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後期家喻戶曉的兩位謀士便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二比特了,這兩位絕世聰明的人雖然身處不同的陣營,但是英雄之間惺惺相惜。他們兩人之間的對弈,不止在於個人,逐漸演化成了魏蜀兩國之間的博弈。
司馬懿
司馬懿出生於司馬家族,他年少便胸懷大志,有勇有謀,然後師從胡昭,學成歸來之後便踏上仕途之路,所遇到的第一個輔佐對象便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丕,在司馬懿的幫助下,曹丕在曹操眼中逐漸大放光芒,即使不是長子,卻仍可以繼曹操之大位。曹操在世之時,便多次提醒曹丕要提防司馬懿,此人的胸襟和目光絕非臣子之比特。但是曹丕沒有像他父親那般果敢,感情用事的曹丕繼位之後不僅沒有削弱司馬懿的勢力,反而按照司馬懿的方針進行國內的各種改革。直到後來諸葛亮數次北伐,司馬懿作為抗蜀先鋒,司馬懿在魏國的勢力和權力又變大了一番。
諸葛亮
再來說說諸葛亮,諸葛亮在蜀國經歷夷陵之戰的大敗元氣大傷之後,剛恢復國力沒多久,便大舉北伐,因為諸葛亮一直希望通過以攻代守的管道來製造蜀國處於強勢的假像。可惜他遇到了司馬懿,司馬懿的聰明才智不下於諸葛亮,這就導致連年的征討無功而返,讓本就羸弱的蜀國更是雪上加霜。最終諸葛亮病死五丈原。
在諸葛亮死之後,按道理說司馬懿已經再無敵手,蜀國元氣大傷,這是魏國反擊的機會,是滅了蜀國千載難逢的時機,但是司馬懿卻在聽聞諸葛亮的死訊之後,採取了終生不伐蜀的戰畧方針,這就讓很多人感到費解。
其實要說司馬懿為什麼要這麼做,只有他們司馬家族的人才知道,如果司馬懿幫助曹家一舉滅了蜀國,那麼滅蜀之後,司馬懿必定能得到滅蜀頭功,但是這頭功只是虛稱,並不能得到什麼實質上的權力,而此時在位的又是帝王之相甚濃的曹睿,司馬懿為了保護自己還能掌權,囙此採取了終生不在伐蜀的方針,這種權力制衡的管道最終的目的還是幫助司馬家族竊取曹氏朝局。正是有了司馬懿終生的努力,司馬昭之後才能奠定西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