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馬瑙勒賦》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王粲是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那麼他的《馬瑙勒賦》的原文是什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王粲是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那麼他的《馬瑙勒賦》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遊大國以廣觀,覽希世之偉寶。總眾材而課美,信莫臧於馬瑙。被文采之華飾,雜朱綠與蒼阜。於是乃命工人,裁以飾勒,因姿象形。匪雕匪刻,厥容應規,厥性順德。禦世嗣之駿服,錶騄驥之儀則。

【譯文】:

周遊大國,廣泛觀覽,見到了世上所稀有的了不起的寶貝,彙集所有資料比較它們的美,的確沒有哪一個比瑪瑙更漂亮的了。它錯雜鮮豔的色彩,好像披著華麗的服飾,它攙雜著紅、綠色澤,寄附在深綠色的土山之中。於是就命令工匠,對其加以修整,用來裝潢馬絡頭。依其本來的自然形狀,稍微加工,便成為好像各種實物形態的裝飾品。不用刻意雕刻,它的體態容貌便符合人們的審美準則,它的質地特點便順應人們的道德規範。這是統治世間的繼承人的良馬佩帶物,標誌著良馬的風儀準則。

【評介】:


王粲的《馬瑙勒賦》是一篇臨時應命之作,魏文帝曹丕在自己的《馬瑙勒賦》序中說明了這一情況:“馬瑙,玉屬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錯,有似馬腦,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或以系頸,或以飾勒。餘有斯勒,美而賦之,命陳琳、王粲並作。”珠圓玉潤的瑪瑙,精美异常,因而曹丕以賦頌之,並命陳琳、王粲作賦隨和。王粲的這篇奉命酬和之作,倉卒揮就,內容又局限於描述、頌揚宮庭器具,很容易重蹈漢大賦那種辭繁情寡、刻意堆砌雕飾的舊轍。然而王粲卻在這急促之際,以這種命題式的管道,寫出了感人的形象與意境,寄寓了自己難言的深意。

小賦一起筆,就緊緊扣題,將瑪瑙放到一個極廣闊的地域中,去揭示它的珍貴價值:“遊大國以廣觀,覽希世之偉寶。”大國往往疆域遼闊,物產殷盛,貨物交流,巨珍集中。李斯曾描述大國之主秦始皇“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史記·李斯列傳》)秦國尚如此,鼎盛的漢唐就更不用說了。“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繁盛景况,漢唐文人集中普遍地作了描述。“遊大國”如同遊寶物之林,“遊”中且做“廣觀”,便知已遍覽世上珍寶。經過遠遊廣觀,進行多方瞭解,作者終於把瑪瑙視為“希世之偉寶”,語雖不無誇張,但披文入情,可以看出作者對瑪瑙的特殊感情。從廣闊的地域範圍確定瑪瑙“希世偉寶”的價值後,作者仍嫌言不盡意,於是把瑪瑙又擺到一個特定的環境中來顯示它的美質。作者宛如一比特神魔,一招手,天下各種物材都彙集在眼前。天地造化真是偉大得很!既有渾金璞玉,也存吉光片羽,萬物琳琅滿目,世界五彩繽紛。“總眾材而課美,信莫臧於馬瑙”。天下所有的物質都美不過瑪瑙,瑪瑙貴重至極、華美至極!作者反復地對照比較,合情入理地誇飾,把瑪瑙襯托得光彩奪目。

經過在大空間中的選擇與外物的襯托,瑪瑙的形象在大背景中得到了渲染。作者於是又改換另外藝術角度,像特寫鏡頭似地把視角面集中在瑪瑙自身上,細密地描摹瑪瑙的特點,進一步展示它貴而美的形象特徵。瑪瑙有美麗的外表,它“被文采之華飾”,就像一比特嬌美的貴婦人,穿著一身華美的服飾。瑪瑙也有樸素的內在美,它“雜朱綠與蒼阜”,攙雜著大自然間的紅、綠雜色,曾經默默深埋在翠岡蒼丘之內。它與天地共存,吸收了天地多少靈氣?它與日月同在,濡染了日月多少精華?經過多少似水流年,大地才孕育出這“希世之偉寶”!“於是乃命工人,裁以飾勒,因姿象形。匪雕匪刻,厥容應規,厥性順德。”瑪瑙勒當然包含有人工之美,然而沒有質地美便不會有人工美,質地美是人工美的基礎,人工美是質地美的外化沒有瑪瑙的“厥容應規,厥性順德”,哪裡會“因姿象形”?瑪瑙無須刻意雕刻,依其自然形態,做少許修飾,便達到了人們審美的標準,順應了人們的道德規範。至此,作者的筆鋒觸到了瑪瑙美的特徵的最深層次。正因瑪瑙具有這般美德,才自然具備了美的形式,才被從翠岡蒼丘皇而堂之地迎到君王宮庭。

