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丕最終對東吳發動了進攻,而沒有趁勢進攻蜀漢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晋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夷陵之戰蜀漢慘敗,曹丕為何不趁勢滅蜀,反而進攻剛剛取勝的東吳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如上所述,個人認為正是由於以上四點原因,才使得曹丕最終對東吳發動了進攻,而沒有趁勢進攻蜀漢。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晋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夷陵之戰蜀漢慘敗,曹丕為何不趁勢滅蜀,反而進攻剛剛取勝的東吳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原因之一:曹丕南下並非想要滅國,而是為了奪取荊州

夷陵之戰爆發之時,北方的曹魏剛剛經歷了一場劇烈動盪,此時的曹丕剛剛穩定內部,根本無力發動一場滅國之戰,這也是其為何長期按兵不動的主要原因,他的戰略目標只是為了奪取荊州,從而為未來南下做好準備。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於該年正月病逝,其子曹丕繼位魏王。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漢獻帝禪位,曹丕篡漢稱帝,是為魏文帝,漢朝至此滅亡。正如《晋書·宣帝紀》中所說“魏武薨於洛陽,朝野危懼”,雄踞北方的曹魏,在曹操病逝、曹丕篡漢之後,發生了劇烈動盪,臧霸所部和青州兵的擅自離去,便是一個極為危險的訊號。

此後,曹丕逐步將軍中的骨幹替換成了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等,曹丕這才算坐穩了位置。不過,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張掖郡人張進挾持太守在酒泉反叛,到了黃初二年(221年)十一月,治元多、盧水、封賞等諸胡又在河西作亂,雖然這兩次叛亂均被曹真平定,但足見曹魏的動盪。

囙此,當夷陵之戰爆發之時,由於曹魏內部尚不穩定,曹丕實際能够動用的軍隊並不多,囙此他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滅掉哪國,目標仍是為了爭奪荊州,從而為將來南下做準備,這點從其之後的進攻,以及曹丕親自坐鎮南陽便可看出。囙此,荊州最後落入誰的手中,誰便是曹丕進攻的對象。

原因之二:主力軍隊已經東移,臨時調整根本來不及

赤壁之戰後,曹操見南下無望,此後便開始將戰畧重心轉向西北,因而從建安十六年(211年)開始,曹軍主力便來回折返於西凉和中原兩線。

尤其是漢中之戰以後,曹魏其中一支主力便始終駐紮在陳倉、長安一線,其中曹真都督雍州及凉州諸軍事,張郃則坐鎮陳倉一線,而曹操去世之後夏侯尚又帶著中原之兵護送曹操靈柩返回鄴城安葬。

而當夷陵之戰爆發之後,曹丕便已經開始將各路軍馬向東線集結,因而當曹丕進攻東吳時,駐守西線的曹真、張郃和護送靈柩的夏侯尚,以及曹休、曹仁、張遼等主力戰將全部出現在了戰場,可見彼時的曹軍主力已經東移。

夷陵之戰持續時間雖長,但基本以對峙為主,最終決戰的爆發極為迅速,在資訊流通不暢的古代,當曹丕得知劉備兵敗,再想在西線集結大軍進攻蜀漢,這是不現實的。更何况,曹丕也擔心東吳趁勢滅了蜀漢,倒是雙方南北對峙,自己的優勢將蕩然無存,囙此他必須要拖一拖東吳的後腿。

原因之三:蜀漢主力雖然慘敗,但魏延軍團仍駐守漢中

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之後,魏延便率領軍隊長期坐鎮漢中,在他的經營之下,蜀軍在漢中的防線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我們常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漢由於特殊的地理因素,想要調集大軍進攻,通常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從荊州南郡西進,要麼從西線攻佔漢中進而南下。如今荊州已經落入東吳手中,曹魏想要滅掉蜀漢,就必須將軍隊集結於西線,奪取漢中後再謀取益州。

然而,夷陵之戰爆發時,劉備雖然徵調了蜀漢主力,但駐守漢中的魏延軍團,卻並沒有隨從出征,目的便是防範曹魏趁機奪取漢中。而在魏延的長期經營之下,曹魏方面想要奪取漢中,其實並不容易,至少短期內根本無法做到。

囙此,在漢中的魏延軍團仍然留守的情况下,曹丕根本沒有必要重新調整部署,再調集軍隊去從西線進攻漢中,進而謀取益州。

原因之四:攻蜀極可能促成孫劉聯盟,攻吳則不存在這層因素

夷陵之戰後,蜀國的確遭受了重創,但也正因如此,如果曹魏悍然發動滅蜀之戰,蜀國在無法抵抗的情况下,極可能摒弃前嫌重新與吳國結盟。

而對於東吳來說,孫權只要不是傻子,就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曹魏去滅掉吳國,一旦曹魏戰畧重心移向西線,即使蜀漢不主動求和結盟,東吳也肯定會趁機北上。事實也是如此,同年十二月孫權便主動派人前往白帝城求和,蜀、吳兩國重新通好。囙此,只要曹魏進攻蜀漢,便極可能要面臨兩線作戰的難題,這是曹丕不願看到的。

而如果進攻東吳,蜀漢由於關羽死於東吳之手,再加上剛剛遭遇夷陵慘敗,再加上從戰畧全域考慮,蜀漢也不希望看到一個更加强大的吳國,囙此根本不會出兵救援吳國。事實上也是如此,當東吳初期遭遇進攻,局勢極為不利的情况下,蜀漢根本沒有出兵相救。

如上所述,個人認為正是由於以上四點原因,才使得曹丕最終對東吳發動了進攻,而沒有趁勢進攻蜀漢。至於曹丕被孫權欺騙,一怒之下進攻東吳,那不過是個開戰的藉口罷了。事實上,如果不是曹軍突遭瘟疫,曹魏很可能在此戰中取勝。

本文標題: 為何曹丕最終對東吳發動了進攻,而沒有趁勢進攻蜀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2200104971662
相关資料
劉備白帝托孤時,對諸葛亮說的“君可自取”是什麼意思?
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白帝托孤時劉備對諸葛亮說“君可自取”,真的在暗示諸葛亮自立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這種說法認為,“君可自取”的“取”字,便是取而代之的意思。
標籤: 劉備 諸葛亮 劉阿鬥 荊州 三國人物 三國
劉備統率三萬大軍進入益州,曹魏與東吳為何沒封锁?
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劉備奪取益州花了三年時間,為何曹操和孫權卻都沒有封锁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此舉無疑給了劉備進入益州機會,但此時的劉備還缺乏一個進攻益州的藉口。在劉璋的邀請下,劉備親自統率三萬大軍進入益州,一路暢通無阻
標籤: 劉備 孫權 曹操 三國 曹魏 劉璋
蜀漢即使一度發展至巔峰,為何始終是最弱的那一個?
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劉備擁有智者相扶,又有猛將相助,為何到最後還是未得天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綜上所述,縱觀整個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蜀漢即使一度發展至巔峰,但與曹魏和東吳比起來,卻始終是最弱的那一個。
標籤: 劉備 荊州 三國 蜀漢五虎將 曹魏 曹操
諸葛亮對於天下局勢的分析很對,劉備為何還是失敗了?
由於諸葛亮提出《隆中對》是在建安十三年初,我們不妨便來看看此時的天下局勢。囙此,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其實並沒有問題。正如前文所說,諸葛亮對於天下局勢的分析,以及為劉備提供的戰略規劃,不僅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可以說是最佳的選擇。
標籤: 劉備 諸葛亮 孫權 曹操 荊州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