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去世,曾創立兩家世界500强!他留下一條真理,心態決定命運

8月30日,據報導,著名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家中因衰老而去世,享年90歲,具體逝世時間為2022年8月24日上午8時25分。稻盛和夫被譽為“經營之聖”“人生之師”,1932年1月21日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有6個兄弟姐妹,生活清貧。稻盛和夫也成為唯一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强企業的企業家。

8月30日,據報導,著名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家中因衰老而去世,享年90歲,具體逝世時間為2022年8月24日上午8時25分。

稻盛和夫被譽為“經營之聖”“人生之師”,1932年1月21日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有6個兄弟姐妹,生活清貧。

大學畢業後,稻盛和夫成了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從事精密陶瓷的研發工作,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一味抱怨社會也無濟於事,應該相信自己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滿懷希望地努力生活。”

於是,他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結果,稻盛和夫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商業化成功,並在他人的幫助下,27歲(1959年)時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日本京瓷株式會社),又於52歲(1984年)時創辦第二電信株式會社(現名KDDI),並且這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也成為唯一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强企業的企業家。

2010年,78歲高齡、潛心鑽研佛法的稻盛和夫臨危受命,出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對日航進行破產重整,僅僅400多天,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創造了日航歷史上空前的1884億日元的利潤,而從前一年的虧損額約為1800億日元。

稻盛和夫曾在他的自傳中說:“人生就是如此的波瀾萬丈,永遠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既會有令人羡慕的幸運降臨,也會遭遇始料未及的失敗和考驗。然而,决定人生的並非好運或厄運,而是我們心靈的狀態。越是艱難困苦,越不能喪失美好的希望;

而在成功時,不可忘記感謝之心、謙虛之心;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從自己當下能做的事開始,聚精會神,全力以赴。人只要有這種心態,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振旗鼓。”

在商業的巨大成功,也讓稻盛和夫這些年在國內備受推崇。作為傳授經營理念的道場,稻盛和夫創辦了“盛和塾”,至今近40年,從日本擴展到中國、巴西、美國等國家,塾生人數超過13000人。

通過盛和塾,稻盛和夫不斷向年輕的經營者們講述、傳授他的經驗和思想,傳授經營哲學和具體經營方法,這裡面包括著名的阿米巴經營、經營十二條、六項精進等。

阿米巴經營

所謂阿米巴經營,簡言之就是把組織劃分成一個個小的團體,通過獨立核算制加以運作,在公司內部培養具備經營者意識的領導,實現全體員工參與經營的全員參與型經營。

阿米巴經營大致有以下三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確立與市場掛鉤的部門核算制度”;

第二個目的是“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

第三個目的是“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

稻盛和夫善意提醒那些試圖照搬阿米巴經營手法的企業:僅僅模仿阿米巴經營的做法,並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阿米巴經營以經營哲學為基礎,是與公司運作的各項制度息息相關的整體經營管理系統。確立與市場掛鉤的部門核算制度,培養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

經營十二條

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

設立具體的目標

胸中懷有强烈的願望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

定價即經營

經營取決於堅強的意志

燃燒的鬥魂

臨事有勇

不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

以關懷之心,誠實處事

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

稻盛和夫表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企業經營的要訣、原理原則都一樣,不會因為國家、地區的不同而不同。“經營十二條”,立足於“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最基本的觀點之上,“所以我認為它超越國境、超越民族、超越語言差別,普遍適用。”

六項精進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要謙虛,不要驕傲

要每天反省

活著,就要感謝

積善行,思利他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為了能够將稻盛和夫的理論與我們所處的現實結合起來,虎嗅摘錄了其著作《活法》的幾個章節,希望幫助各位度過眼下的難關,對你有所療愈或開悟。

混亂的時代中追問人生的意義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安寧的時代,世道混迷,看不清前途。物質是富裕的,精神卻很空虛;衣食是豐足的,禮義卻很欠缺;行動是自由的,感覺卻很閉塞;只要肯努力,什麼都能得到,什麼都能做成,但人們卻消極悲觀,有人甚至犯罪或搞出醜聞。

