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修築長城,而不是組織大軍掃平匈奴?

嬴政,即秦始皇,秦昭襄王與趙姬之子,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秦始皇之所以選擇修築長城抵禦匈奴,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當時的匈奴太過分散,找起來太麻煩。不過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皇室的後人。

嬴政,即秦始皇,秦昭襄王與趙姬之子,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下麵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始皇之所以選擇修築長城抵禦匈奴,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當時的匈奴太過分散,找起來太麻煩。而且秦始皇並非沒有派軍隊打過匈奴,就在秦始皇剛剛統一天下後不久,秦始皇就曾讓蒙恬率領最精銳的秦朝軍隊,進攻匈奴,並且打敗了匈奴。

要想說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匈奴的歷史說起。

對於匈奴的來歷,史學家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不過按照史書上的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皇室的後人。夏朝滅亡後,夏朝皇室被流放到了北方草原,後來和當地人相互通婚,最後形成了匈奴人。

所以,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匈奴人就一直生活在草原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這種生活,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或許會覺得很浪漫。但對於古人來說,可就截然不同了。古代的遊牧民族,是真正的靠天吃飯,而且對天時的依賴程度,甚至比農耕文明更加嚴重。農耕文明如果偶爾遭遇一年大旱或者洪澇,憑著往年積攢下來的糧食,再加上一些野外的食物,還可能活下來。但是遊牧民族,一旦遭遇了天灾,草原上顆粒無收,牲畜沒糧食會很快餓死,人自然也就活不長。

所以,一旦遭遇天灾,遇到活不下去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唯一的選擇,就是南下搶劫。

後來,隨著文明的逐漸發展,中原這邊進入到春秋戰國時期。尤其是到了戰國時期以後,中原地區幾乎完全被幾個强大的諸侯國掌控。北方的幾個諸侯國,更是一個比一個能打。這些遊牧民族,再想南下搶劫,難度就越來越大了。所以從戰國末期開始,一直到漢朝初期,原本分散的匈奴,開始逐漸被統一起來。

而對於中原文明來說,隨著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國家越來越富庶。如何防範遊牧民族南下搶劫,也成了一個難題。

戰國時期,北方的幾大強國。比如燕國、趙國、秦國等諸侯國,幾乎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同樣的方法。

修邊境牆。

用修牆這種方法來阻攔敵人,看起來似乎有些愚蠢。尤其是在現代人看來,再高的牆,總是有翻越過去的方法。與其花費大力氣修造邊境牆,還不如直接滅了敵人更簡單。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古人的智慧其實還真沒那麼低。

首先,戰國時期的長城,和我們今天看到的無比雄偉的八達嶺長城,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完全是兩個概念。戰國時期的長城,其實只是用泥土堆積起來的矮牆。絕大多數地方,可能也就只有半人高而已,勉强可以保證馬匹無法輕鬆越過。而且因為是泥土堆積起來的原因,這種城牆的質量特別差。稍微用點力氣,就能砸開。

但就是這種低矮的城牆,卻成了遊牧民族的噩夢。

因為,這些城牆從修造開始,目的就不是為了單純以城牆擋住敵人。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傳遞資訊,以及一個稍加阻攔的作用。

要知道,戰國時代可不像現在,沒有手機、電報之類的東西。想要傳遞消息,只能靠人力。所以,在沒有城牆的情况下,遊牧民族可以悄無聲息地南下,然後迅速搶劫一個地方,再迅速逃跑。因為消息傳遞過慢,等到諸侯國得知這個消息,然後再派兵前去圍剿的時候,人家早就已經跑回草原了。

但有了這些矮牆之後,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想要突破矮牆,就不可能無聲無息。而在這些遊牧民族破牆的時候,周圍的哨所便會發現,然後迅速點亮烽火臺示警。在消息傳遞緩慢的古代,點燃烽火臺的方法,傳遞消息那是相當快的,很快就可以傳回國內。在得知消息後,邊境上的駐軍便會出動,向遊牧民族突破的地方進攻。等到遊牧民族好不容易破壞了城牆,進入了中原,前方等待他們的,已經是一支隨時準備出擊的精銳大軍了。

其次,想要主動出擊,其實同樣不太現實。

從兵力上來看,中原文明其實一直都處在優勢狀態。但是,如果想要進入草原,去清理掉那些遊牧民族,那難度就截然不同了。春秋戰國時代,可沒有現在的高科技,沒有北斗衛星在天上指路。進入草原之後,想要在草原上找到遊牧民族的主力,那是千難萬難。而且,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住得相當分散。想要清理掉草原上的所有遊牧部落,這個難度恐怕比統一中原還要更大。

