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錦之戰的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詳解松錦之戰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老資料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松錦之戰的故事。據《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弃馬匹、甲胄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老資料網小編一起走進瞭解松錦之戰的故事。據《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弃馬匹、甲胄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

清兵圍錦

明崇禎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清太宗皇太極吸取過去强攻寧遠、錦州受挫的教訓,製定了長圍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戰計畫,命鄭親王濟爾哈朗、多羅貝勒多鐸等人領兵修築義州城(錦州義縣義州鎮)。義州處於廣寧與錦州之間的大淩河畔,地勢開闊、土地肥沃,在此築城屯田,實際上是建立了攻錦的前哨陣地,同時一旦攻錦,此地又是一個絕佳的後勤補給基地。

同年六月,皇太極指揮清兵兵臨錦州,開始了圍城的持久戰。皇太極將圍城清兵分為兩班以個月為一期輪番更換。同時清兵將錦州城外的莊稼收割完畢,並掃蕩清除明軍在錦州週邊的據點,徹底切斷駐錦明軍與外部的聯系。翌年三月,皇太極進一步採取措施,在錦州城外築起座營壘,環城相列,在營壘外深挖壕溝,樹起栅木,而各營間又有深壕相連,將錦州圍得“水泄不通”。

明軍守城主將為昔日袁崇煥帳下大將、征遼先鋒大將軍祖大壽,其所率軍隊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蒙古人,城既被圍,遂起叛心,秘密與濟爾哈朗聯系。此事為祖大壽偵知,欲計擒叛軍首領,無奈行事不密,反被叛軍窺破,搶先與明軍交戰,濟爾哈朗聞訊後,趁勢攻城,內外夾攻,祖大壽難以支持,只能退入內城堅守。


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錦州東關守將吳巴什降清,清兵攻佔錦州外城。至此清兵完成了對錦州城的包圍,填補護城河,毀壞城牆,明朝的外援給養都斷絕。錦州守將祖大壽向明廷報稱:“錦城的糧米僅供一月餘,而喂馬的豆則不能支撐一月,倘若清兵再次急攻,寧錦兩城就要攻破,那麼松、杏、錦三城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崇禎帝命洪承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速令各鎮總兵“刻期出關”,速會兵於寧遠,解錦州之圍。

明軍推進

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洪承疇從北京出發前往錦州,洪承疇不敢冒進,駐紮寧遠,以窺探錦州勢態。並向朝廷表示:“大敵在前,戰事十分兇險,想要急於解圍錦州,兵馬形勢實在難以平緩。戰死的阿兵哥剛剛掩埋,受傷的戰士也沒有痊癒。半月之內,請再次下令決戰,來緩解錦州之急。”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催洪承疇進軍,崇禎帝詔令洪承疇“刻期進兵”,又分任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促決戰。

崇禎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在寧遠誓師,率八總兵、十三萬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錦州城南乳峰山一帶,明清雙方在乳峰山戰事胶著,清朝的兵馬,死傷甚多。初戰清兵失利,幾至潰敗。洪承疇將吳三桂列為首功,說:“吳三桂英氣勇略,兩年來,以清廉和英勇大大振奮遼東兵馬的勇氣,作戰的氣勢更足,特別是此次作戰戰功猶多。”二十九日,洪承疇命總兵楊國柱率領所部攻打西石門,楊國柱中箭身亡,以山西總兵李輔明代之。此時明軍士氣正銳,皇太極對清兵失利心急如焚。

圍點打援

八月,皇太極帶病急援錦州,史書記載此時皇太極正流鼻血,但皇太極不顧急病,晝夜兼行500餘裏,到達錦州城北的戚家堡(遼寧錦縣齊家堡)。皇太極登山崗觀看明軍陣式,見洪承疇的陣勢佈置嚴整,感歎說:“人們都說洪承疇善於用兵,果然是這樣的,我們的兵將一定要小心”。

他看了很久,苦苦思索,見明軍是“重兵集結在前,但是後隊的疏漏很大”,便想出了破敵之法,對諸將說:“洪承疇的兵陣'有前權而無後守',可以攻破了。”他根據明軍首尾不相顧的弱點,定下掘壕圍困斷敵糧道之法,壕深八尺,上廣一丈二尺,下極狹窄,僅可容趾,馬不能渡,人不能登,有掉落的,沒有容納脚的地方,不能再次出來。

在二十日這一天裏,清兵拼命掘壕,從錦州西面往南,穿越松山、杏山之間的通道,一直到海口,連掘三道大壕,將明軍包圍起來,切斷了其與後方的一切聯系和糧餉供應。二十一日,洪承疇統兵進攻,雙方激戰,明軍未能闖壕。