一種壓抑的氣氛彌漫於整個社會,這是為什麼?因為許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因為缺乏明確的價值觀,才導致了今日社會的混亂——抱有這種觀點的人不止我一個。

針對這種現狀,最緊要的就是要提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人為什麼活著?”必須從正面來回答這個問題,從而確立一種“哲學”,作為我們人生的指針。所謂“哲學”也可以稱之為理念或者思想等等。

有人認為,提出並解决這樣的問題,好比向沙漠撒水徒勞無益,好比在激流中打樁困難無比,但我卻相信,直截了當地、單純明快地提出這個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特別是在鄙視勞動、熱衷投機的世風之中。

如果不從根本的價值觀上思考和解决問題,社會必將愈加動盪,未來必將愈加混沌——抱有這種深切的危機感、焦躁感的人也不止我一個。

人生的意義在於磨煉靈魂

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對於這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從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煉靈魂。

人生在世,為欲所迷,為欲所困,可以說是我們人這種動物的本性。如果放任這種本性,我們就會無止境地追求財富、地位和名譽,就會沉湎於享樂。

當然,生活需要豐衣足食,自由活動需要相應的資金,希望立身出世也是進步的動力,這些都不應一概否定。

然而,上述一切只能限於現世,再多也不能帶往來世,今世的事情必須在今世清算完結。

如果說人生有不滅之物,那就是“靈魂”。當死亡來臨的時候,你在今世所創造的地位、名譽、財產就得統統放弃,只能帶著你的“靈魂”開始新的征程。

囙此,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何來到這世上?”我會毫不含糊地回答:“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

我們降臨俗世,經受各種風浪的衝擊,嘗盡人間的苦樂,或幸福或悲傷,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們都不懈地、頑強地努力奮鬥。這個人生的過程本身,就像磨煉靈魂的砂紙,人們在磨煉中提升心性,涵養精神,帶著比降生時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人世。我認為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別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時我們甚至怨恨神佛,為什麼只讓我經歷那麼多的苦難?但正是這些苦難才能磨煉我們的靈魂,提升我們的人格。把苦難看作考驗、看作機會,我們需要這樣來思考問題。

能够把考驗看作機會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光彩。

所謂“現世”,是上蒼賜予我們提升心性的一段時間,是上蒼賜予我們磨煉靈魂的一個場所。人活著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提升心性,磨煉靈魂。簡單地說,就是這樣。

心態決定命運

謝天謝地,我的肺結核總算治癒了,可以回校讀書了。然而,失敗挫折與我的緣分仍然未斷。考大學第一報考志願沒考上,只好進了一所地方大學。雖然大學學習成績優秀,但畢業時,正逢朝鮮戰爭結束,由於戰時特需而帶動的經濟景氣告一段落,經濟陷入蕭條。

我沒有背景,沒有門路,就職考試屢試不中。我們這些地方新辦大學的畢業生,有時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我不禁詛咒世道不公,感歎自己命運不濟。

我這個人為什麼就這麼命苦呢?買彩票,前後的號碼都中獎,單單我的不中。反正再努力也是徒勞,我的心漸漸向壞處傾斜。前面已提到,我練過空手道,學了一點本事,不如乾脆參加黑社會吧!之後我曾在鬧市區一家黑社會組織門前徘徊。

最終,在一比特大學教授的幫助下,我總算進了京都一家生產絕緣瓷瓶的工廠。進去後才知道這家企業非常破舊而且面臨倒閉,薪水遲發是家常便飯,而經營者一族還內鬥不斷。

好不容易進入的公司卻是這種狀態,和我同期進去的幾比特大學生一見面就發牢騷,每天商量的就是何時辭職。不久他們找到了新的工作,相繼辭職而去,最後只剩下我孤家寡人。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反倒想開了,輕鬆了。既然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如將心境來個180度大轉變,乾脆把精力投入工作,全身心沉浸於研究吧。於是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逼迫自己天天專心做實驗。