而且,就算能够清理掉草原上的所有部落,只要那塊地方還在,用不了多少年,還會有其他民族來到這塊地方,成為新的遊牧民族。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造城牆抵禦遊牧民族入侵,看似是最愚蠢最耗費人力物力的辦法,但其實也是最有效最合理的辦法。

所以,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才會將原本分散的各國城牆,先後連接起來,最後形成了一道綿延萬裏的長城。

隨著這道長城的出現,北方遊牧民族的日子,也開始徹底難過了起來。原本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雖然都有城牆,但好歹彼此之間還留下了一些縫隙。這些遊牧民族,可以通過這些縫隙進入中原。但萬里長城建造完成以後,邊境上便成了銅牆鐵壁一般,根本無法再南下搶劫。

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匈奴人就只剩下了一個選擇。

統一起來,一起去搶劫。

如果匈奴人統一起來,組成一支大軍的話。如此一來,就算在攻破長城的時候,被邊境守軍發現。在邊境守軍趕來的時候,數量較少的守軍,仍是打不過他們。等到打敗了邊境守軍之後,則可以繼續南下,繼續搶劫。而且因為人數較多的原因,如今便可以直接攻擊一些較大的城池,收穫更多了。

幾乎在秦朝統一天下的同時,匈奴內部,也在迅速統一。一個强大的遊牧文明,開始逐漸孕育而出。

這些事情,秦始皇都知道。

不過,秦始皇卻一點都不害怕。

相反,這其實是秦始皇希望看到的。

因為對於强大的秦朝軍隊來說,想要消滅匈奴,最難的不在於戰鬥,而在於如何找到敵人。以前匈奴人分散各地的時候,想要找起來太過麻煩。但如今匈奴人已經統一了起來,反倒更容易找到他們了。

於是,西元前215年,就在秦始皇統一天下數年之後,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精銳邊軍北上,進攻匈奴。最後,蒙恬在草原上大敗匈奴,將匈奴人徹底趕出了河套地區。於此同時,在擊敗匈奴主力後,秦始皇也開始令人抓緊時間,將北方的長城,徹底連接起來,建造出了萬里長城。

秦始皇的這個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替後世絕大多數中原王朝做出了選擇。後世大多數中原王朝,在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時候,一般也都會採取依託長城抵抗的辦法。但同時,長城的出現,也徹底改變了兩大文明的歷史走向。就在蒙恬將匈奴人趕出河套草原後不久,匈奴內部出現了一比特叫做冒頓的首領,將整個匈奴徹底統一了起來。後來秦朝滅亡、漢朝建立後,冒頓更是一度率領匈奴大軍,將漢高祖劉邦圍困在白登山上,由此拉開了漢朝和匈奴長達數百年的殘酷戰爭。

本文標題: 秦始皇為什麼修築長城,而不是組織大軍掃平匈奴?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6865736981346
相关資料
北魏雄踞北方一百餘年,為什麼沒能統一天下?
北魏,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之所以沒能統一天下,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再之後,三國時代結束,晋朝一統天下。因為幾十年之後,北方一個名叫前秦的政權,率先崛起,幾乎統一了整個北方。前秦皇帝苻堅,决定南下進攻東晉
標籤: 孝文帝 爾朱榮 北魏道武帝 北魏 元修 歷史
安祿山為什麼認楊貴妃做乾娘?他為何造反?
安祿山,本姓康,字軋犖山,營州柳城人,粟特族。安祿山之所以要認比他小16歲的楊貴妃做乾媽,最重要的原因,其實不過是為了攀附權勢,借楊貴妃這條線得到唐玄宗的歡心,然後可以擁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權力。西元703年,安祿山生於西域康國,大概就是今
標籤: 安祿山 楊貴妃 唐朝 唐玄宗 胡人
科舉為什麼能令人發瘋?科舉到底有何魅力?
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其實就在於通過這種制度,古人可以得到更高的地位,擁有更大的權力,做所謂的人上人。而在古代的時候,科舉制其實更加殘酷。要想弄清楚科舉制的
標籤: 元朝科舉 中國古代史 漢朝 歷史 唐朝 科舉制度
後唐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政權?最後是如何滅亡的?
後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陽。讓老資料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滅後樑、前蜀威震天下。但後唐莊宗與後樑血戰十五年,歷盡艱辛,急於享受奢侈生活,使得後唐內亂不斷,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那麼後唐是如
標籤: 李存勖 李嗣源 李從珂 歷史 孟知祥 李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