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玄不懂兵事,為什麼能在青海之戰統領唐軍?

李敬玄,亳州譙縣人,唐朝宰相,將領,穀州長史李孝卿之子。聯宗於趙郡李氏南祖。這場戰爭規模極大,據後世史學家估計,這場大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至少在三十萬以上。這場戰爭,也被後世稱之為‘青海之戰’。這場規模極大的青海之戰,在唐朝和吐蕃的歷史上,有著極大的意義。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譙縣人,唐朝宰相,將領,穀州長史李孝卿之子。聯宗於趙郡李氏南祖。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西元678年,唐朝儀鳳三年。這一年,唐朝和吐蕃在青海湖畔,大戰了一場。這場戰爭規模極大,據後世史學家估計,這場大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至少在三十萬以上。

這場戰爭,也被後世稱之為‘青海之戰’。

這場規模極大的青海之戰,在唐朝和吐蕃的歷史上,有著極大的意義。自此之後,吐蕃開始徹底崛起,唐朝再難滅掉吐蕃,失去了滅亡吐蕃的最佳機會。

然而,這場青海之戰,從始至終,卻都透露著十分詭異的感覺。當時的唐朝,頂級猛將並不在少數。然而這一戰當中,唐朝這邊幾乎所有猛將,無一人參與這場戰爭。負責全權統領唐軍的,則是當時的唐朝宰相,一個之前從未有過任何領兵經歷的李敬玄!

身為唐朝宰相,李敬玄既然從未統領過軍隊,為何這次卻可以全權負責唐軍?為何當時唐朝這邊的名將,幾乎無一人參加這場戰鬥?這場戰爭到底是怎麼進行的?戰後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要想說清楚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李敬玄這個人開始說起。

西元615年,李敬玄生於安徽亳州。當時正處於隋末最混亂的時期,到處都在打仗,民不聊生。不過幸運的是,李敬玄倒是並沒有被戰火波及到,因為他爹當時正擔任穀州長史。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保護自己家衣食無憂,還是不成問題的。

幾年之後,隨著唐朝開國,繼而統一天下,南方也開始逐漸恢復了穩定。到了唐朝之後,李敬玄的父親,官位也不算低,保證了李家這一家老小,可以過上比較好的生活。

此後,隨著李敬玄逐漸長大,因為家世的影響,李敬玄開始勤奮讀書。在讀書學習這方面,李敬玄展現出了極高的天分。年紀輕輕便博覽群書,名聲在外。

後來,李敬玄成年之後,因為自身確實很優秀,再加上家裡稍加運作,李敬玄被送去了長安。到了長安之後,李敬玄被貞觀年間的著名宰相馬周推薦,進入崇賢館,成了太子李治的侍讀。

成為李治的侍讀,這應該算是李敬玄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捩點了。

我們無法知道,當時李家的長輩們,到底是通過怎樣的運作,才幫李敬玄爭取到了這個機會。想讓當朝宰相幫忙推薦,去陪太子讀書,這顯然不大容易。但很明顯,陪太子讀書這件事,在歷朝歷代,都絕對是升官最快的捷徑之一了。

這一年,李敬玄還未滿三十歲。

成了太子的陪讀之後,李敬玄的仕途,就開始一帆風順起來。陪李治讀了幾年書之後,老皇帝李世民駕崩,太子登基上位。李治登基後,也沒忘了提攜李敬玄這個陪讀。此後二十年時間裏,李敬玄歷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右肅機、檢校太子右中護,最終在西元669年的時候,升任西臺侍郎,兼任檢校司列少常伯,正式成為宰相。

這一年,李敬玄55歲。

從入仕做官,到成為宰相,李敬玄的仕途,幾乎沒有任何可說的地方。史書上對於他這段經歷的記載,除了他做過的這幾個官職之外,沒有任何記載。對於他到底有哪些政績,這二十年都做了哪些貢獻,史書上一片空白。