洪承疇與清兵決戰於松山、錦州地區,皇太極秘令阿濟格突襲塔山,趁潮落時奪取明軍屯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十二堆。此時,論兵力,雙方人數相當,明軍火器超過清兵,本可以决一雌雄,尤其是又已被清兵斷絕了後路,只有拼死廝殺,方能死中求生,正是處於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境遇,照說這八大總兵官應當督兵奮戰了。可是,十幾年來的連戰連敗,朝廷腐朽無能,調度無方,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各級將領早已喪失鬥志,唯知保命逃竄。

由於崇禎帝不顧實情一味催促,洪承疇被迫放弃了“且戰且守”的“持久之策”,率兵匆匆趕來,此時僅有三天軍糧,眼看糧道斷絕,將士大為恐慌,多有逃跑之心。在此危急時刻,久經征戰的洪承疇召集諸將會議,提出決戰突圍方針。說:“諸將當各自催促本部力戰破敵,我們應迅速執行這一方法,解圍就在此一舉。”但諸將膽怯,不願死戰,主張逃回寧遠。力主速戰昏庸無能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之親信監軍張若麒也反對決戰,希望撤回寧遠,這進一步渙散了將士鬥志。

洪承疇無可奈何,只好下令於明日突圍,說:“以往諸位將領都說要誓死報效國家,如今正好有機會。雖糧盡被圍,也應該明確告知諸位兵士:守是死,戰也是死,如果奮力一戰或許能够死中求生。我智術短淺决意孤注一擲,明天望諸位能够竭盡全力。”他分遣八總兵為左右路,準備於明日死戰突圍。皇太極於交戰之後料定,明兵缺糧,夜裡一定會逃跑,分遣王公將領進入汛地,阻截明兵。

城陷降清

大同總兵王樸一回營便率本部人馬首先乘夜突圍逃跑,結果各處兵馬在混亂中逃跑,騎兵和步兵相互踐踏,黑夜中,明兵大亂,死傷無數,不能分辨是哪路兵馬。總兵吳三桂、王樸等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松山城(錦州松山區松山鎮),幾次組織突圍,皆告失敗,不久明朝的糧餉斷絕,城中糧食短缺。松山副將夏承德遣人密約降清,以為內應。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洪承疇、祖大樂兵敗被俘至瀋陽,三月八日,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清兵佔領錦州。

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兵用紅衣大炮轟毀杏山城垣,副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松山、錦州、杏山三城盡沒,至此松錦大戰結束。

洪承疇為表示忠於明室,宣佈絕食,到了五月剃髮降清。洪承疇投降以後,明朝不知道他已經變節,思宗聞之大震,輟朝特賜祭九壇,祭到第九壇的時候,又得到軍報,說洪承疇降清,京城大嘩。

本文標題: 松錦之戰的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詳解松錦之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4187324745398
相关資料
歷史上松錦之戰的結果是什麼?明朝元氣大傷
想知道歷史上松錦之戰的結果是什麼嗎?松錦之戰以清兵的全勝而告終,明朝經此一役,元氣大傷,這場戰爭標誌著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明朝在遼東的最後防線僅剩下山海關的吳三桂部。另外,皇太極在松錦大戰中,戰畧打擊目標的選擇,作戰時機的掌握,用
標籤: 明朝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明朝歷史 洪承疇 明軍
歷史上松錦之戰帶來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當年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失陷,祖大壽舉城投降,致使“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禦,而廟社以墟矣!”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老資料網小編一起看下去。京師大震,王樸以“首逃”之罪被逮捕,法司開庭審訊。松錦大戰標榜著明朝在遼東防禦
標籤: 明朝 寧遠 歷史 明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清朝
三川口之戰宋朝佔據優勢,宋朝為什麼還是輸了
對三川口戰役,佔據優勢的宋朝,為何最終輸掉戰爭?三川口之戰是北宋和西夏爆發的一次邊境戰爭,這場戰役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這場戰爭對於北宋和西夏後來的歷史走向,影響非常的大。這場戰爭的結果非常出乎意料,實力更强的北宋被弱小的遊牧民族黨項
標籤: 宋朝 李元昊 西夏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唐朝
沙定州之亂的具體經過是什麼樣的?誰贏了?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老資料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沙定州之亂的具體經過。沐天波雖然已經十分及時地作出了回應,調集了其他土司的軍隊,輕而易舉地將武定土司的叛亂給平定了,吳必奎連同其黨羽都被活捉
標籤: 定州 歷史 雲南發展 沐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