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娃宮是哪裡的遺址?黃滔的《館娃宮賦》表達了什麼感情?

唐朝詩人黃滔的《館娃宮賦》表達了什麼感情?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昔日之淫樂與今日之衰敗,互相映襯,加倍寫足了“古人失”,最後一段重點放在了“今人驚”,而“失”與“驚”之間緊緊用館娃宮遺跡來銜結。

館娃宮是哪裡的遺址?唐朝詩人黃滔的《館娃宮賦》表達了什麼感情?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

【原文】:

吳王歿地兮吳國蕪城,故宮莫問兮故事難名。門外已飛其玉弩,座中才委其金觥。舞榭歌台,朝為宮而暮為沼;英風霸業,古人失而今人驚。

想夫桂殿中橫,蘭房內創,丹楹刻桷之殊制,扣砌文軒之詭狀。如從渤澥,徙蓬闕於人間;若自瑤池,落蕊宮於地上。繡柱雲楣,飛蛟伏螭。基扁鬱律,鉤楯參差。碧樹之珍禽夏語,綠窗之瑞景冬曦。吳王乃波伍相,輦西施。珠翠簇來,居玉堂而澒洞;笙簧擁出,登綺席以逶迤。觸物窮奢,含情愈惑。欲移楚峽於雲際,擬鑿殷池於檻側。花顏縹緲,欺樹裏之春光;銀焰熒煌,卻城頭之曙色。

殊不知敵國來攻,攢戈耀空。虎怒而拿平雉堞,雷訇(hōng)而擊碎簾櫳。甲馬萬蹄,卷飛塵而滅沒。瓊樓百尺,爆紅燼之冥蒙。悉由修袖舞殃,朱唇唱隙。瑤階而便作泉壤,玉礎而旋成蘚石。恨留山鳥。啼百卉之春紅;愁寄隴雲,鎖四天之暮碧。

悲夫!往日層構,茲辰古壕。香徑而同歸寂寂,稽山而杳自高高。遺堵塵空,幾踐群遊之鹿。滄洲月在,寧銷怒觸之濤?已而西日忽忽,東波浩浩。松楸而駢作荒隧,車馬而輾通長道。彼雕牆峻宇之君,宜鑒邱墟於茂草。


【譯文】:

吳王夫差死後,吳國都城就成了一座荒蕪的都市,沒法細打聽原來館娃宮的地址,那裡曾發生的事情也難以說明。當年宮門外已經飛來用玉飾的大弓射的箭,宮內座席上才剛剛安放金屬制的酒器。跳舞所用的廣榭,唱歌所用的高臺,早晨還是宮中建築,晚上就變成了沼澤地;英雄的風采,霸主的業績,全被吳王夫差這樣的古人喪失掉了,只給今人留下驚歎。

想那桂子飄香的殿堂,當年在宮中東西橫向座落,蘭馨氤氳的精舍在宮內剛剛創建,朱漆的庭柱,雕繪的屋椽,都不合諸侯禮制,以金玉鑲嵌的臺階,用豔彩繪飾的欄幹走廊,呈現出奇异的形狀。好像從渤海中把神仙居住的蓬萊宮闕移到了人間;又好像從天上的瑤池裏把蕊宮遷到了地上。立柱與橫樑都繪有五彩花紋,中有騰飛的蛟龍與潜伏的無角龍的圖像。宮門深邃,官署錯亂排列。夏天,珍奇的飛禽在碧綠的樹上嘰嘰鳴叫,冬天,太陽照著綠紗窗前祥瑞的景致。吳王於是殺死直言相諫的伍子胥,並拋屍於江任其漂流,用帝王、皇后坐的車子載著西施一同回到此宮。戴著珠玉、翡翠的美女簇擁而來,住在這氣象幽深的玉石製成的殿堂中,吹奏著笙簧的樂人前呼後擁出來,登踩在綿延相連的綺麗地毯上。吳王由外物觸動更加窮盡奢侈,懷着情欲神志愈加迷亂。妄想移動有神女的楚國巫峽到雲邊,打算在欄杆旁鑿出商紂王宮中那樣的酒池。美人花容隱約,秀麗壓倒林中的春色,燭光閃閃明亮趕走了城樓上黎明時的天色。