但這種空白,恰恰是古代絕大多數官員,最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李敬玄幾乎什麼都沒做,沒有任何突出貢獻,就只是靠著陪李治讀書這段香火情,後來又踏踏實實工作,熬了二十年後資歷到了,就直接成了宰相。

這二十年當中,那麼多波詭雲譎的鬥爭,包括廢王立武、征討西突厥、滅高句麗……所有這些大事,李敬玄幾乎都沒參與,但卻直接熬成了宰相。

仕途順到這個份上,也真是沒誰了。

不過這倒也不難理解,作為李治昔日的陪讀,李敬玄本就是李治最信任的一個人。只要他自己不作死,老老實實工作,就算沒有任何政績,李治也會硬把他提上去。

但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仕途太順,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既然李敬玄是因為靠著皇帝的信任,所以才能成為宰相。那麼一旦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這個宰相之比特,自然也就坐不穩了。

成為宰相之後,李治直接將最重要的人事工作,交給了李敬玄負責。對此,李敬玄倒也沒有辜負李治的期望,在主持吏部工作期間,修改了唐朝的選官程式,讓唐朝的選官制度更加便捷。這也算是李敬玄做宰相期間,為數不多的貢獻之一了。

西元672年,李敬玄兼任吏部侍郎。西元675年,李敬玄升任吏部尚書。西元676年,李敬玄升任中書令,加封趙國公。

放眼整個李治時代,恐怕都再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够比李敬玄升官更加順利了。

但是,隨著李敬玄官位越來越高,仕途越來越順,李敬玄卻開始漸漸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了。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李敬玄不但趙郡李氏聯宗,同時還積極和山東士族聯姻,在朝堂上積極結黨。

對於李敬玄的這些所作所為,李治開始越來越不高興。

在李治眼裡,李敬玄就是他的一個陪讀罷了。能够有今天的位置,也是因為李治大力提拔。這樣一個人,只要努力工作,積極為李治服務就夠了,結黨做什麼?

對於結黨這件事,任何一比特皇帝,肯定都不會喜歡。而且,尤其是對於李治來說,李治在位期間,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打壓關隴士族和山東士族,瓦解朝堂中的關隴實權派,提拔寒門官員,維護自己的統治。偏偏李敬玄作為宰相,積極和山東士族聯姻,又在朝堂上公然結黨,這幾乎就等於是和李治對著幹了。

不過,即便李敬玄這樣做了,李治仍是對他盡可能的容忍。不管怎麼說,兩人昔日曾有同窗苦讀的情分,李敬玄好歹也算是他最信任的一個人。所以,李治還是願意多給李敬玄一些機會,希望李敬玄自己能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但可惜的是,李敬玄非但沒有意識到這些,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反而是變本加厲了。而且,李敬玄還利用自己的職權,大肆排斥异己。這其中,就包括了當時的唐軍名將,劉仁軌。

劉仁軌是當時唐朝內部,最能打的名將之一。之前唐朝在朝鮮半島上,和高句麗戰鬥的時候,日本曾舉之力來援。結果卻被劉仁軌,在白江口一戰打到崩潰,徹底把給打傻了。此後日本不但直接向大唐表示臣服,派遣使臣來唐朝學習,而且之後的上千年時間裏,一直到明朝之前,日本都沒敢覬覦中國。

不管是在唐朝自身,還是從整個中國歷史的角度,劉仁軌都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

但就是這樣一比特名將,卻偏偏和李敬玄不對付。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劉仁軌是一步步打上來的,他能成為唐朝高層,純粹是憑著自己的功勞。所以在他眼裡,李敬玄這種靠陪太子讀書而上位的官員,略微有些被他看不清。更要命的是,李敬玄也看劉仁軌很不順眼,因為放眼整個朝堂中樞,就只有劉仁軌可以憑資歷和他硬頂,根本不把他這個宰相放在眼裡。

所以,李敬玄就開始用自己的職權,竭力打壓劉仁軌,只要是劉仁軌奏請的事情,李敬玄一律會提出不同意見。時間長了以後,劉仁軌也發現李敬玄是在針對自己,所以雙方也就徹底交惡了。