作為心境變化的反映,研究成果也開始顯現。看到好成果上司就表揚我,這促使我更加投入,於是又產生了更好的結果。由此進入了良性迴圈。

這樣,我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在日本首次合成並開發成功了一種新型陶瓷材料,用在電視機顯像管的電子槍上,那時電視機還剛剛開始普及。

周圍的人開始對我刮目相看。我感到了工作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至於薪水遲付的問題也已經不再介意。這一階段我掌握和積累的科技以及取得的業績,成為我後來創辦京瓷公司的重要資本。

在改變自己心態的瞬間,人生就出現了轉機。此前的惡性循環被切斷,良性迴圈開始了。在這個經驗中,我明白了一個真理,就是人的命運絕不是天定的,它不是在事先鋪設好的軌道上運行的,根據我們自己的意志,命運既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

就是說,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心製造出來的,這是一條根本性的原理。經過各種挫折和曲折,我終於明白了這個貫穿於人生的真理,這一真理刻進了我的心底。

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明白了自己的命運由自己的雙手開拓,即使是這樣的智者,他們的幸與不幸,人生的低谷與高峰,毫無例外,也是由他們自己的“心相”招致的。自己撒下的種子,必定會在自己身上開花結果。

不錯,命運這東西,在我們的人生中儼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力無法抗拒的“宿命”。命運可以隨著我們心態的改變而改變。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就是我們的心,人生由自己創造。這層意思在東方思想裏用“立命”這個詞來表達。

思想是畫筆,人生是畫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畫卷也不同。改變你的心態,你人生的色彩可以絢爛奪目。

人生和經營的原理原則以單純為好

我們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將事物考慮得過於複雜。但是,事物的本質其實極為單純。乍看很複雜的事物,不過是若干簡單事物的組合。人類的遺傳基因,由多達三十億個堿基對排列構成,但是表達基因的密碼種類僅有四個。

真理之布由一根紗線織成。囙此,把事情看得越單純,就越接近真實,也就是越接近真理。抓住複雜現象背後單純的本質,這樣一種思考管道極為重要。

這可稱為一條人生法則,這個法則同樣適用於經營。人生與經營,根本的原理原則相同,而且單純至極。常有人問我經營的竅門或秘訣,當我說出慣常的見解,他們不禁露出詫異的神情。那麼簡單的道理,他們也知道,但是用這麼樸實的思想就可以經營好企業,他們覺得難以置信。

我27歲創建京瓷時,作為陶瓷工程師,我多少有了些經歷,但對於企業經營,卻缺乏知識和經驗。然而,企業裏各種問題、需作决定的各種事項接踵而來,我是負責人,每個問題、每個事項,如何應對,如何解决,最終決定必須由我來做。行銷的事情,財務的事情,即使自己不懂的事情,都必須迅速做出決斷。

即使是些小的問題,哪怕有一個判斷失誤,對於一個剛剛成立的小公司來說,也關係到它能否存續。然而,技術員出身的我卻沒有做這類判斷所必備的知識。因為缺乏經驗,“過去曾那樣做過,現在這樣做就行”,連這樣依據經驗進行的判斷,我也做不到。

那麼,到底怎麼做才好呢?我很苦惱。左思右想,我想到了“原理原則”,所謂“原理原則”,用極其單純的一句話表達,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就用它作為判斷基準,依照這一基準,將正確的事情以正確的管道貫徹始終。

要正直,不撒謊,不貪婪,不給人添亂,待人要親切……這些在孩童時代,父母和老師就教導的、作為人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就是我們在人生歷程中自然就會懂的、“理所當然”的規範。遵循這一原則規範去經營企業就行了。

