齊閔王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居然出言不遜,這下魏國的國君可就忍不了了,於是魏國的兵馬當場就殺進了齊閔王的房舍之中,齊閔王只能匆忙再次出逃。

後來齊閔王又到了鄒魯兩國。這兩個國家也曾經是齊國的臣屬,可是齊閔王根本搞不清楚狀態,以為自己還是那個高高在上的齊國國君。

於是齊閔王對待鄒國和魯國國君的態度也非常驕傲,結果,鄒國和魯國的國君乾脆把齊閔王給趕出去了。反正齊國强盛的時候也沒少欺負他們,現在就當報仇了。

後來齊閔王又逃到了幾個小國家,可是這幾個小國家沒有一個願意接納齊閔王的,最後齊閔王的結局是被楚國的將領生生抽掉了筋,懸掛在房梁上,三天才死。

從此以後,齊國作為强盛大國的時代就一去不復返,後來吃過雖然有短暫的複國。可齊國都不再是原先的那個齊國了。

可以說,齊國的滅亡,除了和齊國本身的政策有關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樂毅和齊閔王這兩個人。


樂毅是天生的軍事天才,他選擇為燕國效力,這就註定了齊閔王會面對一個强大的敵人,而且齊閔王這個人超級沒有腦子,我們不說在逆勢的時候要忍辱負重,最起碼你在逃亡的時候是不能够擺天子的架子的。

這一點,只要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能够想到,可是齊閔王也不知道是怎麼了,居然屢屢對曾經臣服自己的國家擺天子的架子。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這麼簡單的道理齊閔王居然不明白,也不知道齊國的諸位先君怎麼會生出這麼一個愚蠢至極的傢伙。

齊國滅亡的原因其實和諸侯國的聯合也是有很大關係的。不過,想要强大總要經過這麼一次,如果打不過諸侯的聯合,那就只能被打回原形。

秦國也經歷了這麼一出,可秦國最終採取了合適的策略,靠著强大的軍事實力和地形優勢挺了過去。齊國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齊國處於沿海,地形上也沒有優勢,再加上齊閔王這個腦子不清楚的人,可以說齊國不滅亡才是奇怪的事情。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曾經說,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他用自己的例子來勸說齊王要善於聽從不同的意見,不要太過於驕傲,估計齊閔王就是因為手底下拍馬屁的大臣太多,所以才覺得自己天下無敵。

老實說,齊閔王就算不能像晋文公重耳一樣複國,最起碼保住自己性命的機會還是挺大的,可是這種機會都被齊閔王給浪費掉了。真的是非常可惜。

本文標題: 戰國時期,齊國是怎麼一步步作死招致諸侯眾怒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6952100048304
相关資料
李世民想要立太子,為什麼不考慮李恪或李泰?
李世民有那麼多兒子,優秀者也不少,那麼後來李承乾因重大過錯被貶,重新選太子時,為什麼不考慮李恪或李泰呢?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詳解其中原因,接著往下看吧~李世民膝下有十四比特皇子,為避免爆發慘烈的皇位爭奪戰,在確立太子人選時,李世民也考慮
標籤: 李世民 李泰 李承乾 唐高宗 中國古代史 唐朝
萬曆帝那麼多年不上朝,為什麼沒出現奸臣權閹?
眾所周知萬曆帝有整整30年不上朝,那麼多年不上朝,為什麼沒出現奸臣權閹呢?萬曆剛登基的時候,年紀不大,張居正作為他的老師,自然是擔當了輔政大臣的角色。就這樣,萬曆皇帝雖然三十年沒有上朝,卻沒有失掉權柄,他依然是帝國名義上的和實際上的統治者。
標籤: 張居正 張居正改革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泰昌皇帝
後樑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政權?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後樑是五代的第一個朝代,唐天佑四年梁王朱晃稱帝建國,國號大樑。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後樑佔據中原地區,實力強大。後樑存在時期始終面臨前晋的巨大威脅,一直與前晋爭霸,最終被前晋消滅。那麼後樑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李存勖驍勇善戰,
標籤: 李克用 朱溫 李存勖 黃巢 歷史 梁朝
隋唐先後四比特皇帝征戰高句麗,這個彈丸小國到底怎麼了
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高句麗只是個彈丸小國,為何隋唐兩朝,四比特帝王傾盡國力也要滅它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老資料網小編一起看一看。隋煬帝舉國之力三征高句麗,致使民怨沸騰,叛亂四起,最後直接亡國,唐朝兩任帝王也不惜傾國之力,才終於滅
標籤: 高句麗 中原 隋朝歷史 隋唐 唐朝 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