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抓到漢朝俘虜之後,匈奴為何不殺還要給他們娶老婆

比如說戰國便有了大敵匈奴,甚至為了抵抗他們的南下入侵修建長城。匈奴人如果抓到漢族俘虜,不僅不會殺害他們,反倒是投其所好,賞賜本族美女和生產資料,讓他們定居在匈奴。

還不知道:為何匈奴抓到漢俘不殺,反而賜給本族女人?的讀者,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在我國的古代封建王朝時期,說起對政權威脅最大的,便是經常讓統治者頭疼的北方遊牧民族。比如說戰國便有了大敵匈奴,甚至為了抵抗他們的南下入侵修建長城。

時間來到漢朝,漢高祖想要正面硬剛,直接帶領軍隊一路北上,沒想到卻沒有取得任何好處,最後只能用和親的管道來穩定漢朝和匈奴的關係。

看到這裡也許會覺得是因為匈奴异常强大,所以中原的政權才不敢一舉殲滅。但事實並非如此,匈奴雖然驍勇善戰,但實際上只是個小角色,奈何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的原因,讓中原無法對他們下狠手,只能一直採用牽制為主的政策。

而且匈奴也是相當的聰明,並不想著惹惱中原政權。匈奴人如果抓到漢族俘虜,不僅不會殺害他們,反倒是投其所好,賞賜本族美女和生產資料,讓他們定居在匈奴。當時的人們對這種行為多有不解,現在看來實在是高明至極!

實力不足渴望發展

匈奴自知打不過中原是因為自身原因,他們分析當時的差距知道自己跟中原政權比起來生產科技算是相當的落後。

就算自己的軍隊非常厲害,讓中原政權頭疼,但是生產跟不上那麼發展就會受到限制,長此以往根本不能取得最終勝利。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發展生產,尤其是作戰和生產都會用到的鐵器,必須儘快解決。

當時有一種說法叫做“一漢當五胡”,並不是士兵們力量和人數的差距,而是指的武器上的差距。之所以匈奴經常會傳出打勝仗的的消息,那是因為戰場一般都集中在草原之上,匈奴人有主場優勢。漢軍不熟悉地形又不擅長曠野作戰,這才吃了虧。

匈奴知道,自己想要擴大版圖,那就必須有精良的兵器和强大的生產能力作為後盾。於是他們想到了借鑒學習,希望能把漢朝的科技全部納為己用。

但是漢朝也不是傻子,再加上兩國常年交戰,怎麼可能把自己多年心血拱手相送,於是漢朝左思右想,便有了利用漢軍俘虜的想法。

威逼利誘收買人心

兩軍作戰的時候,各方都會俘虜一部分阿兵哥,漢朝和匈奴對待俘虜的態度可以說天差地別。在與漢軍的作戰過程中,只要漢軍抓到俘虜,基本都是就地斬殺,高層匈奴阿兵哥則會淪為奴隸,可以說被俘虜的匈奴人就沒有好下場。可匈奴人對待俘虜的態度就完全相反。

他們每次俘虜了漢朝的將士,不僅不會將其殺害,還會給他安排本族女子。很多漢朝將士知道肯定有猫膩,所以寧死不從,但也有部分人在匈奴人的威逼利誘之下選擇妥協,並在這裡紮根。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李廣的孫子,在作戰的過程中被俘虜,作為殺死無數匈奴阿兵哥的將軍,本以為在劫難逃,肯定會被虐殺洩憤。沒想到匈奴不僅沒有殺害他,匈奴王反倒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由此就可見,當時匈奴對於收買人心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

匈奴想的就是,將漢人同化成這裡的一員,讓他們娶匈奴的妻子,成為當地的一份子,自然就會將自己的所有技能傳授給當地人,從而促進匈奴的發展進步。

不得不說,如此手段,在現在看來實在高明。

多方發展終得成果

遊牧民族雖然養牛養羊的能力非常好,但是只要遇到惡劣天氣就得餓肚子,糧食一直是制約匈奴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他們才一直滋擾漢族百姓,伺機搶奪糧食。匈奴也認識到遊牧的不穩定性,看過漢朝的耕地以後更是堅持要選擇農業耕種提高糧食產量。