實在不知道敵國會來進攻,越國聚集的戈矛在空中閃閃發亮。他們如虎勇猛的阿兵哥發起怒來就奪取了城堞,吼聲如雷震碎了館娃宮的竹簾和窗櫳。披著甲衣的萬匹戰馬,在飛揚的塵土中時隱時現。館娃宮的百尺高玉飾樓閣,燃起迷蒙的紅色火焰。這全是由於吳王沉溺於長袖漫舞帶來的禍殃,口上抹著紅胭脂的歌女整日吟唱,給越國滅吳提供了機會。美玉砌成的臺階於是沉沒於地下,用玉鑿成的柱子基石很快成了長滿苔蘚的石頭。亡國之恨留給山鳥,在春季百花盛開時悲啼;把滅種之愁寄託於山岡的雲朵。籠罩住了日暮時青綠色的天空。

可悲呵!往日層層疊疊的建築,都成了現今時代的古壕溝。往日那香花遮掩的小路,同樣冷清寂靜,高高的會稽山徒自空遠峻峭。遺留的殘壁塵土不揚,久無人迹,來這裡踩踏的幾乎全是一群群漫遊的麋鹿。水濱之上皓月當空,難道能平息因亡國怒恨相感應而湧起的波濤?此後但見西邊落日匆匆而去,東海波濤浩浩渺渺。松樹、楸樹排排相對,樹蔭下構成荒蕪的隧道,車碾馬踩引出一條長長的路來。那些住在雕繪的牆院裡與高峻的屋宇內的君子,應該從深埋在這茂密荒草下的館娃宮廢墟中得到借鑒。

【評介】:

春秋戰國之交,吳越爭戰激烈,越王勾踐欲報戰敗之辱,曾臥薪嚐膽,長期休養生息,終於轉劣為優。在西元前482年(吳王夫差十四年、越王勾踐十五年)乘吳王與晋定公、魯哀公、周卿士單平公會於黃池,勾踐派兵攻入吳都,在此以後的七、八年內,越又多次圍吳,逼迫吳王夫差自殺,吳都也因幾經兵燹,變得一派荒蕪,尤其是吳王夫差尋歡作樂的地方——館娃宮,更是殘破不堪。後來的文人墨客每臨館娃宮的遺址,無不觸景傷感,撫今追昔,發出各自的古今興亡感慨,唐末文學家黃滔就是其中的一比特。

黃滔的《館娃宮賦》撇去許多史實不說,只從昔日館娃宮的繁華到後來的毀壞著筆,以此來反映吳國的興衰變化,從而引出重要的歷史教訓,這個歷史教訓也是為先人與後人所共同感受到的一條普遍真理:憂患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它是這篇賦的諷喻意義之所在。作者要以館娃宮的盛衰變化,來揭示歷史變遷中所蘊含的深刻社會意義,這就决定了作者要採用對比、襯托來作為賦的主要表現手法,並以此來安排賦的佈局結構,使盛衰的情狀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賦的諷喻意義。

全賦分四個段落,開頭一段揭示題意,喚起全篇。作者以“古人失而今人驚”作為段落的精策。古人,指吳王夫差,他失掉的是繁華的吳都、堂皇的館娃宮、英雄的風采、霸主的業績,隱約點示出喪失的緣故:越軍已兵臨城下,吳王還沉溺於酒色之中,這能不失國亡身嗎?今人,指包括作者在內的當世人。作者目睹吳國荒城,感慨萬千,悵痛無極,儘管遺跡無幾,“故宮莫問兮故事難名”,但昔日越國由弱變强、由奴變為主和吳國由强變弱、由主轉為奴的過程,全可由館娃宮的成毀體現出來,這種歷史巨變震撼了作者的心靈。