作為人,是正確還是錯誤,是好還是壞,是可做還是不可做,這些制約人們行為的道德和倫理,應該原封不動照搬過來,當作經營企業的指針和判斷事物的基準。

經營也是人做的、以他人為對象的一種活動,囙此在經營活動中,什麼是該做的事,什麼是不該做的事,這種判斷也不能偏離作為人最基本、最起碼的道德規範。

人生也好,經營也好,應該遵照同樣的原理原則。只要遵守這些原理原則,就不會犯大錯誤——我的想法就這麼單純。

正因為如此,才不會困惑,才能堂堂正正展開經營活動,這也與其後的成功相連。

磨礪心志的“六項精進”

當然,不僅領導者需要磨煉心志、提升心性,所有的人都要朝這個方向努力。不僅要機敏,而且要正直;不僅要提高能力,而且要塑造人格。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我們的人生無非就是提升人性、提升心志的過程。

那麼,所謂提升心志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不難,這並不是指要達到參悟的境界。我想,帶著比呱呱落地時稍稍美好的心靈告別人世,這就夠了。

死亡時的靈魂比出生時略有進步,就是心靈稍經磨煉的狀態。抑制自我放縱的情感,讓心靈寧靜,讓關愛之心萌芽,讓利他之心滋長,哪怕是一點點。讓我們與生俱來的靈魂向美好的方向變化,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目的。

誠然,相對於浩瀚宇宙的歷史長河,我們的人生不過是一閃而過。但正因為如此,在我們稍縱即逝的人生中,我們的靈魂在終結時的價值必須高於降生時的價值,這才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和目的。這是我的人生觀。進一步說,朝這個方向努力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人的高貴,就揭示了人生的本質。

飽嘗苦痛、傷悲、煩惱,一邊掙扎,一邊又感受生命的喜悅和樂趣,體味人生的幸福。人生的戲劇一幕一幕展開,在一去不復返的現世中我們拼命地努力。

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人生體驗,像砂紙一樣砥礪我們的心志。人生謝幕時的靈魂只要能比開幕之初高尚一點點,我們就算活出了價值,就算不虛此生。

那麼怎樣才能磨煉心志、淨化靈魂呢?方法、途徑各種各樣。好比登上山頂可從360度任何一個方向出發、有無數條路徑。

我從自己的經驗中歸納出如下的“六項精進”,作為磨煉心志的指針,我認為十分重要,並向周圍的人介紹。

①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有閒工夫發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謙虛戒驕

“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話,意思是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淨化靈魂。

③天天反省

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④活著就要感謝

活著就已經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

⑤積善行、思利他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行善利他,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行善積德有好報。

⑥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後懊悔。

我經常將這“六項精進”掛在嘴上,提醒自己實行。雖然字面上平凡之極,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必須一點一滴去實踐,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這些道理當成擺設,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貫徹落實。

利他本來就是經商的原點

在弱肉强食的商業世界裏,我頻繁地將“利他”“愛”“同情”等話語掛在嘴上,盡說些“好聽的話”,於是就有人質疑,在這些甜言蜜語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目的。但是,我壓根兒沒有利用花言巧語謀取私利的企圖,我不過是把自己的信仰如實表達出來,並且自己堅持認真實踐而已。

回顧歷史就能明白,資本主義起源於基督教社會,特別是其中倫理嚴格的新教社會。初期資本主義的旗手都是虔誠的新教徒。根據馬克斯·韋伯的觀點,這些新教徒貫徹基督教的“愛周圍的人”,遵循嚴格的倫理規範,尊重勞動,把通過產業活動獲得的利潤用於社會發展。

囙此,他們以任何人看來都是光明正大的方法追求利潤,而且,獲取利潤的最終目的,歸根到底是貢獻於社會。

換句話說,為世人為社會的利他精神——不是謀取私利,而是追求公益之心——成為初期資本主義的倫理規範。

對內,他們以嚴格的倫理約束自己,對外,他們貫徹利他的精神,把這兩者看作自己理所當然的義務。這樣做的結果,就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