囙此在他們俘虜了漢人之後,第一想到的就是讓他們成為種植糧食的老師,將漢朝先進的農耕文化學習到手。實際情況也正如他們預想的,漢人的加入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耕種水准,也避免了餓肚子的情况。

除了農業的發展,還有兩項是在漢族俘虜到來之後有了飛速發展的,那就是畜牧業和冶鐵工藝。原本遊牧民族的畜牧業是有優勢的,但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在於瘟疫,匈奴信奉巫醫醫療水准非常低下。

漢朝的醫生改變了這一現狀,讓牲畜的死亡率下降,從而保障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其次是冶鐵工藝,驍勇善戰的匈奴阿兵哥卻沒有好的武器可用,就是因為不具備鑄造武器的工藝,現在有了漢人帶來的科技,作戰實力進一步提升。

不僅如此,遊牧文化的匈奴是一個由各大部落組成的文化形態,除非需要作戰,否則部落之間的交流並不强,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文化體系。直到漢人的加入,將自己的文化與當地的遊牧文化結合,最終促進了遊牧民族的文化大融合,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匈奴的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匈奴的人口數量在當時也非常稀少,《漢書》記載僅有漢朝一個郡縣的人口。恰好俘虜的漢族阿兵哥就能起到新增人口的作用,通婚後便會生兒育女,成為匈奴的後代。

剛開始還有對兩國混血孩子的歧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混血已經在匈奴成了普遍現象。再加上常年征戰需要有人口入伍參軍,這也大家認可了他們是匈奴人的身份。

小結:

就這樣,因為匈奴人發現自身短板,然後將俘虜作為自己的族人一樣對待,通過這種管道確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這些發展還是方方面面的,如人口、耕種、畜牧、醫療、冶鐵、文化都因為漢人的加入有了改變。可以稱得上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重要案例。

當然漢朝也沒有止步不前,他們學習匈奴的騎兵訓練以及作戰管道,加强自身的軍事實力。尤其漢武帝時期,更是大規模要是阿兵哥學習此種技藝。

不得不說從古至今,不管是個人還是政權都在不斷地學習發展,我們也應該永遠抱著一顆謙虛之心,不斷學習進步!

本文標題: 匈奴抓到漢朝俘虜之後,匈奴為何不殺還要給他們娶老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2891302705503
相关資料
長平之戰趙國慘敗,這件事情真的由趙括背鍋嗎
對趙國長平之戰的慘敗,真的應該怪趙括嗎?其實,早就有歷史學者指出,長平之戰的慘敗不能完全歸罪與趙括,他替人背了2千年的鍋,其實換別人結局也一樣。總而言之,趙括的失敗與秦王的狠辣,趙孝成王的失策和白起的突出,密切相關。如果真要說長平之戰,趙國
標籤: 長平之戰 趙國 趙括 白起 歷史 三國
諸葛亮是想做權臣嗎,諸葛亮為何遲遲不把權力交給劉禪
也許也是因為此事,劉禪一直對諸葛亮頗有怨言,甚至還恨上了諸葛亮。並且指出諸葛亮掌管蜀漢大權,依靠軍隊做權臣。由此可見劉禪對諸葛亮雖然有些不滿的地方,但他還是比較敬重諸葛亮的,他也知道諸葛亮不是一個有野心的權臣。
標籤: 諸葛亮 劉阿鬥 三國 權臣 蜀國
曹魏和東吳都能多次恩赦,諸葛亮為什麼卻很少做這種事情
所謂“赦”,即免除刑罰,大赦天下只是其中一項;此外還有“曲赦”,即赦免部分地區罪犯的刑罰。兩漢以來,儒學大興,據相關統計,兩漢共赦218次。諸葛亮氣度恢宏,世所共知,可他又為何要這麼做呢?
標籤: 諸葛亮 三國 曹魏 劉阿鬥
明朝滅亡後其他人在做什麼,為什麼只有朱三太子在反清複明
對明朝滅亡後,為何只剩朱三太子反清複明?真正的太子哪去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老資料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不過,在雍正乾隆時期,“朱三太子”只是被反清複明者當成一個反清的精神符號利用而已。從此,江湖上只留有“朱三太子”的威名,而反清
標籤: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明朝歷史 朱三太子 歷史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