但歷史證明,李敬玄這種師徒一帆風順的人,真要鬥起來,往往鬥不過劉仁軌這種從下麵摸爬滾打上來的官員。

不久之後,劉仁軌就找到了機會。

西元677年,就在李敬玄升任中書令一年之後,吐蕃進犯唐朝邊境。此後,劉仁軌很快被李治調去西邊,防備吐蕃。然而劉仁軌上任之前,卻偏偏給李敬玄埋了個雷。劉仁軌給李治上書,言稱‘鎮守河西,非李敬玄不可’。

劉仁軌當然知道,李敬玄從來都沒有碰過軍隊,對打仗根本一竅不通。但他沒想到的是,他這次上書之後,李治竟然真的同意了!

顯然,此時的李治,對李敬玄也十分不滿,想要讓李敬玄去軍中吃些苦頭。然後,李治或許就能找到理由,罷黜李敬玄了。

就是在這樣的情况下,李敬玄離開了京城,帶了整整十八萬唐軍精銳,進入高原作戰。

說到這裡,李敬玄這條線,我們暫且打斷一下,先來說說吐蕃這邊的情况。要不然我們恐怕很難理解,李敬玄這一戰的真正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當年在貞觀年間,文成公主曾遠嫁高原,嫁給了吐蕃的松贊干布,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是,實際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不到十年之後,松贊干布就因為瘟疫去世了。

松贊干布去世後,吐蕃的大權都落入到了大相祿東贊手裡。祿東贊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治理下,吐蕃進入了一段迅速發展的歲月,開始越發强大起來。吐蕃强大起來之後,自然有了向外擴張的欲望。但此時的吐蕃,向哪裡擴張,卻成了一大難題。

唐朝那邊,肯定是不敢的。畢竟,此時的唐朝,正處於極盛時期。連强大的突厥和高句麗,都紛紛被唐朝滅掉,吐蕃自然也不敢招惹唐朝。至於說印度那邊,吐蕃倒也動過心思。但問題是,印度的氣候條件,很不適合吐蕃人生活。所以最後,吐蕃只是選擇滅了印度北部的幾個政權,然後扶持傀儡統治當地,並未真正控制印度。

看了一圈之後,最終,吐蕃還是將目光投向了青海的吐谷渾。

吐谷渾原本也是一個十分强大的遊牧政權,在唐朝初年的時候,一度成了唐朝的心腹大患。可惜在貞觀八年的時候,李世民直接派戰神李靖領兵,追著吐谷渾主力打,一口氣追了兩千多裏。自那之後,吐谷渾就被唐朝徹底打服了。殘存的吐谷渾,雖然還盤踞在青海這邊,過著遊牧的生活。但是實力已經大幅衰退,並且徹底被唐朝控制住了。

對於吐蕃來說,吐谷渾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欺負對象。首先,吐谷渾已經被唐朝打殘了,很難對吐蕃產生任何威脅。而且,吐谷渾所在的青海地區,一樣很適合吐蕃人生活。打敗吐谷渾之後,得到那塊地盤,吐蕃是可以直接收入囊中的。

於是,經過一系列準備之後,祿東贊正是帶領吐蕃,開始痛擊吐谷渾,最後逼得吐谷渾殘部,不得不龜縮到唐朝邊境,請求唐朝的庇護。

吐蕃的進攻,自然引起了唐朝的重視。而且,吐蕃此舉,等於是進攻唐朝的屬國,唐朝也有足够的出兵理由。但問題是,唐朝此時正忙著收拾高句麗,忙著處理朝鮮半島的問題,無暇西顧。所以,在這之後,唐朝就忍了幾年。

在這幾年當中,吐蕃這邊,大相祿東贊因病去世。此後,祿東贊的兒子論欽陵,繼承了祿東贊的位置,繼續領導吐蕃向外擴張。因為之前唐朝並未管吐谷渾的事情,所以此時的吐蕃,膽子也有些大了起來。在論欽陵的帶領下,吐蕃直接向西域方向進攻,直接拿下了安西四鎮。