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思想家石田梅岩也提出了相同的主張。當時日本的商業資本主義正處於勃興期,而在歷來的身份等級制度中,商人的地位最低,社會風氣把商業行為看得很卑下。

這時梅岩提出:“商人的利潤等同武士的俸祿”。商人獲利和武士食祿具有同樣的正當性,絕不是什麼可耻的行為。梅岩的觀點激勵了許多背後受人鄙視的商人。

但是,梅岩又說:“求利有道。”追求利潤絕不是罪惡,但其方法必須符合為人之道。不是為了賺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獲取利潤必須通過人間正道。他強調了商業行為中倫理道德的重要性。

“真正的商人應考慮人我雙贏”——這是梅岩的話。意思是商人從商的極致就是讓對方得利、自己也獲利。就是說,這中間包含了“自利利他”的精髓。

利潤只是受委託臨時保管,最終需要貢獻於社會

京瓷的經營理念是:“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企業經營的目的,首先是保障員工的生活和幸福。但如果僅僅是這一個目的,那麼就會陷入只為自己一個企業謀利的本位主義。企業是社會公器,還必須為社會、為世人承擔責任和義務。

囙此,在經營理念中加進了後面一句。這一句表達了經營理念從利己擴展到了利他。

創業後不久,我就意識到這一經營的大義。幾年後,企業的基礎已經穩固,我把年終獎金分發到每個員工的手裡。然後我提議,大家能否拿出獎金的一部分用於社會捐贈。全體員工都拿出一點錢,公司再拿出同額的資金,捐獻給過年買不起年糕的窮人。

員工們都表示贊同,爽快地捐出部分獎金。這就是京瓷開展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的開端。這一精神貫徹至今,從未改變。

就是說,京瓷創業後不久,全體員工就實踐利他的精神,從自己汗水的結晶中拿出一部分,不分多寡,用來與他人分享,為社會出力。

“為世人為社會盡力,是作為人最高尚的行為。”出於這一信念,我個人在1985年創立了“京都獎”。從我所持的京瓷股票和現金中撥出200億日元,設立了稻盛財團,遴選在尖端科技、基礎科學和思想藝術領域做出優異成績和卓越貢獻的人,彰顯其功績。京都獎及其宗旨受到了廣泛好評,現在已成為可與諾貝爾獎相媲美的國際性獎項。

京瓷迅猛發展,我的資產也水漲船高。但是這資產來自社會各方的支持和努力,我無權將它私有化。社會賜予的財富,或者說社會暫時委託我保管的財產,必須回饋社會,為社會服務——這是設立京都獎的初衷,京都獎是向社會報恩,同時,也是我利他哲學的具體實踐。

這樣的慈善事業受到好評,2003年我榮獲卡耐基協會授予的“安德魯·卡耐基博愛獎”。歷屆獲獎者中,有比爾·蓋茨、喬治·索羅斯、特德·塔納等世界著名的慈善家。作為日本人,我第一個獲此殊榮,在頒獎儀式的致辭中,我說:

“我只是一個拼命工作的人,創建了京瓷和KDDI兩家企業,所幸的是,企業的發展超乎預想,我也獲得了始料未及的巨大財產。安德魯·卡耐基先生說:‘個人的財富應該用於社會公益。’對此,我高度認同。我自己也一貫持有同樣的信念,上天賜予的財富應該用於為社會為世人服務,所以我積極從事各種社會公益和慈善活動。”

前文提到“求利有道”,我想還要講“散財有道”。賺錢不易,用錢更難。以利他精神賺來的錢,也要用利他精神花出去。這樣才能“正確散財”,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以德為本的人格教育刻不容緩

為什麼我們會失卻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呢?為什麼我們會遺忘關愛之心、利他之心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大人沒有教育孩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過去六十多年(虎嗅注:現在已經過去77年),可以說,這一代日本人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道德教育。我受過戰前教育,對這個問題深有體會。

