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時期的政局是什麼樣?是秦朝滅亡的原因嗎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唐朝初年的蕭瑀也認為“三代封建而長久,秦孤立而速亡”。黃宗羲也認為,自秦以來,有亂無治,甚至夷狄滅國,“是廢封建之罪也”。秦朝末年的政局的發展是按著兩條線索發展的。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下麵由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人們歷來認為:秦興於法家,亦亡於法家。

如陸賈就認為:“事逾煩而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亟故也。”

制度說的代表有班固和蕭瑀等人。

《漢書》有言:“秦訕笑三代,竊自號為皇帝,而子弟為匹夫,內無骨肉本根之輔,外無尺土籓翼之衛”。

唐朝初年的蕭瑀也認為“三代封建而長久,秦孤立而速亡”。

黃宗羲也認為,自秦以來,有亂無治,甚至夷狄滅國,“是廢封建之罪也”。

明末清初直到近現代,學者們對制度日益關注,而且重點不在於思考秦亡,而是一般性討論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關係,眼光也不再局限於分封建和郡縣制。

當代有的學者則借用考古學及新出土的簡牘資料不斷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這段歷史,從而得出不少新的認識。

1、從思想文化方面分析的有:

趙昆生從秦朝的社會控制指導思想角度分析,認為秦王朝的失誤就在於沒有完成社會綜合中的規範化和秩序化。

其根本就是沒有建立統治中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相互依賴、相互信任的和諧機制。

李慧娟認為秦朝以法家思想為指導思想,而法家思想崇尚殘暴,推崇權術,實行君主專制,嚴刑峻法,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至秦朝滅亡。

而徐衛民撰文中糾正了法家思想導致秦朝速亡的傳統說法,認為秦的速亡是秦始皇過度的賦稅徭役和用人不當造成的。

2、從階級鬥爭的觀點上分析的有:

李治亭等學者認為是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激化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3、從制度方面分析的有:

我糾錯措施,專制權力膨脹,促使秦統治者統治人格發生裂變,逐漸背離法家治國理念,這些偏差導致秦朝許多重大政策失誤,導致秦二世而亡。

高專誠試從秦朝的政治革新和法治建設與秦朝的行政管理和法律實施的比較中做出一種新的分析。

宋立恒認為翦伯贊《中國史綱要》中的“急政說”提法是有道理的,與“急政說”的不同所在,認為統一後的秦王朝所以“急政”,是建立和維護新型的社會體制別無選擇的選擇。

4、從其他新角度分析的有:

劉潤堂從新的角度分析說:秦統一六國後,迅速統一行政體制,文字、貨幣、度量衡。

這些舉措雖然是歷史的進步,但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這些措施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激起了人們的反抗。

簡單的說,學者們多從政治、軍事、經濟、思想文化等角度來分析,都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這些觀點中,暴力執政說膚淺而實在,制度說最深入,卻不著邊際。

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我們從歷史中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正面經驗或反面教訓,很難有深層的思想覺悟。

我認為,要探討秦朝滅亡的原因就必須從秦末的政局中去觀察。

我這裡說的“秦末”,指的就是秦始皇死亡(西元前210年)到的秦朝滅亡(西元前206年)的時期。

在這短短的幾年中,是秦朝多年在各方面積累下來的滅亡因素的總清算的時期。

秦朝末年的政局的發展是按著兩條線索發展的。

一條線索是封建統治階級與殘存六國舊貴族勢力的對立鬥爭,同時還有封建地主階級內部的分裂衝突。

最後使得當權的貴族大地主集團的勢力失去了支持者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孤立地位,不得不被起義浪潮所淹沒。

另一條線索是由全國性的農民運動所引起的社會危機,使統治階級陷入了混亂,加上貴族大地主的殘暴統治,使社會的中下層等級陷於破產和流亡。

秦朝的最高統治者成為了政治上的“獨夫”,一部分政治勢力離開了他,甚至以部分勢力轉向了起義。

當然也有一部分勢力對“獨夫”和起義勢力保持了中間觀望的態度。

二:秦朝以一種征服者的姿態對待原六國後代,六國舊貴族勢力反秦

秦王朝自從它建立開始,就面臨著兩對突出衝突:

一是農民與地主階級及其封建朝廷之間的衝突。

二是統一的封建國家與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之間的衝突。

前者是公開的基本衝突,後者是以前者為掩體的潜在衝突。

六國殘餘勢力與秦王朝的對立,在某些時候和某種程度上,它甚至超過了基本衝突。

它的鬥爭形式,是利用並混淆基本衝突,發洩自己的仇恨。

兩對突出衝突的鬥爭起點是一致的,即都是要推翻秦王朝。

但是,它們的終點根本不同。前者旨在推動歷史前進,後者是圖謀恢復舊貴族失去的統治天堂。

秦王朝是在統一六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秦滅六國只是剝奪了六國統治者的統治權,但是並沒有消滅他們殘餘勢力。

秦始皇曾經採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六國舊貴族分裂割據勢力的反撲。平毀六國軍事要塞,徵收全國武器,“銷以為鐘練,金人十二”。

秦對戰敗的六國舊貴族勢力的態度表現出的是一種征服者的優越感,並未進一步做疏導、改造工作,沒有能够消除他們積恨,化解消極因素。

三:封建君主濫用權力,統治階級內部的衝突和分裂

第一,統治階級內部存在著權力和利益分配上的衝突。

秦朝的政權本質上仍然是家族政權,通過建立垂直的政權體系,把國家管理變為皇帝直接負責制,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他一個人手中。

