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與魏國很多衝突,為何卻只交手過五次呢?

提及秦國崛起的過程中的著名戰役,其與魏國相爭了百年的河西之戰絕對能够脫穎而出。可以說,秦國河西之戰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魏國的實力,並奠基了秦國日後一統天下的基礎,從此威名遠揚。但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秦國與魏國之間的這段恩怨,足足持續了百年之久,期間卻只發生過五次對決。因在黃河以西,故被稱之為“河西”。

提及秦國崛起的過程中的著名戰役,其與魏國相爭了百年的河西之戰絕對能够脫穎而出。可以說,秦國河西之戰的勝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魏國的實力,並奠基了秦國日後一統天下的基礎,從此威名遠揚。

同樣,河西之戰的勝利也是秦國由變法走向强盛的見證。但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秦國與魏國之間的這段恩怨,足足持續了百年之久,期間卻只發生過五次對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河西是怎樣一個地區。總的來說,河西就是代指關中平原以東的一片面積較大的地區。因在黃河以西,故被稱之為“河西”。在當時,河西對於秦國而言就像是漢中對於蜀漢的重要度一樣,佔據此地後,對於中原都可以起到進攻退守的作用,戰畧意義極為重要。

當然了,在秦穆公時期,秦國的野心就已經初顯端倪,但畢竟當時國力整體上來說較弱,囙此在其與晉國的相爭中,秦國並沒有如願以償的取得河西地區。這也就是為何秦穆公最終會暫時改變戰畧,將戰線移至西邊,以至於最終成為西戎霸主的緣故。

但,所謂風水輪流轉。三家分晉的發生代表著春秋向戰國時期的過渡,這對於秦國而言的確是個謎不可多得的機遇。但奈何當時的秦國依舊不容樂觀,內部的軍政管理尚不完善,民間私鬥成風,別說齊心協力奪取河西了,就是簡單的統治似乎都成了問題,統治階層也陷入了焦頭爛額的境界。

於是乎,從晉國分裂出來的一大強國的魏國,便趁機打起了秦國的注意。為了進一步擴張自己的領土,魏國很快就派兵駐紮在河西地區,隨時準備發起進攻。就這樣,百年五次河西之戰的第一次戰爭便由此爆發。作為進攻的一方,魏國明顯是有備而來的。

魏軍在當時並沒有忙於開展,反倒是從河西的少梁修建了一座臨時的城池,以此來充作後援和屯駐之地。當然了,秦國自然也看得出魏國不懷好意,便舉兵前往少梁進行討伐。結果,在兩方懸殊的實力之下,秦國不出所料的大敗而歸。並同樣順著蜿蜒的黃河修建防禦工事,反正進攻暫時是不可能,大不了咱就死守。但,明顯魏國並沒有將秦國的防禦放在眼裡。

在梁城修建完畢後,魏國立刻發動了十萬大軍對秦國進行了攻擊,一路上可謂是所向披靡,打得秦國軍隊幾乎毫無招架之力。最終,秦國河西領土尚元裏與臨晋二地被侵佔,魏國還效仿之前在少梁的所作所為,同樣從這兩個區域修建了防禦工事,互為犄角呈防備之事,此等耻辱如何忍得住?於是,秦國在稍作休整之後,再度發起了反撲。

結果,當時的魏國將領可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戰略家吳起,所以秦國此次的反攻不僅沒有絲毫收穫,甚至還被魏軍一路趕到了洛水以東的地區。這還不算完,僅僅過了三年,魏軍再次發起大規模進攻,至此,河西的秦軍勢力盡數被驅逐消滅。魏國便於此地設立了西河郡,由吳起帶兵鎮守。就這樣,原本還能在黃河周邊巡遊的秦國人,現在只能在洛水捕魚令人,別說河西地區了,自家國境線都被迫後退了幾百裏,簡直不能太慘。

第二次河西大戰則發生在周安王元年。這次之前,魏國見河西局勢趨於穩定,便再度將戰畧中心轉移至了中原地區。囙此,秦國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便派兵進行反攻。結果,這次對峙持續了整整八年,基本上沒有啥成果。於是乎,在周安王十三年的時候,秦人以五十萬大軍,浩浩湯湯的進攻由魏軍鎮守的陰晋。

不過,別看這次秦軍的聲勢浩大,奈何吳起戰神的稱號也不是白來的。在其巨大的利益誘惑下,魏軍就跟開掛了一樣,以區區幾萬的兵力大敗秦軍五十萬人。就這樣,秦國元氣大傷,國內也被一團陰雲所籠罩。第二次河西大戰再次以秦國的完敗而告終。

再之後,曾見證了魏國輝煌的秦獻公立下大志,决定一心先搞好國家內部的建設,暫緩對外的軍事行動。於是在他的領導下,秦國掀起了一陣變法改革的熱潮。就這樣,秦國在經歷了整整十八年的養精蓄銳之後,不僅彌補了自二次河西大戰後受損的元氣,同時實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許是老天相助,當此之時,吳起遭陷害被迫逃離了魏國,而魏國在當時又只垂涎於中原,對於佔據的秦國領土並沒怎麼重視。囙此,秦軍趁此機會發起了第三次反撲,也就是第三次河西大戰的爆發。這一次,秦國先是奪取了魏國佔據的武城地區,取得一次小的勝利。

