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之名始於哪個朝代?詳解文淵閣的發展史

想知道文淵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其實文淵閣之名始於明代,其閣亦始建於明代,位於北京市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后,坐北面南,閣制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構置。此即文淵閣建閣之始。宮禁之中,不得其地,爰於文華殿後建文淵閣以待之。文淵閣之名,始於勝朝,今則無其處,而內閣大學士之兼殿閣銜者尚存其名。

想知道文淵閣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嗎?這個地方是幹什麼用的呢?其實文淵閣之名始於明代,其閣亦始建於明代,位於北京市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后,坐北面南,閣制仿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構置。

明太祖朱元璋“始創宮殿於南京,即於奉天門之東建文淵閣,盡貯古今載籍”。此即文淵閣建閣之始。明成祖遷都北京,仿南京已有規制營建北京宮殿,北京宮中的文淵閣隨之建成。誠如明宣宗所言:“太宗皇帝肇建北京,亦開閣於東廡之南,為屋凡若干楹,高亢明爽,清嚴邃密,仍榜曰文淵。”可見,有明一代曾在營建南京宮殿以及北京宮殿的同時,先後於南京故宮和北京宮中建造文淵閣。

文淵閣的功用早期主要在於藏書、編書。著名的大類書《永樂大典》,即在南京宮中文淵閣開館編纂。明成祖於永樂元年(1403)下令修書,因初稿“尚多未備”,遂於三年(1405)諭令重修,“命禮部簡中外官及四方宿學老儒有文學者充纂修,簡國子監及在外郡縣學能書生員繕寫,開館於文淵閣,命光祿寺給朝暮膳”。當時,“常熟張洪、丹徒裴俊、吉水陳誠俱赴文淵閣修《大典》,懷安黃童以楷書征入文淵閣繕寫《大典》。”


永樂六年(1408年),《大典》書成之後亦直接貯藏於文淵閣。北京宮殿基本建成之後,成祖還特別諭令將南京文淵閣的藏書運至北京收藏。據記載,“十六年,遣修撰陳循往南京,起取本閣所貯古今一切書籍,自一部至百部以上,各取一部北上,餘悉封識收貯”。這些運至北京的珍本秘笈,除《永樂大典》貯藏於文樓外,其他書籍均於英宗正統六年(1441)正式入藏文淵閣。當時,主持清點編目的大學士楊士奇,曾將各書“逐一打點清切,編置字型大小”,收藏於書櫥中,並據以編成《文淵閣書目》,“以千字文排次,自天字至往字,凡得二十號,五十櫥”。

在承載藏書、編書功能並用作“天子講讀之所”的同時,文淵閣還是閣臣入直辦事之所,並隨著明代政治的發展,逐漸演變成為事實上的秘閣禁地。明初,朱元璋為强化皇權,詔罷中書省,廢丞相。為處理紛繁國事,又不至妨礙專制集權,乃仿宋制置殿閣大學士,定華蓋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各一人,於翰林及六部官員內擇取。朱棣繼位,以“初定內難,四方之事方殷”,特“命侍講解縉、編修黃淮入直文淵閣。尋命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胡儼同入直,並預機務”。時成祖“每退朝還宮,遇有幾務須計議者,必親禦翰墨,書榮等姓名,識以禦寶,或用禦押封出,使之規畫。榮等條對,用文淵閣印封入,人不得聞”。文淵閣囙此而有內閣之稱,楊榮等人也先後升遷至大學士之職。

至英宗正統七年(1442)建造翰林院之後,文淵閣作為大學士等官員專門的入直辦事之所,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秘閣禁地,“凡入內閣,曰直文淵閣”。世宗嘉靖年間,文淵閣制進一步完善,據載:“嘉靖十六年命工匠相度,以文淵閣中一間恭設孔聖暨四配像,旁四間各相間隔,而開戶於南,以為閣臣辦事之所。閣東誥敕房裝為小樓,以貯書籍。閣西制敕房南面隙地添造卷棚三間,以處各官書辦,而閣制始備。其職掌入內閣,預機務,出納帝命,率遵祖憲,奉陳規誨,獻告謨猷,點簡題奏,擬議批答,以備顧問,平庶政。”閣門還高懸聖諭,嚴申規制:“機密重地,一應官員閒雜人等,不許擅入,違者治罪不饒。”可見,文淵閣已成為事實上的內閣,其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

藏書、編書而外,文淵閣也是“天子講讀之所”,皇帝不時在此翻閱書籍,並召集翰林儒臣講論經史。據載,太祖於“萬幾之暇,輒臨閣中,命諸儒進經史,躬自披閱,終日忘倦”。成祖“或時至閣,閱諸學士暨庶起士應制詩文,詰問評論以為樂”。宣宗也曾利用“聽政餘閒,數臨於此,進諸儒臣,講論折衷,宣昭大猷,緝熙問學”,並特撰《文淵閣銘》,述其盛况。

