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大匠誨人以規矩賦》表達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此賦與作者的《藏珠於淵賦》都屬文賦,但比較起來更有近體賦的特點,如基本不用典故,不重鋪排和藻飾,句式參差不齊等,由大匠誨人以規矩到各種工藝,到學者的誨人,從中悟出道理來。用準繩而相誨,由規矩以為常。接下來作者先敘述大匠誨人以規矩的具體作法及其效果。

還不知道:歐陽修的《大匠誨人以規矩賦》表達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此賦與作者的《藏珠於淵賦》都屬文賦,但比較起來更有近體賦的特點,如基本不用典故,不重鋪排和藻飾,句式參差不齊等,由大匠誨人以規矩到各種工藝,到學者的誨人,從中悟出道理來。

【原文】:

工善其事,器無不良。用準繩而相誨,由規矩以為常。度木隨形,俾不欺於曲直;運斤取法,必先正於圓方。載考前文,爰稽哲匠。伊作器於祖善,必誨人而攸尚。有模有範,俾從教之克精;中矩中規,責任材而必當。

誠以人於道也,非學而弗至。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既諄諄而誨爾,俾拳拳而服之。默受以全,曲則輪而直則軫,動皆有法,梡(huán)為鞠而斷為棋。然則道不可以弗知,人不可以無誨。苟審材之義失,則教人之理昧。規矩有取,為圭為璧以异宜;制度可詢,象地象天以是配。

匠之心也,本乎大巧;工之事也,作於聖人。因從繩而取喻,彰治材而有倫。學在其中,辨蓋輿之異狀;藝成而下,明鑿枘之殊陳。義不徒雲,道皆有以,將博我而斯在:寧小巧而專美。殊玉工之作器,惟求磨琢之精;异扁人之斫輪,但述苦甘之旨。是知直在其中者謂之矩,曲盡其妙者本乎規。

然工藝以斯下,俾後來之可師。道或相營,引圓生方生而作喻;言如未達,譬周旋折旋而可知。是何撲斫為工,剞(sī)劂(jué)斯主?玩其役而雖未,聽乃言而可取。故孟子謂學者之誨人,亦必由於規矩。


【譯文】:

工匠要做好他的活兒,工具沒有不精良的。使用標準的繩子相牽導,使用規矩這種工具來校正方圓作為常法。順著木料形狀計算長短,使木材不背離彎曲和筆直;按著尺碼標準揮動刀斧,一定要先符合圓形或方形。於是考核前代的文獻,稽察有才藝的工匠。他製作的是祖上長於的器具,必然能注重長期教導別人。有模型、有規範,使跟他學習的人能够精細;合方形、合圓形,要求使用木材必須適當。

如果把人放在這樣的方法技藝上,不學習就不能掌握。工匠的本領,是能長時間耐心地製作器具。既然不厭倦地教導你,就使你誠懇地服從他。技藝心裡全都默記了,使木材彎曲就能做成車輪,取直木材就能做成車後的橫木。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定管道。刮摩成為球體,截斷成為棋子狀。既然如此,那麼方法技藝就不可不知道,人就不可以沒有教誨了。如果觀察研究資料的意義失掉了,那麼教授人的道理就不明白。校正方圓的規矩這種工具可取,製成的玉圭和玉璧以差异相宜;規定和用法適合學時詢問,在地成形在天成像就是用規定和用法來配合的。

工匠的心勁,來源於高度的靈巧;精巧的活兒,由道德智慧高尚的人來做。依據按準繩做活兒得到了比方,彰明處置木材的方法得到這類道理。只要能在從藝中學習,就可以辨別車蓋和車箱的不同形狀;等到手藝成了以後,就可以明了圓鑿方枘的不同敷布。這道理並不白說,方法技藝都有可用的,要使我廣博的在這裡:寧可小巧而要有獨具的美。不同的玉工製作器物,只求磨琢雕刻的精緻;不同的輪人砍削車輪,也只述說各自對甘苦的理解。由此可知:筆直在那裡面的叫做矩;彎曲達到美妙的來源於規。