第二段以“想”貫通全段。開頭的“想”字緊承上段末尾的“驚”字。因“驚”而欲“問”欲“名”,然而“故宮莫問兮故事難名”,作者只好遙想當年的“故宮”與“故事”,館娃宮畫棟雕樑、金欄玉砌,吳王夫差得意忘形、驕奢淫逸,物態人情刻劃得細切生動,並用海中蓬萊仙闕、天上瑤池蕊宮來襯托館娃宮的金碧輝煌,以“春光”與“花顏”,“曙色”與“銀焰”作比較,表現館娃宮內妙齡女郎花枝招展,吳王在燈紅酒綠中通宵狂歡無度。西施、樂妓用來襯托對比,那只是虛寫,寫他們實際是補足吳王的窮奢極侈。作者用巫山之夢、酒池肉林二典事,以楚王與紂王來襯托吳王。作者所想到的便是當年館娃宮豪奢的外殼裹著一具吳王醉生夢死的軀體,從裏到外都散發著腐敗的氣息。

第三段以“殊不知”來領起,突轉筆鋒,好似作者把敘述的角度讓給當年的“古人”,實際上脈絡直貫,繼續述說“故宮”、“故事”的發展。第二段敘述的“驕奢”是事理之因,此段便是敘述其果——衰亡,邏輯條理是很清晰的。寫衰亡還是多用對比襯托,用越國的攢戈、甲馬與吳國的修袖、朱唇對比,表現越軍氣吞山河的氣勢與吳國危如累卵的局勢;以泉壤與瑤階、蘚石與玉礎相襯托,寫出館娃宮前後的懸殊變化,作者只選擇了幾個最為傳神的小鏡頭,便概括了吳國滅亡的本質。“故宮”成了一片廢墟,“故事”早已結束,留下的卻是永遠難消的亡國愁恨。作者不言愁恨留於人心,而言“恨留山鳥”、“愁寄隴雲”,連無情的鳥兒、雲朵也深解亡國愁恨,更顯得情致纏綿宛轉,依依不盡。

昔日之淫樂與今日之衰敗,互相映襯,加倍寫足了“古人失”,最後一段重點放在了“今人驚”,而“失”與“驚”之間緊緊用館娃宮遺跡來銜結。作者驚歎往日“層構”今日變成“古壕”,往日花徑今日香消寂寥,往日美女如雲的地方,今日只有麋鹿出沒,往日美輪美奐的宮殿已深埋在荒草之下,今日在其上可行車走馬,因昔思今,借古察今,它給人們什麼啟示呢?作者告戒那住華屋的達官貴人,當年館娃宮富麗皇堂無比,但現在不過是茂草叢中的瓦礫,誰能保證這些華屋的明天不會是像館娃宮的今天呢?所以對著往日館娃宮的廢墟,應該好好深思,“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詩經·大雅·蕩》)卒章顯志,加重說明本賦主旨,與開篇相呼應,一氣貫注,全賦寫得綺麗而悲慨,給人留下無限的思索。

本文標題: 館娃宮是哪裡的遺址?黃滔的《館娃宮賦》表達了什麼感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4360289537979
相关資料
王粲《馬瑙勒賦》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王粲是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那麼他的《馬瑙勒賦》的原文是什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來看看吧!
標籤: 瑪瑙 王粲 文化 曹丕
賈誼《鵩鳥賦》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樣的?表達了什麼情感?
表達了什麼情感?當時是賈誼做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鵩鳥飛進賈誼的屋裡,棲落在他坐席的角上。鵩像貓頭鷹,是一種不吉利的鳥。賈誼已經被貶居在長沙,長沙低窪潮濕,賈誼暗自悲傷,認為壽命不能長久,於是作《鵩鳥賦》來寬慰自己。由此展開了賈誼與鵩鳥的一
標籤: 鵩鳥賦 賈誼 文化 長沙
禰衡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禰衡是東漢末年的名士,那麼他的《鸚鵡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這篇賦寫於禰衡寄居江夏太守黃祖之處時。借鸚鵡的丰姿、性情,抒發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悲憤,是咏物賦中的一篇傑作。時黃祖太子射,賓客大會。寧順從以遠害,不違迕以喪生。一次,黃射大會
標籤: 禰衡 鸚鵡賦 三國 黃射 黃祖
李白最經典的送別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賞析
唐朝天寶末年,李白在宣城“謝朓樓”為人餞別,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堪稱是這位大才子最好的送別詩之一,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來為各位朋友帶來詳細鑒賞。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標籤: 李白 送別詩 文學 文化 讀書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