過分強調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結果變成放任自流。只給自由,但與自由結對成雙的義務,卻幾乎不教。做人最起碼的道德,參與社會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規則,我們都嚴重地忽略了。

自古以來,傳授這種生活指南、人生哲學,依靠的是宗教。以佛教、基督教為代表的宗教教義,成為人們在生活中遵循的道德規範。

在背後幹壞事也逃不過神佛的法眼,必將遭受報應;暗中行善神佛也不會忽視——這樣的觀念來自於信仰。這種信仰促使人們不能不思考:“作為人,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但是,近代的日本,隨著科學文明的發達,宗教遭到打擊,連如何做人的道德、倫理、哲學也逐漸為人們所淡忘。

哲學家梅原猛先生說:“道德淪喪的根源在於宗教的缺失。”我完全贊成。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社會,從戰前以國家神道為覈心的思想統治,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把道德和倫理排除在外。

近來,社會在提倡“綜合教育”,但以道德為中心的人格教育卻依然不見動靜。加上過分強調所謂“個性教育”,而做人最起碼的規矩,最基本的道德,卻無人問津。連幼儿園也在標榜“自由教育”,對身心尚未發育的幼兒的行為放任不管。這樣的話,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前,連學習如何做人的機會也沒有。

在身心成長的少年期,必須讓孩子們學習“作為人應該如何去生活?”給他們慢慢地、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的機會。

另外,學校還應該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職業觀”。

現在的日本已經形成了一個學歷社會,只根據學習成績的優劣將學生區別對待。成績優秀者可以進入政府機關或者大企業,受到好評。而手脚靈巧,或善於待人接物,這些學業之外的特長都被置之腦後。這種做法,嚴重扭曲了年輕人的勞動觀。

為了糾正這種傾向,從小學生開始,就要教育孩子,讓他們懂得社會上有各種職業,每個領域內都有許多人在辛勤勞動,這才構成了整個社會,人們才能過正常的生活。這樣,如果有孩子想當理髮師,那麼該上什麼學校,該考什麼證照,這類實用性知識也應傳授,這就是職業教育。

前章中提到過神社的木匠師傅,但不限於木匠師傅,做傢俱的手藝人、裁縫師傅或者農民、漁夫,無論何種職業,只要認真工作,全力以赴,就能磨煉心志,提升人格。讓學生懂得勞動的意義,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這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本文標題: 稻盛和夫去世,曾創立兩家世界500强!他留下一條真理,心態決定命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3234196250616
相关資料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去世,享年90歲,41條經營真理請收藏
根據日本媒體消息,8月24日上午8時25分,稻盛和夫於在位於京都的家中去世,享年90歲。日本經濟新聞稱,稻盛和夫是屬於日本經濟界的靈魂人物。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認為,企業最重要的在於三個要素:專業人才、金錢、科技,只要有這三項要素,
標籤: 稻盛和夫
一手創立兩家世界500强,日本著名實業家稻盛和夫去世,終年90歲
據日本多家媒體報導,8月30日著名實業家、京瓷名譽會長、被稱為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去世,終年90歲。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1955從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2010年2月1日出任破產重建的日航董事長,到2011年
標籤: 稻盛和夫
被打怕了?克裡斯·洛克拒絕主持下一届奧斯卡
根據DEADLINE報導,好萊塢影星和喜劇明星克裏斯·洛克本周公開證實,在威爾·史密斯著名的耳光之後,他拒絕了學院提出的舉辦明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提議。現時學院沒有回應置評請求。克裏斯·洛克此前曾在2005年和2016年兩次負責過奧斯卡頒獎典
標籤: 奧斯卡 克裡斯·洛克
印度首富塔姆靠挖煤超越奢侈品教父,成全球第3富豪!
據悉,這是首次有亞洲富豪躋身榜單前三。據相關統計,阿達尼現時淨資產約為1374億美元,在富豪榜上僅次於特斯拉CEO馬斯克和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資料顯示,他在今年2月份成為印度首富,4月份資產突破千億,上個月成功超越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