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仿佛如人間仙境一般的場景正是出自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七言絕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全詩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巧妙的聯想反而為“寂靜”的詩作平添了幾分“俏皮”。不禁讓人對古人的中秋佳節浮想聯翩。

想知道唐朝詩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嗎?此詩主要就是運用了比喻,聯想的修辭手法,咏物現實,空靈含蘊,以中秋一事表達了中秋佳節賞月之情。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譯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下邊撒落下來,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帶著露珠更顯濕潤。

到現在也不知道天上發生了什麼事,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來給予眾人的吧。

賞析


“零落的桂花花瓣,帶著星星點點的露珠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邊散落了下來。”多麼美好的場景啊!仿佛如人間仙境一般的場景正是出自唐朝詩人皮日休的七言絕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詩並不如其它描寫中秋詩作一般淒涼,凋零,或是惆悵、哀綿。聯系詩作背景便可得知詩人前一年高中進士,此時正在東遊之中,也正是詩人意氣風發之時,全詩便理所當然的輕鬆,毫無憂愁。詩中的一大部分是詩人的聯想,並不現實,卻也不讓人覺得有空虛之意。巧妙的聯想反而為“寂靜”的詩作平添了幾分“俏皮”,也可謂是恰到好處。

雖只描寫了一幅“夜賞月桂圖”,卻讓我們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賞桂,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節的重要活動,使得詩的節氣撲面而來。

如此的好詩,讀了心清氣爽,也不禁對古人的中秋佳節浮想聯翩。

賞析二

“玉顆珊珊下月輪”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來似的場景,交待了詩人所處的時間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詩是充滿了輕鬆,了聯想的基調。

“殿前拾得露華新”詩人撿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顏色潔白而新鮮,闡述了詩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詩人此時在人生道路上是順暢的。

“至今不會天中事”通過傳說透露出了詩人對桂花的憐惜,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闡述了詩人是熱愛自然,憐惜自然的。

“應是嫦娥擲與人”感歎到桂花飄落是因為傳說中的嫦娥撒下來給予眾人的吧,通過豐富的聯想,烘托出詩人是擁有包含萬事萬物的心境的。

這首絕句描狀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潔如玉,映於月光更顯晶瑩,拾起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當是嫦娥撒於人間。全詩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綜合此詩,神話傳說中吳剛學仙有過,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其樹隨砍隨合,所以必須不斷砍伐,卻始終砍不倒這棵樹。但此詩並不如其它描寫中秋詩作一般淒涼,凋零,或是額悵、哀綿,全詩給人的感覺是輕鬆自在,毫無憂愁的。雖只描寫了一幅“夜賞月桂圖”,卻讓讀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賞桂。內容是詩人的聯想,卻不讓人覺得有空虛之意。巧妙的聯想反而為“寂靜”的詩作平添了幾分“俏皮”。不禁讓人對古人的中秋佳節浮想聯翩。

本文標題: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3150682471163
相关資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如何表現別離思聚之情的?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歎有神
標籤: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望月 讀書 文化 詩歌 桂花
《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該如何賞析?其創作背景是什麼?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一點微酸已著枝。歲暮風寒,百花尚無消息,只有梅花綴樹,葳蕤如玉。本詞寫於蘇軾任杭州通判的第四年即熙寧七年初春,是作者與時任杭州知州的楊元素相唱和的作品。詞中通過咏梅、賞梅來記
標籤: 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梅花 南鄉子 文化 讀書 顧隨
《倦夜》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翻譯呢?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蘇軾《倦夜》中的前四行詩,在藝術上可與李白《靜夜思》媲美。就如《倦夜》這首詩,如若粗心讀之,或會以為是柳詩,但稍加用心則會發現,這樣的詩,只有宋人,只有蘇軾才能寫出。而《倦夜》則實不然,它不是
標籤: 倦夜 蘇軾 柳宗元 文化 讀書
《江神子·黃昏猶是雨纖纖》該如何鑒賞?作者又是誰呢?
黃昏猶是雨纖纖。江闊天低、無處認青簾。昨日黃昏時,天上飄灑的還是纖纖細雨,次日清晨醒來打開窗簾,卻發現大雪差不多快要和屋簷齊平了。《江神子·黃昏猶是雨纖》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十二月。
標籤: 蘇軾 陶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