然而各種工藝都靠這樣的道理形成,使後來的人可以從師學習。但方法技藝有的互相縈繞,就可引用圓形的製成方形的製成作出說明。語言如果未能表達,比方為圓轉圈折拐彎就可以知道了。為什麼這工匠只輕輕敲打砍削就很精巧,用一把刻刀就完成了他承擔的活兒呢?欣賞品味他的工作雖然不能瞭解,聽他說的話卻有可取的。囙此孟子認為學者對人的教導,也必須在規矩上遵從。

【評介】:

賦的開始寫“規矩”的重要作用。為了說明“工善其事,器無不良”,作者舉出“準繩”、“規矩”兩種工具,特別強調、突出了“規矩”的作用:“度木隨形,俾不欺於曲直;運斤取法,必先正於圓方”,順著木料的形狀計算長短,使木材不背離所要求的彎曲和筆直;按著尺碼標準揮動刀斧,一定先考慮是符合圓形的還是方形的。規矩本是校正圓形和方形之器的統稱,規用來畫圓形,矩用來畫方形。《孟子·離婁·上》有這樣的話:“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離婁和公輸子都是古代最有名的能工巧匠,以他們的聰明和靈巧,尚且不用規矩這樣的工具,也不能製成方的或圓的東西,可見規矩的重要性了。囙此,作者說考核了前代一些文獻,調查了許多有才藝的工匠,只要是這位工匠製作的是祖上長於的器具,必然能注重長期教導別人,從而達到基本要求:“有模有範,俾從教之克精;中矩中規,責任材而必當”,有模型、有規範,使跟他學習的人能有所遵循而精細;合方形、合圓形,要求使用木材必須恰到好處。

接下來作者先敘述大匠誨人以規矩的具體作法及其效果。寫得很具體,很形象:“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既諄諄而誨爾,俾拳拳而服之。默受以全,曲則輪而直則軫;動皆有法,梡為鞠而斷為棋”,大匠教誨別人的本領在於:能長時間地、耐心地制作器物,既然不厭倦地教誨你,就使你誠懇地服從他。技藝心裡全都默認了,使木材彎曲就能做成車輪,取直木材就能做成車後的橫木。每一動作都有一定的管道,刮磨可成為球體,截斷能成棋子狀。這裡仿佛使我們看到了大匠教導人們從藝的具體場面和細節:大匠的循循善誘,學藝者的拳拳服順,技藝的“曲”法、“直”法、“梡”法、“斷”法之高之全,成果中“輪”、“軫”、“鞠”、“棋”之异之豐,都歷歷在目,讀者也好像親身領受了一場大匠的教誨了。大匠之所以能使人達到這樣的程度,完全是以規矩誨人的緣故,人們想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藝,就不能不接受教海,作者評論道:“苟審材之義失,則教人之理昧。規矩有取,為圭為璧以异宜;制度可詢,象地象天以是配。”這裡已不單純講從匠學藝,不單純講規矩這種工具了,推而廣之,教別人學什麼都不能失掉“審材之義”;跟別人學什麼也不能忘記按規矩去做;做任何事情也得照“規矩”辦,而這規矩則是指標準、法則或習慣了。

作者又從大匠具體誨人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在“匠之心也”、“工之事也”中取得比方,觸類旁通:“學在其中,辨蓋輿之異狀;藝成而下,明鑿枘之殊陳”,如果你能跟工匠從藝學習,開始可以辨別車蓋和車箱的不同形狀;等到手藝成了以後,就可以明了圓鑿方枘的不同敷布。意思說學習各種技藝,只要按規矩一步一步去做,開始和後來的本領是大不一樣的。由此說到作者自己注重的是什麼樣的方法技藝:“義不徒雲,道皆有以,將博我而斯在:寧小巧而專美”,這道理並不白說,方法技藝都有可用的,那麼使我廣博的方法技藝在這裡:那就是寧可小巧並要有獨具的美。“寧小巧而專美”是作者從大匠誨人以規矩中引申出來的工藝審美觀,並且以玉工作器、扁人斫輪為例證來說明。“扁人斫輪”這個典故見於《莊子·天道》,扁人指的就是做車輪的人。相傳齊桓公在堂上讀書,一比特叫扁的做車輪人在堂下砍削車輪,並回答齊桓公提出的斫雕車輪之術,這位“行年七十而老斫輪”的人說:要不徐不疾,得心應手。實際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即“苦甘之旨”。作者認為,儘管不同的玉工作器只求各自磨琢之精,不同的輪人砍削車輪,也只述各自的甘苦,但是仍然靠規矩才達到這樣精微的地步:“直在其中者謂之矩,曲盡其妙者本乎規。”