這下,唐朝再也忍不了了。

如果是,吐谷渾只是唐朝屬國的話,那麼安西四鎮,已經是唐朝的實際控制領土了。而且,安西四鎮在西域的位置十分關鍵,唐朝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丟掉的。於是,西元670年,也就是李敬玄開始擔任宰相後不久,李治正式下令,讓唐朝名將薛仁貴帶兵,前往高原,以護送吐谷渾王室回國的名義,和吐蕃開戰。

提到薛仁貴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比較熟悉。不管是在演義小說裡面,還是在正史上,薛仁貴都是個超級能打的猛人。所以,當時薛仁貴率兵出征之後,幾乎沒人覺得薛仁貴會輸。就連薛仁貴自己,也認為自己一定能贏。當時的薛仁貴,甚至打算直接一口氣打到拉薩去,然後直接將吐蕃也徹底納入唐朝的控制當中。

以當時雙方的軍力來說,唐軍這邊,確實有十足的戰勝把握。

但問題是,開戰之後,出問題了。

當時薛仁貴的副將郭待封,自認為是名將之後,不願屈居於薛仁貴之下。所以,對於薛仁貴的命令,他也不願聽從。薛仁貴在前面一路猛打突進,他帶著糧草在後面慢慢走,根本不聽薛仁貴的安排。吐蕃這邊,發現這個情况之後,馬上派大軍襲擊了唐軍的補給。

沒了補給的唐軍,再想作戰就很難了。最終,薛仁貴兵敗大非川,雖然薛仁貴最後還是將唐軍成建制地帶下高原的,但唐軍也是損失慘重。最要命的是,經過這一戰之後,吐蕃方面發現,唐軍似乎也不是不可戰勝的。

此後,吐蕃開始繼續向西域方向發力,企圖逐漸蠶食整個西域。至於薛仁貴,因為戰敗被追責的原因,先是被一擼到底,然後被調去朝鮮半島平定當地叛亂。結果不久之後,又因為在當地戰事不順,直接被流放廣西了。

就是在這樣的情况下,吐蕃開始持續擴張,而且已經失去了對唐朝的忌憚,不再認為唐朝是不可戰勝的。如果這個時候,李治馬上派一個超級猛人,領兵前往高原作戰,痛擊吐蕃的話,那吐蕃或許還會有所收斂。但結果,因為種種原因,在接下來的幾年裏,李治並未能及時做出反應。雖然兩次派自己的兒子領兵,但最後也就是把吐蕃嚇回高原了事,並未真正擊敗吐蕃主力。

如此,幾年之後,就到了西元677年,這一年,吐蕃再次侵犯唐朝邊境。然後,劉仁軌上書,請求讓李敬玄去守西邊。而李治因為討厭李敬玄,想讓李敬玄離開中樞,也同意了這次調動。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會出現如此離奇的一幕:唐軍雖然兵強馬壯,但主帥李敬玄,卻根本從未帶過軍隊。他麾下的將軍,也很少有真正能打的猛人。因為從一開始,李治就沒打算讓他贏!

此時的唐朝內部,能打的猛人其實還真不少。比如被流放廣西的薛仁貴,比如使壞水的劉仁軌,再比如之前曾攻略西域十年的裴行儉,都很能打。但因為唐朝的內部鬥爭,這些名將,一個個都沒能前去參戰。只有李敬玄這個從未帶過兵的書呆子,帶兵上了高原。

這場仗,從一開始就沒有贏的希望。

西元678年9月,李敬玄帶了十八萬精銳唐軍,上了高原,並且在青海湖附近,和吐蕃主力遭遇。雖然從未帶過兵,但李敬玄謹小慎微的性子,還是發揮了作用。遭遇吐蕃主力之後,李敬玄知道自己的斤兩,逗留不前。只有先鋒劉審禮率軍進攻,最後卻被吐蕃擊敗活捉。