正統十四年(1449),南京明故宮發生火災,文淵閣及其所餘書籍皆付之一炬。北京皇宮的文淵閣也隨著明王朝的滅亡,在明末戰火中被毀。

清代

清入關建立全國政權之後,在政治制度上多沿襲明制,在文化思想方面也逐漸接受以儒學為主體的封建文化。順治十五年(1658),清廷改內三院為內閣,分設翰林院,“以大學士分兼殿閣,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凡四殿二閣。順治十八年(1661)複設內三院,撤翰林院。至康熙九年(1670),再撤內三院,複內閣、翰林院,其殿閣職銜仍沿順治十五年之制。

乾隆十三年(1748),以“中和、保和、文華、武英四殿,文淵、東閣二閣未為劃一,其中和殿名從未有用者”,因裁中和殿而增體仁閣。自此而後,三殿三閣大學士成為定制。但是,其中的文淵閣卻始終有其名而無其實,即清廷雖設有文淵閣大學士之名,卻並無文淵閣之實,所謂“本朝定制,以文淵閣為大學士兼銜,第仍其名而未議建設之地”。

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四庫全書》開館。考慮到書成之後將來的貯藏問題,乾隆帝在編書活動大規模開展的次年即未雨綢繆,决定為《四庫全書》建造專門的庋藏之所。他聽說浙江寧波範懋柱的藏書樓天一閣“純用磚甃,不畏火燭,自前明相傳,並無損壞,其法甚精”,便特諭杭州織造寅著“親往該處,看其房間製造之法若何,是否專用磚石,不用木植,並其書架款式若何,詳細詢問,燙成准樣,開明丈尺呈覽”。在瞭解到天一閣的建築規制及藏書特色之後,乾隆帝欣然下令,“取其閣式,以構庋貯之所”。

最初乾隆帝計畫將《四庫全書》抄寫四部,“一以貯紫禁之文淵閣,一以貯盛京興王之地,一以貯禦園之文源閣,一以貯避暑山莊,則此文津閣之所以作也”。其後考慮到江南士子讀書治學的需要,又特別諭令在江浙地區增建文匯、文宗和文瀾三閣。此即著名的用於貯藏《四庫全書》的七座藏書樓。其中紫禁城中的文淵閣建於文華殿之後,乾隆帝說:“凡事豫則立。

書之成雖尚需時日,而貯書之所,則不可不宿構。宮禁之中,不得其地,爰於文華殿後建文淵閣以待之。文淵閣之名,始於勝朝,今則無其處,而內閣大學士之兼殿閣銜者尚存其名。茲以貯書所為,名實適相副。”可見,由於《四庫全書》的纂修特別是將來貯藏的需要,自清初以來一直有其名而無其實的文淵閣,終於得以動工興建,並囙此而成為名副其實的中秘藏書勝地。

本文標題: 文淵閣之名始於哪個朝代?詳解文淵閣的發展史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6952026433788
相关資料
養性殿是給太上皇住的嗎?建築規模有多大?
養性殿為黃琉璃瓦歇山頂,面闊3間,每間以方柱支撐,隔為9間,前接卷棚抱厦4間。明間前後開門,中設寶座,頂置八角渾金蟠龍藻井,片金升降龍天花。左右置板牆與東西次間相隔,牆各辟門,對稱而設,門楣之上置毗廬帽。盡間仿養心殿三希堂制辟為墨雲室,因畢
標籤: 歷史 劉邦 養心殿 楚漢戰爭 漢朝 鴻門宴
乾隆皇帝舉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極殿嗎?有哪些特色?
故宮博物院中,品級僅次於太和殿的皇極殿即將在2012年“五一”期間重新對外開放,以“原狀陳列”的形式向公眾展示其中的皇家宮殿原貌。皇極殿與珍寶館毗鄰。乾隆皇帝於此舉行“千叟宴”,宴請90歲以上老人,時入宴群臣、耆老及並未入座者達五千餘人。
標籤: 乾隆 千叟宴 建築 慈禧
武英殿的佈局有什麼特點?是幹什麼用的?
故宮中的武英殿佈局有什麼特點?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武英殿與位於外朝之東的文華殿相對應,即一文一武。明初帝王齋居、召見大臣皆於武英殿,後移至文華殿。6月4日淩晨,李自成撤離北京時下令火燒皇宮,武英殿倖免於難。
標籤: 武英殿 中國古代史 清朝
奉先殿的建築規模有多大?具體用途是什麼?
前為正殿,後為寢殿。前殿面闊9間,進深4間,建築面積1225.00㎡。殿內設列聖列後龍鳳神寶座、籩豆案、香帛案、祝案、尊案等。黃色琉璃瓦單簷廡殿頂,外簷彩畫亦為金線大點金鏇子彩畫。前簷中5間接穿堂,餘為檻窗。如今奉先殿內部已改為鐘錶館,清代
標籤: 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