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知道朱棣有帝王之才,朱元璋為何沒有傳比特給朱棣

要論古代哪個帝王最具有傳奇色彩,非朱元璋莫屬。後來朱元璋創業成功當上了皇帝,開創了大明王朝,朱標作為朱元璋最為器重的嫡長子,自然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太子,皇位第一順比特繼承人。

還不知道:明明朱棣比朱允炆更有帝王之才,朱元璋為何還是把皇位傳給朱允炆的讀者,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要論古代哪個帝王最具有傳奇色彩,非朱元璋莫屬。用現在流行的“是兄弟,就來砍我”的話術來說,那就是開局一隻碗,裝備全靠打,一個草根出身的泥腿子生生從和尚、乞丐一路拼殺成為開國君主,那真的是小母牛坐蒸屜—蒸(真)牛啤!

對於繼承人的選擇,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也逃不過嫡長子繼承制的桎梏。

當年嫡長子朱標的出生讓他非常開心,自此之後,朱標就被朱元璋當做接班人培養,讓宋濂等名儒教他正統教育,即便後來又生了好幾個兒子,也無法動搖朱標在朱元璋心目中唯一繼承人的地位。

後來朱元璋創業成功當上了皇帝,開創了大明王朝,朱標作為朱元璋最為器重的嫡長子,自然順理成章成為了皇太子,皇位第一順比特繼承人。

成為太子之後,朱標得到了朱元璋更多關注和愛護:朱元璋為太子朱標確立了一個由胡惟庸、常遇春、徐達等人組成的豪華輔政班子,甚至不再設立東宮幕僚,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在朱元璋外出征戰期間,由太子監國、方便各將軍丞相輔佐。

此外,朱元璋還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並挑選國子監學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多個才俊青年陪讀。

在這樣的培養之下,朱標儼然成長為一個文韜武略的强者。

為了朱標將來接班順利,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139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一案再度大開殺戒,頒佈《昭示奸黨錄》,李善長、陸仲亨、唐勝宗、費聚、趙庸、金朝興、葉昇、毛麒、李伯昇和丁玉等人,都因與胡惟庸有勾結而被處死,連帶1380年被殺的胡惟庸及其九族和關聯人員,一共殺了3萬多人。

不過也正是因為朱元璋對朱標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方方面面都為其安排得妥妥當當,只需要他幹好皇帝接班人這個崗位就行了。所以在這種高壓環境下,朱標雖然綜合能力突出,被培養成一塊當皇帝的好料子,但因為常年背負朱元璋的厚望,精神緊繃導致五臟六腑失調,內心的鬱悶無處排解,其身體一直不是特別好。

巡視西安回來後,朱標感染風寒誘使背瘡復發,再加上患病期間一直高强度工作,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4月25日病逝。

朱標一死,情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朱元璋一心培養朱標當繼承人,對其他皇子實際上疏於關照,並未以未來的一國之君的標準進行培養,如何選擇新的接班人,就成為了讓朱元璋頭疼的事情。

如果嚴格按嫡長子繼承制,除非嫡長子無後,否則繼承人的位置是絕對不會往下順延到嫡次子們的頭上,也就是說,除非朱標無後,嫡長子這一脈斷絕,太子之比特才會順延給嫡次子秦王朱樉,以此類推。至於朱棣,除非朱標、朱樉、朱棢三脈完全斷絕,他才有機會繼承大統。

但帝皇家對太子人選頗為慎重,畢竟太子人選涉及國內,選擇不慎導致二世而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囙此即便是嫡長子都不一定能够順理成章成為太子,甚至換個皇后都有可能導致太子之比特拱手讓人,皇帝直接讓喜歡的、能力突出的皇子做太子都不是什麼新鮮事,歷朝歷代都不缺這樣的例子,所以朱棣在理論上還是存在繼承大統的希望的。

而且朱棣算是除朱標之外最受朱元璋重視的皇子,他從小跟朱標他們一起接受儒家教育,朱元璋還經常派他在鳳陽常駐,在練兵演武的同時,讓他充分瞭解民生疾苦和民間生活,他的性格特質跟朱元璋幾乎一模一樣。

後來朱棣就藩北平,擔負起大明王朝防禦北元餘部的重大責任,朱棣也成為了眾藩之首,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對他的重視。

朱棣在北平就藩期間久經沙場,在戰場上得到了充分鍛煉,因勸降乃兒不花威名大振,更受倚重,屢次被朱元璋授命參與北方軍事,節制士馬。後來在晋王死後,朱元璋更是命朱棣節制北平都司、行都司、遼東都司及遼府護衛兵馬,令他總率諸王防備邊患。

