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有怎樣的條件呢?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已經建立起了有系統的官吏任免制度,並形成了一系列法律。1975年發現的雲夢睡虎地秦墓,在死者的身邊堆放著許多束竹簡,上面抄錄了不少秦國的法律,而其中就有《置吏律》和《除吏律》,也就是任命和免除官吏職務的法律。秦國(朝)的時候,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怎樣的條件呢?

東漢末年,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這首民謠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還要從我國秦漢時期的選官制度說起。戰國時期的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就廢除了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世卿世祿”制度。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已經建立起了有系統的官吏任免制度,並形成了一系列法律。1975年發現的雲夢睡虎地秦墓,在死者的身邊堆放著許多束竹簡,上面抄錄了不少秦國的法律,而其中就有《置吏律》和《除吏律》,也就是任命和免除官吏職務的法律。

秦國(朝)的時候,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怎樣的條件呢?最基本的有三條:首先家裡要有錢。當初韓信還沒投奔項羽楚軍與秦朝為敵的時候,在家裡遊蕩,就是因為他是個沒錢沒勢的普通百姓,不能被推薦做個小吏。其次要會寫字,熟知法律。不管你相信不相信,隸書這種文字樣式居然就是秦代的獄吏發明的。據說他們要寫的文書太多,容不得他們慢吞吞地用高貴典雅、字形繁複規整的篆書來寫,所以就發明了這種在當時算做“簡化字”的隸書寫法。

再者就是至少要十七歲以上,才有擔任官吏的資格。《尉律》上寫得明明白白:學童十七歲以上、會寫“諷箍書”九千字才能為官。這些當然只是做官的最起碼的條件。具備了這些條件,才有可能被“推擇”。

接下去的漢朝,在初期也基本上按照這個標準和辦法來選擇各級官吏。但是逐漸地就發現,這個辦法好是好,可是在吸引人才方面,還不够廣泛。畢竟除了懂法律、會寫字的辦事人員之外,國家還需要更多的其他方面才能的人才啊。於是,在西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就下了一條“求賢詔”,要求各地推選“賢士大夫”。文帝的時候,又開始實行舉“賢良”、舉“孝廉”,不過還沒形成一條固定的制度。等到漢武帝的時候,一套新的選官制度才算基本成形了。

建元元年(前140年),也就是漢武帝即位的第一年,十月,武帝下詔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武帝親自對這些人進行了以古今治國之道為主題的策問,應對的人有一百多名。著名的學者董仲舒,就是在這次策問中被武帝賞識,任命他做江都相。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正式詔令全國,命全國各地郡國各舉孝廉一人。

通過察舉和征辟措施,西漢武帝時期朝廷上真是人才輩出,濟濟一堂。儒雅者,有公孫弘、董仲舒、倪寬;篤行者,有石建、石慶;直言不諱者,有汲黯和蔔式;推舉賢能者,有韓安國、鄭當時;趙禹、張湯為之製定法律,司馬遷、司馬相如則都有一支生花妙筆;滑稽人物有東方朔、枚皋,應策答對有嚴助、朱買臣;唐都、落下閱精於歷數,李延年精於音律;桑弘羊是理財高手,張騫、蘇武成為出使的英雄;大將有衛青、霍去病,臨終受命還有霍光和金日碑……

到了東漢,仍然沿用“察舉”和“征辟”的選官制度。順帝時候,更是下了一道詔書:“郡國舉孝廉者,限制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儒生要通章句,文吏要能够寫奏章,才能應選。如果其中有出類拔萃的特別優秀人才,像顏淵、子奇那樣的人,可以不受年紀的限制。”除了上面所舉的宗資辟除範滂為功曹的例子,還有比如安帝建光元年(前121年),下令讓公卿及以下至郡國守相等各舉有道之士一名;大將軍鄧鷺曾辟除弘農楊震為自己的幕府,後逐漸昇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司徒、太尉等職;而汝南太守王龔,以袁閥為功曹,又辟召陳蕃等為屬吏——這位陳蕃,少年時就懷抱“大丈夫當掃天下”的志向,後來官至太尉,與宦官勢力鬥爭到死。