秦始皇貪權、集權,把所有大權都抓在自己手中,既不實行分封,也沒有適當分權,不僅引起整個統治集團的不滿,而且連他的家族都與他疏遠,呈現出孤立無輔、離心離德的態勢。

第二、秦二世胡亥矯詔纂加速了統治集團的分裂。

秦始皇統治晚期社會矛盾已經激化,那麼其繼立者的首要任務就是修正或改變不利於統治的方針政策,緩和社會矛盾。其次是協調統治集團內部關係,加强統治力量。

四:文化專制,激起知識份子的反抗

秦統一全國之初,丞相李斯即對秦始皇說,一般人總是根據過去的典籍記載來攻擊現時的政治,散佈不滿言論,這對統治極為不利,必須嚴禁。

他建議把可以作為誹謗朝政的理論根據的書籍,一律焚毀。秦始皇接受了他的建議,下令焚書。

焚書之後,一般儒生對秦始皇的這種做法極為反感和不滿,暗地裡多有非議。

秦始皇對儒生的不滿和責備非常震怒,認為他們妖言惑眾,於是在焚書的第二年,將460個儒生活埋。

秦朝的文化專制使戰國開始的百家爭鳴和學術文化蓬勃發展的局面遭到摧殘,使思想文化專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嚴重戳傷了知識份子參政的積極性,阻塞了言路。

知識份子對秦王朝的統治喪失了信心。國家已經外强中幹,而無人敢言。殊不知這僅僅是防民之口,卻未防民之心,甚而使人民積怨更深。

並且,這一文化政治對知識份子的打擊尤為嚴重,激起了士人的極大不滿。

這些知識份子在後來的反秦滅秦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濫用民力,嚴刑酷法,民心盡失,群眾反秦

戰國時期,連續數百年的購並戰爭給群眾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秦始皇的統一,使廣大百姓看到了過太平日子的希望。

但是,秦王朝建立後,不僅未讓國家和人民經過必要休養生息,恢復元氣,而且馬上在這凋零、殘破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戰爭動員和勞役徵發人民不願接受如此重的賦役。

統治者便通過嚴刑峻罰來推行,史稱秦法多如牛毛而密如凝脂,對群眾處處約束。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耦語者弃市”,秦朝刑罰嚴酷並實行連坐,以至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因施行劓刑,而“劓鼻成車”。

在全國百姓的受刑範圍上,秦朝是空前絕後,在施刑的殘酷程度上,也是令人瞠目。

六:結束語

有評論提出一個客觀的原因,“經過幾個世紀的血腥戰爭,當秦突然從諸侯國發展成帝國時,它承擔的任務太多,根本不能在如此短的時期中完成。”

並提到了《史記》中記載的糧食價格,暗示當時的經濟幾近於崩潰。

秦雖然征服了六國土地,但是並沒有征服六國民心,六國被滅得不服。

這一點楚國尤其明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在秦始皇統治時期秦王朝的統治根基就不穩固,秦朝末年只是各種衝突衝突的總爆發時期。

在秦朝末年,如果統治者根據當時的國內政治環境能及時調整統治策略,即安撫六國舊貴族,休養生息,愛惜民力,皇位正常接班等等,那麼秦王朝的統治也許真的可以從一世乃至萬世。

但是歷史是沒有假設的。

秦末統治者放弃了這個修正錯誤、緩和衝突的機會,而是對待六國舊貴族勢力採取高壓政策,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政治,對人民狂征暴斂,嚴刑酷法,濫用民力,導致民心盡失。

秦末統治者的種種倒行逆施,激化了社會矛盾,失去了各種勢力的支持,統治者成了政治上的獨夫。

凡此種種,秦二世而亡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本文標題: 秦朝末年時期的政局是什麼樣?是秦朝滅亡的原因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2718589148803
相关資料
年羹堯到底是怎麼死的?雍正是如何看待他的?
年羹堯在清朝歷史上,可以說算得上一號人物,官拜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還賜一等公爵,可以說他一生的成就確實很輝煌,但是他的死卻也有些傳奇。雍正二年,給他一共定了九十餘條罪狀,隨便一條都足以給他定死罪。隨便一項都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故只有死路一
標籤: 年羹堯 雍正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清朝歷史
雍正為什麼要將年羹堯的兒子過繼給隆科多呢?
年羹堯是雍正皇帝的寵臣,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他有3個兒子,即年熙、年富、年斌。年熙生於1699年,他母親是清朝大詞人納蘭性德的女兒。雍正皇帝發現年羹堯的八字裏有父親克兒子的災禍,“刑克長子”,就想了一個化解的辦法。年熙過繼給
標籤: 年羹堯 雍正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清朝歷史
古代皇宮中的妃子為什麼大多數都生不了孩子,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中國古代皇帝的後宮多是佳麗三千,各式各樣的女子都有,許多女子進入後宮之中被家族委以重任,她們要奪得皇帝的寵愛為皇帝誕下子嗣。中國歷史上不少皇帝後宮嬪妃眾多孩子卻不多,許多嬪妃的孩子在出生後很快就會夭折,對於這一事實許多人會疑惑。
標籤: 歷史
司禮監是怎樣一群人?為何能干預朝政?
成化以前宦官的權力主要表現之一,就是利用司禮監干預朝政宦官組成的機构為內府衙門。在宦官二十四衙門中權力最大、最值得重視的是司禮監。明朝在制度上所規定的司禮監的地位和職掌,必然使其成為淩駕於內閣之上的機构,使宦官得以干預國家大政,進退大臣。
標籤: 太監 司禮監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歷史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