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

故宮中的武英殿佈局有什麼特點?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武英殿與位於外朝之東的文華殿相對應,即一文一武。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6月4日淩晨,李自成撤離北京時下令火燒皇宮,武英殿倖免於難。

故宮中的武英殿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

武英殿位於北京故宮外朝熙和門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臺,有甬路直通武英門。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恒壽齋,西北為浴德堂。武英殿與位於外朝之東的文華殿相對應,即一文一武。


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崇禎年間皇后千秋、命婦朝賀儀也在此舉行。明代於武英殿設待詔,擇能畫者居之。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佔領北京皇宮之後曾在武英殿辦理軍務,李自成兵敗山海關退回北京以後,於6月3日倉促舉行的稱帝典禮也是在武英殿舉行的。6月4日淩晨,李自成撤離北京時下令火燒皇宮,武英殿倖免於難。所以清兵入關之初,攝政王多爾袞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為理事之所。10月19日順治皇帝由瀋陽遷都到北京時,一度也住在武英殿裏。

康熙八年(1669年)二月因為開工重建太和殿,康熙皇帝要遷出保和殿以避開喧鬧的工地,他的祖母認為保和殿是用於舉行典禮的莊重場所,此後不宜再用作寢宮,决定將乾清宮修復以供皇帝居住。康熙皇帝在十一月乾清宮修理完工之前暫居於武英殿,擒拿鼇拜事件發生在這一年的五月十六日,正是康熙皇帝暫居於武英殿的期間。

康熙年間,首開武英殿書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左右廊房設為修書處,掌管刊印裝潢書籍之事,由親王大臣總理,下設監造、主事、筆帖式、總裁、總纂、纂修、協修等30餘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後,武英殿大量刊刻書籍,使用銅版雕刻活字及特製的開化紙印刷,字體秀麗工整,繪圖完善精美,書品甚高。乾隆朝以後,武英殿成為專司校勘、刻印書籍之處。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將《永樂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種排字付印,御賜名《武英殿聚珍版叢書》。世稱“殿本”。武英殿刻書活動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為興盛,因紙墨優良,校勘精審,書品甚高,版本學上即以刊刻地點稱之為“殿本”。修書處的刻書活動一直持續到清末,長達200餘年,幾近貫穿全清。道光二十年(1755年)後刊書甚少,僅存其名。武英殿之書凡存而不發者一向貯於敬思殿中。嘉慶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書,將完好者移貯武英殿,殘缺之書變價出售,此後敬思殿實際作為存儲版片之處。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燒毀正殿、後殿、殿門、東配殿、浴德堂等建築共37間,書籍版片焚燒殆盡。同年重建。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進行過大規模整。

本文標題: 武英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6952032806721
相关資料
奉先殿的建築規模有多大?具體用途是什麼?
前為正殿,後為寢殿。前殿面闊9間,進深4間,建築面積1225.00㎡。殿內設列聖列後龍鳳神寶座、籩豆案、香帛案、祝案、尊案等。黃色琉璃瓦單簷廡殿頂,外簷彩畫亦為金線大點金鏇子彩畫。前簷中5間接穿堂,餘為檻窗。如今奉先殿內部已改為鐘錶館,清代
標籤: 建築
養心殿是皇帝的寢宮還是批摺子的地方?
受到影視劇的影響,很多小夥伴都會疑惑,養心殿到底是皇帝的寢宮,還是批摺子的地方?其實紫禁城的建造者只把養心殿作為一座為皇帝臨時休息而設的宮殿,僅此而已。養心殿南北長約63米,東西寬約80米,占地5000平方米。在同治和光緒皇帝年幼時,養心殿
標籤: 養心殿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雍正
交泰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有哪些鎮殿之寶?
交泰殿屬於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那麼交泰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有哪些鎮殿之寶?殿中設有寶座,寶座後有4扇屏風,上有乾隆御筆《交泰殿銘》。
標籤: 交泰殿
保和殿在明清兩代起到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想知道保和殿在明清兩代起到的作用分別是什麼嗎?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會搞的十分盛大。康熙自即位至八年亦居保和殿,時稱“清甯宮”。二帝居保
標籤: 保和殿 清朝 歷史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