賦的最後擴展到各種工藝的形成,點到學者的誨人。各種工藝的形成也是靠用規矩教誨人形成的,沒有規矩也就沒有各種工藝,所以才說“然工藝以斯下,俾後來之可師。”作者說明了這點以後,又提到工匠“是何撲斫為工,剞劂斯主?玩其役而雖未,聽乃言而可取”,為什麼這工匠只輕輕敲打、砍削,用一把刻刀就完成了他的工作呢?欣賞他的工作雖然不能瞭解,聽他說的話卻是有可取的。他的話是經驗的總結,是一種廣義的、更具體實用的“規矩”。天下事莫不如此,孟子認為學者的誨人,也必須遵循規矩。學者之誨人,人之受誨於學者怎樣,就不言自明了。

歐陽修通過對大匠誨人以規矩的重要作用、具體作法、所得啟發的敘述和議論,說明了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按一定標準、法則、章程去做,才能取得好成效。這其實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的反映:尊重客觀規律,老老實實按客觀規律辦事;否則就要碰得頭破血流。作者在當時就有了這樣的認識,確實難能可貴。

此賦寫作特點突出的是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從宏觀上要說明的是應遵從客觀規律的大道理,卻從微觀上寫工匠如何以規矩這種工具教別人學藝,小題材反映了大主題。另外,作者决不是單純寫大匠誨人,主要目的恐怕還是要落在學者的誨人,但通篇幾乎都寫大匠誨人,學者誨人這個落腳點只是最後一句點了一下,但事同此理,瞭解了大匠的誨人也就瞭解了學者的誨人,這可以叫“悟道法”吧。

資料標籤: 文化
本文標題: 歐陽修的《大匠誨人以規矩賦》表達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4187479839923
相关資料
謝惠連的《雪賦》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怎麼翻譯?
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謝惠連是著名詩人謝靈運的族弟,頗為靈運所賞識。第二部分全方位地描寫雪景,是全賦最精彩的段落。繼之,似應轉入對雪的鋪敘。
標籤: 藝術 謝惠連 雪賦 文化
李白的《大鵬賦並序》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怎麼翻譯?
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及讀《晋書》,睹阮宣子《大鵬贊》,鄙心陋之。據詹鍈先生《李白詩文系年》,始作《大鵬賦》是在李白25歲的開元十三年,而重作《大鵬賦》是在天寶二年。
標籤: 李白 大鵬賦 大鵬遇稀有鳥賦 文化 讀書 莊子
范仲淹的《金在熔賦》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政治思想?
《曆代賦匯》把它放在“治道”中是有道理的。士有鍛煉,誠明範圍。這樣的寓意,針對當時北宋積貧積弱的政治現狀,是很有積極意義的,表現了作者先進的人事觀。范仲淹宣導過慶曆新政,又在西北邊疆戍邊四年,經歷
標籤: 范仲淹 幹將
宋玉的《風賦》有哪些藝術特點?如何理解?
想知道宋玉創作的《風賦》有哪些藝術特點?《風賦》屬於賦體文學發展早期的騷體賦。文中宋玉與楚襄王對話的形式,已經具備了賦體文學主客對話、伸主抑客這一固定模式,並且本賦鋪陳誇張的特點,顯示了先秦騷體賦向漢賦的過渡。這種諷諫風格與宋玉文學侍從的地
標籤: 宋玉 風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