後來在魏、趙兩國的合力抵禦下,秦軍一路上依舊屢戰屢勝,甚至還曾一度打到了魏國所屬的河東地區,可謂是揚眉吐氣了。後來,魏國見戰局不容樂觀,便急忙請求趙國支援,秦軍這才從魏國的領地上撤退。不過,這三國也不是省油的燈,在秦軍撤退之後,魏國立刻與韓國和趙國翻臉,以一敵二。

就在這時,秦獻公急忙抓住機遇,派兵偷襲魏國後方,令其首尾不得兼顧。這一次,秦國不僅大獲全勝,還俘虜了對方的主力大將。不過,在吳起之後,魏國的軍事將才龐涓也是個狠角色。稍作休整後的魏國,再次對秦國進行了猛烈進攻。這一次,魏軍不僅攻破了河西防線,並且進一步向其都城櫟陽施壓,迫使秦國再度遷都。

囙此,總體而言,這第三次河西大戰秦國其實還是以失敗而告終。秦獻公去世後,繼位的秦孝公再次决心變法圖強,終止了對外戰事,一心圖謀發展之道,積攢國力。但說白了,秦國其實依舊在等待可乘之機。結果,這次並沒有讓秦軍等太久,在趙國大舉進攻衛國時,前往支援的魏軍主力與趙軍陷入了僵持的胶著戰。

而就在兩大主力軍對峙之時,秦軍趁虛而入,於後方襲擊了魏國的防禦工事,先後奪回了河西少梁地區,並進一步入侵韓國,一路打到了韓國與魏國的交界線。並且仿照魏國之前所為,於兩國邊境線上大修城池以駐守,防備魏軍進攻。而這時尚處於前線的魏國又遭到了齊、楚聯軍的進攻,以至於其主將龐涓都遭擒獲,給魏軍帶來了巨大損失。

緊接著,秦軍再度大舉進攻。這一次,老秦人不僅佔據了魏故都安邑,甚至還包圍了魏國的戰畧要地固陽,不可不謂之英勇神武。不過,被激怒的魏國也不是好惹的,魏惠王先是於前線緊急調停,隨即轉過身狠狠收拾了秦軍一頓。最終,秦孝公終因不敵魏軍的進攻,便主動獻出了之前所佔據的地區,遣使休戰。

雖說這一次秦國的戰果豐厚,但畢竟到頭來仍舊算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然而,這一次沒等雙方休戰太長時間,第五次河西之戰便很快爆發了。這一次,明顯是魏國找事,也算是自己把自己的家底敗了個精光,還與各國都結下了不少梁子。於是乎,秦軍趁魏國主力於馬陵慘敗的機會,大局進攻河西地區,並成功將其地區奪回,順帶俘虜了公子印。

再之後,秦軍將戰線繼續往東推移,直到渡過了黃河,大敗魏軍支援軍後,俘虜其主將魏錯。但隨著秦孝公去世,繼位的秦惠文王則暫時放弃了勝利的果實,繼續投身於對內政國力的整頓上。這一休整就過了足足六年的時間。六年之後,秦國再度發兵大舉進攻魏國在河西的佈置兵力,並最終大獲全勝,至此,河西地區以盡數被秦國所收回。

後來,秦軍不顧魏國的請降要求,繼續進攻其河東地區,完全控制了黃河地區,算是為後來進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而言之,秦國與魏國在河西地區上存在百年餘久的恩怨,最終仍舊是以秦國大獲全勝為結局。

不過,從本質上來說,如果不是魏國自己將家底兒敗了個乾淨,野心過於膨脹的話,也根本不會給秦國創造出可乘之機。只能說,魏國放弃了天賜良機,而秦國卻通過努力最終取得了主動權和勝利的果實,强弱之間的轉換也就成為了歷史的必然性了。

本文標題: 秦國與魏國很多衝突,為何卻只交手過五次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5397028916709
相关資料
幾乎無人攻破的函谷關,為何匡章能攻下來呢?
匡章曾是三代君王的將領,先後為齊威王、齊宣王、齊閔王。我們都知道秦國厲害,但是秦國曾經因為他而稱臣,而且,他是唯一一個將函谷關給打破的人,堪稱戰神。函谷關是一個非常兇險的地方,秦國用這個天然的屏障抵禦了多年他國的進攻,卻被匡章給攻破了,囙此
標籤: 函谷關 匡章 三國 歷史 春秋戰國 秦國
解縉是明朝的才子,為何卻被朱元璋貶回老家呢?
如果說明朝第一位才子,那麼必定是解縉。除了解縉之外,明處沒有任何人敢於站出來說自己比他要更有才氣,更能代表明初文人的風骨。解縉天資聰穎,從小就飽讀詩書,更是展現出和其他人明顯有著差异的智商和才能。在朱元璋的提拔之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任命他
標籤: 明朝 解縉 中國古代史 父親
古代經常近親結婚,為何很少生下畸形兒呢?
從歷史書中,武俠小說,古裝電視當中我們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表兄妹的結婚,從親戚變成夫妻,以此來寓意喜上加喜,親上加親。這要是放在現代來說是有違倫理的一件事情,在嚴苛的古代,綱常倫理如此固化,這樣的現象居然屢見不鮮,難道他們就不怕生
標籤: 近親結婚 婚姻
古代王朝經常出現後宮幹政和外戚專權,明朝為何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後宮幹政跟外戚專權是常見的,為什麼明朝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呢?古代王朝是家天下的社會,皇帝早死或者是新帝年幼等一切事情,生母或者太后就會干預朝政,而外戚專權現象卻在東漢時期頻繁出現,對於這種問題,明朝為何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眾所周知,文官集團强
標籤: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朱元璋 歷史 明朝歷史 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