而且朱棣本身也非常有野心,在就藩北平期間就有意設法結交地方文武官員培植自己的勢力,許可權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臨民”的規定。

如果論個人能力,朱棣絕對能够承擔統治國家的大任。

而朱允炆本人實際上是庶長子,因嫡長子朱雄英早夭、太子妃常氏早逝,他的母親呂氏得以晋昇繼室成為太子妃,他才能僥倖成為朱標的嫡長子。

他的性格也跟父親朱標如出一轍,寬仁軟弱,對父親也極為孝順。當年朱標患病期間,朱允炆跟在床榻前盡心照顧,晝夜不離開一步。後來朱標病死,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把朱元璋感動得一塌糊塗,安慰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

朱允炆的孝與仁雖然都像極了被朱元璋所愛護的太子朱標,但這並不足以讓朱元璋下定决心立其為皇位繼承人,因為相比朱棣,朱允炆實在是上不了檯面,他最值錢的,只有他嫡長孫的身份。

朱元璋之所以下定决心立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恐怕還是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嫡長子繼承制才是正統

嫡長子繼承制作為一個成功並成熟的繼承制度,在保證政權的平穩過渡、人心穩定、政權穩固、防止兄弟相殘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元璋農民出身,雖為帝王,但骨子裡實際上還是帶有很濃厚的小農思想,所以朱標一出生就得到了朱元璋極大的喜愛,並且在他自立為吳王的時候便立為世子,即便後來出了那麼多皇子,其中有不少皇子天資聰穎能力出眾,但朱標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一直沒變過。

當朱標死後,朱允炆作為他的嫡長子、朱元璋的嫡長孫,在嫡長子繼承制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下,他就算是個傻子,那也是第一順比特繼承人,朱棣?都不知道排哪裡去了。

所以即便朱棣能力出眾,朱元璋有心要立朱棣為太子,歷史上也不乏這樣的案例,但朱允炆這個嫡長孫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順,他要立朱棣,必然會遭到朝臣的反對。

而且此時秦、晋等王為了爭奪太子之比特已經鬧得面紅耳赤,其他皇子們也都蠢蠢欲動,無論立哪一個,都有可能引來其他人的攻擊,倒不如索性把朱允炆這個嫡長孫立為太子,斷了那些藩王們的念想,讓他們老老實實在地方上待著拱衛大明王朝。

所以朱元璋最終還是立朱允炆這個朱標的嫡長子為皇太孫,在他歸天之後繼承大統。

第二,朱元璋必須考慮時局因素。

在立國之初,朱元璋便在地方上分封了一大堆的功臣勳貴,畢竟這群人跟著他出生入死、為他出謀劃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如今天下初定,大規模戰事减少,是時候讓這群老夥計享享清福了。

但朱元璋對這幫老夥計並不放心,這幫老夥計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徇私枉法、縱容僕人行兇魚肉鄉里,壞事做盡。更讓朱元璋無法忍受的是,他們還集體抱團,結成了淮西勳貴集團把持朝政,成為當時朝堂上最大的一股政治勢力,已經嚴重威脅到皇權的安全。

此外,當時天下初定,但北方蒙元政權尚未覆滅,時不時就會大舉進犯,邊境並不安寧。

囙此朱元璋在册立太子之後,便定下了規矩,除太子以外,所有成年的皇子都會被分封為諸侯王然後到地方邊境地區去就藩、為大明朝戍邊,彼此又不准進行私下交往,讓這些皇子們能够監視地方,維持老朱家對地方上的影響力,力保老朱家江山不失。

而且他還積極與功臣勳貴們聯姻,長女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之子李祺、壽春公主嫁給傅友德之子傅忠,朱標娶了常遇春之女、朱棣的妻子是徐達之女等等等等,與他們建立起了牢固的姻親關係。

同時對那些不聽話的,朱元璋也毫不手軟手起刀落,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這樣一來,邊疆的安穩就牢牢地掌握在了朱家自己人手中,而開國功臣們也都和朱家有了姻親關係不會輕易反叛,大明朝的局勢開始逐漸平穩下來,一個蘿蔔一個坑,各方勢力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如果立朱棣為太子,他的個人能力確實足以勝任,可燕王朱棣的藩國實在太重要了,震懾著蒙元政權不敢輕易來犯,如果此時詔朱棣回京繼承大統,誰來替代朱棣震懾蒙元?繼任者能否有朱棣的魄力?一切都是未知數。