劉審禮戰敗後,李敬玄帶著唐軍主力,想要撤退,卻被吐蕃主力雙面夾攻,進退不得,只能退至承風嶺被動防禦。多虧了這一戰當中,有個叫黑齒常之的唐軍將軍,拼死襲擊吐蕃軍營,這才為唐軍爭取到撤退的機會。但李敬玄撤回來之後,沒過多久,又在湟川被吐蕃擊敗。

當李敬玄帶著這十幾萬的唐軍精銳,從高原上撤下來的同時,其他方面的唐軍,倒是有所斬獲。唐軍李謹行所部,在青海擊破數萬吐蕃軍。唐軍契苾明所部,也擊敗了一部分吐蕃軍。總算是沒讓唐軍輸得太難看,但從先前佈置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人本就是李治佈置下來,防備李敬玄全軍崩潰的後手。

就這樣,唐朝和吐蕃的青海之戰,以一種極為詭異的管道開始,又以一種極為詭異的形式結束。

此戰之後,李敬玄上錶稱病,請求返回中樞。然而回到京城之後,正當李敬玄打算繼續回中書省上班的時候,李治卻直接下了一封詔書,直接將他貶為衡州刺史,後又改任揚州長史。

兩年之後,李敬玄病逝於任上,終年68歲。

李敬玄雖然死了,而且在他去世一年之後,李治也死了。但吐蕃的這個爛攤子,卻被他們徹底留給了後人。經此一戰之後,吐蕃越發勢大,對西域的蠶食也越發肆無忌憚,最終終於導致吐蕃徹底崛起,成了唐朝後來的心腹大患。

如果當時李治能够派一個真正的猛人,上高原痛擊吐蕃主力一頓的話,說不定後來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了。

本文標題: 李敬玄不懂兵事,為什麼能在青海之戰統領唐軍?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6088207114397
相关資料
王政君的兩任丈夫為何都無故身亡呢?
王政君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父親曾出任廷尉史,祖上是齊國的貴族。王政君未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曾經夢到,一輪圓月迎面撲到自己的懷內。王政君十四歲的時候,出落的亭亭玉立、性格溫順可人,貌美聰慧。漢宣帝去世後,劉奭繼位稱漢元帝,不久王政君被封為皇后
標籤: 王政君 漢朝 歷史 董賢 王莽 父親
大將軍霍光過世後,為何漢宣帝對其厚葬呢?
談起霍光,都知其是西漢帝國赫赫有名的權臣,一代戰神霍去病的弟弟。其在西漢中期地位之高,威信之隆,堪比三國時代的諸葛亮。其權之重,可以誅殺公主,朝廷重臣,甚至可以廢立皇帝。漢武帝死後,他受武帝遺命擔任首席輔政大臣,就任大司馬大將軍。這在以前,
標籤: 霍光 大司馬大將軍 漢朝 歷史 西漢 中國歷史
朱常洛是個怎樣的皇帝?為何會突然病死呢?
而到了萬曆48年以後,那社會形勢更為嚴竣了。可以說這個朝代已經差不多要滅亡了,在如此危險的現狀下,在萬曆皇帝之後,就是朱常洛當了皇帝。終於有一天,朱常洛把這些大臣以及以及自己的皇子們叫到了跟前,大家可以看到,此時的皇帝已經處於臨終的狀態,骨
標籤: 泰昌皇帝 鄭貴妃 歷史 明朝歷史
韓信攻下齊國的時候,為何沒選擇自立呢?
韓信在歷史上算是著名的軍事天才,在韓信攻下齊國之後,有兩人先後勸韓信背漢自立。若是背漢而與楚國連和,則可三分天下,但他卻沒有選擇背叛這是什麼原因呢?直到蕭何的出現,韓信的命運出現了轉機。韓信此後對劉邦起了敬畏之心。
標籤: 韓信 劉邦 齊國 歷史 項羽 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