然而東漢時候,“察舉”和“征辟”制度的弊端也顯露出來了。一方面,有好名好事之徒鑽這一制度的空子,為自己博取聲譽。例如有一個叫樊英的南陽人隱居在壺山,年輕的時候就以學問品行聞名於海內了。這樣的人才如何能不舉薦,不徵召呢?州郡前後來禮請他,他不應召;公卿分別以賢良、方正、有道等名目舉薦他,他不去。就連安帝專門賜策書召他,他也不前往。

順帝即位以後,又一次派使者帶著策書、禮品,前去禮聘,樊英推說自己病得很重了,還是不肯赴京。這樣高尚的人,皇帝都征辟不到,怎麼能表明皇帝求賢若渴的態度?順帝下詔把郡縣長官罵了一通,讓地方上套上馬車,務必把這位如此有名的人士送上京來。到了京城,甚至用轎子把樊英抬到了皇帝面前,樊英仍是藉口有病,不願就職。皇上於是派太醫為他看病,每月送上美酒。又專門為他設了高壇,讓公車令為他開路,尚書給他領路,皇上賜給他幾、杖,待以師傅之禮,賜他高官。

這位樊英果真有什麼過人之處嗎?天下引頸而待。結果他給皇帝出的幾個主意都平平,讓傾慕他名聲的人們大為失望。可是通過這幾招,樊英無疑已經名利雙收。另一方面,這兩項選官制度都必須經過推薦的程式,而當朝綱廢弛、奸人當道的時候,他們所舉、所征、所召的人與他們只能是一丘之貉,使朝廷和地方上沆瀣一氣,狼狽為奸。他們哪管有沒有真才實學,是不是真正的國家棟樑呢?他們所舉薦的“秀才”(即“茂才”),連字都不識;舉薦的“孝廉”,根本都不贍養自己的父親。所謂的“寒素清白”,其實貪污枉法,殘暴百姓,什麼都做得出;所謂的名將呢,乾脆連殺雞都害怕,哪有什麼膽子去迎敵打仗?

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在文章開頭引用的那首民謠,對當時的黑暗政治進行了淋漓的揭露。順帝不是下過一道限制“孝廉”年齡的詔書嗎?可是時間一長,郡國守、相根本不把這條限制放在眼裡。有一次,廣陵郡推薦了一名孝廉名叫徐淑,年未滿四十。長官詰問他,他大言不慚地回答說:“詔書上不是說像顏回、子奇那樣的奇才,不受年紀限制嗎?”尚書令左雄在一旁冷眼旁觀,這時冷冷地冒出一句:“當初顏回聞一知十,孝廉你又聞一知幾呢?”

等到東漢末年,社會政治日益腐敗,又爆發了規模巨大的黃巾軍起義,東漢政府名存實亡,“察舉”和“征辟”也不可能執行下去了。

本文標題: 秦朝任命一名官吏需要有怎樣的條件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4446631804230
相关資料
什麼是經筵?經歷了什麼樣的發展?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感興趣的讀者和老資料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經筵就是給皇帝講授經史的講座,或者說是皇帝學習經史的課堂,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經筵類似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讀書班。讀書班的講師是各路專家學者,而古代皇帝經筵的講官則是博士、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漢朝 神宗 尚書 宋朝
朱元璋建立錦衣衛機制的原因是什麼?
明朝由布衣天子朱元璋建立,從元朝末年開始,天下就出現了動亂。朱元璋少年時期給地主放牛。在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難得是最大的。朱元璋建立錦衣衛的目的很簡單,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監視這些明朝的官員,以免他們有什麼謀反之心。
標籤: 錦衣衛 明朝 朱元璋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歷史
呂布曾有兩次機會逃生,為何沒有逃走呢?
就是這樣一比特猛將,在下邳對戰曹操的時候,被曹操捉住後殺掉,被曹操圍困,呂布曾有兩次機會逃生,卻因聽信這個女人的兩句話,錯失良機!呂布可以稱為三國當中最為勇猛的武將,但是這個人的性格反復無常,而且疑心還很重,呂布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倒戈將軍。董
標籤: 呂布 曹操 董卓 三國
一代明君朱元璋曾經犯下哪些錯?5大錯誤直接讓歷史倒退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個了不起的帝王,作為一個毫無背景窮苦出身的放牛娃,他開局一個碗,但結局硬是一統天下,結束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可以說,他的功勞是不小的,但是他的弱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在他執政期間,開了5次歷史倒車,後果嚴重。受到朱元璋分封的子孫們
標籤: 朱元璋 歷史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明朝歷史 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