瑪瑙外部與內在的美得到揭示後,作者便以“禦世嗣之駿服,錶騄驥之儀則”來收束,結尾強調瑪瑙勒的作用:它可配作帝王繼承人良馬的佩帶裝潢,它可成為駿騎風儀的標誌。作者以物盡其用之意作結,卒章顯志,顯示了他對選賢任能、人盡其才美政的强烈追求與熱情謳歌。

咏物之作,貴在能因物喻志,托物起興,作者在這篇小賦中也是有寄託的。王粲是一個熱衷仕進、强烈追求功名的人,他在前期著名的《登樓賦》中已表現了欲騁馳當世的渴望與懷才不遇的憂憤。歸魏後,他終於實現了“據要路津”的夢想,成為曹氏政權中的重要幕僚文士。他與統治集團的覈心人物曹丕、曹植關係密切,可以做到和曹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曹丕《與吳質書》)皇儲座上客的特殊地位,使王粲躊躇滿志,對理想充滿了自信,他偶遇感觸,便欲曲盡春風得意的胸襟,從而不論咏物、述志,都氣從意暢,神與物合。這篇咏瑪瑙勒小賦,雖屬應命奉和,但他一樣能產生意興,寫出新意。將“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與仕途通達的欣喜融進了所咏之物中。瑪瑙,這大國才有的“偉寶”,總材之中的佼佼,瑪瑙勒,這外表華美,質地高貴的國器,正好象徵著輔佐君王的俊傑英豪,英俊中無疑也包含著王粲自己。這裡有比興,有擬人,亦物亦人,歌物亦歌人,把一個德才皆美的文士形象全部寄託進去,表現了作者用於世的熱望,道出了那個時代有為文人的心聲。

“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二者相摩蕩而賦出焉。”(劉熙載《藝概·賦概》)王粲的寓意源於瑪瑙勒這一物色的感發,在吟詠瑪瑙勒時又浸入了自己的情思,使物具人情,人情與物理融合,產生了美的境界,創造出深邃、感人的形象,使讀者在欣賞物態美中得到文字以外所蘊含的深刻意味。

資料標籤: 瑪瑙 王粲 文化 曹丕
本文標題: 王粲《馬瑙勒賦》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4360291991919
相关資料
賈誼《鵩鳥賦》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樣的?表達了什麼情感?
表達了什麼情感?當時是賈誼做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鵩鳥飛進賈誼的屋裡,棲落在他坐席的角上。鵩像貓頭鷹,是一種不吉利的鳥。賈誼已經被貶居在長沙,長沙低窪潮濕,賈誼暗自悲傷,認為壽命不能長久,於是作《鵩鳥賦》來寬慰自己。由此展開了賈誼與鵩鳥的一
標籤: 鵩鳥賦 賈誼 文化 長沙
禰衡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禰衡是東漢末年的名士,那麼他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這篇賦寫於禰衡寄居江夏太守黃祖之處時。借鸚鵡的丰姿、性情,抒發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悲憤,是咏物賦中的一篇傑作。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一次,黃射大會
標籤: 禰衡 鸚鵡賦 三國 黃射 黃祖
李白最經典的送別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賞析
唐朝天寶末年,李白在宣城“謝朓樓”為人餞別,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堪稱是這位大才子最好的送別詩之一,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來為各位朋友帶來詳細鑒賞。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標籤: 李白 送別詩 文學 文化 讀書 詩歌
《前漢通俗演義》第十一回講了什麼故事?
父名執嘉,母王氏,名叫含始。執嘉生性長厚,為裏人所稱美,故年將及老,時人統稱為太公。王氏與太公年齡相等,因亦呼為劉媼。劉媼嘗生二子,長名伯,次名仲,伯仲生時,無甚奇异,到了第三次懷孕,卻與前二胎不同。太公複述及雷電蛟龍等狀,劉媼全然不知,好
標籤: 劉邦 前漢通俗演義 歷史 呂公 楚漢戰爭 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