而且此時太子過世,朝堂上早已因為太子人選吵得不可開交,立朱棣為太子,勢必引來秦晋二王以及其他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必然會火上澆油,甚至引發局勢混亂,以朱元璋當時的年紀,能否一手彈壓?恐怕也還是未知數。

與其冒著風險讓朱棣繼承大統,不如索性就讓局勢這麼維持著,至少這是現時來說對大明朝最有利的選擇。

不過朱允炆性格柔弱,而且久居深宮,與朝臣接觸甚少,沒有自己的一套領導班子,在當時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光杆司令,更沒有軍功傍身,雖然成了皇太孫,但絕對是鎮不住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擁有赫赫功績的老油條們。

於是朱元璋再次大開殺戒,最終34個功臣當中只剩湯和、沐英、耿炳文和郭英,那根佈滿尖刺的帝王權杖,被朱元璋削成了一根光溜溜的棍子。

可惜朱元璋處心積慮,卻算錯了朱允炆。朱允炆雖然像他爹一樣性格仁厚,曾在朱元璋面前表示對地方上的藩王叔叔們要“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要先禮後兵,不打第一槍。

朱元璋自己也帶了他6年,言傳身教教他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

但實際上,朱允炆從當上皇太孫開始,就已經開始期待在皇帝這個新崗位上大展拳脚,他也想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美名,被萬人傳頌。而他幹出一番政績的出處,就是那群擁兵自重且多行不法的藩王叔叔們。

登基後的一年內,連皇位都還沒有坐穩呢,朱允炆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大規模削藩:廢了周王朱橚流放雲南;逼得湘王朱柏自焚而死;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也全部被廢為庶人。。。

《明史·恭閔帝》: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遣燕王世子高熾及其弟高煦、高燧還北平。六月,岷王楩有罪,廢為庶人,徙漳州。

朱允炆削藩速度之快、做事之草率出乎預料,既沒有完善的計畫,也沒有重點,完完全全仗著中央政權的權威在那裡蠻幹,幾乎就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幹,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

殊不知在朱允炆這個只會紙上談兵、毫無實戰經驗的皇帝加上那群同樣只會紙上談兵的謀臣們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即便是心向朝廷的藩王,也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接下來的後路,藩鎮與朝廷開始决裂,此時實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諸王之首,朱允炆直接把叔叔們推上了自己的對立面。

要是朱元璋知道自己孫子上來就把自己的叔叔們往死路上逼,不知道會不會氣得從棺材裏跳出來給朱允炆來上兩個大比鬥。

本文標題: 朱元璋知道朱棣有帝王之才,朱元璋為何沒有傳比特給朱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5828911369524
相关資料
王同皎擁立岳父李顯登基,為什麼最後反被李顯所殺?
唐朝中期官員、外戚,神龍政變的功臣之一,他是東晉丞相王導之後,南陳駙馬都尉王寬的曾孫,唐中宗李顯之婿。這一年,長安城發生了一場未遂的刺殺案。不過,這場刺殺還沒有開始,消息便被洩露了出去。此後,武三思向皇帝李顯上奏,聲稱王同皎要刺殺自己,同時
標籤: 武則天 宋之問 武三思 王同皎 唐朝 王同
金城公主入藏和親,她的一生有多傳奇?
景龍四年,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城公主入藏和親’事件。提起入藏和親,大多數人更熟悉的,還是文成公主。而金城公主為唐朝和吐蕃之間做出的貢獻,也絲毫不遜色於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父親
標籤: 金城公主 唐朝 武則天 文成公主 李顯 李賢
劉備在衣帶詔事件後叛逃,曹操為何沒有馬上罷免他的官職?
衣帶詔事件後,劉備叛逃,曹操沒有撤銷他的豫州牧和左將軍,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曹操當時之所以沒有馬上罷免劉備的官職,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保留劉備的官職,比罷免他的官職,意義更大。但是這次事件當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讓大家出乎意料:劉備叛逃之
標籤: 衣帶詔 劉備 曹操 劉協 呂布 三國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張守珪是唐朝當時最能打的名將之一,之前常年駐守在唐朝西線,多次擊敗過吐蕃主力,戰功彪炳。於是,張守珪當即下令,公開處刑,要將這個可惡的偷羊賊亂棍打死。但張守珪怎麼都想不到,他的這次無心之舉,若干年之後,會毀了整個大唐盛世!在這個過程當中,張
標籤: 安祿山 契丹 張守珪 唐朝 張守 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