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東漢末年蜀漢名將,是“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220年),字漢升,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本為劉錶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黃忠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三國演義》裏,劉備稱漢中王后,將其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黃忠(?-220年),字漢升(一作“漢叔”),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本為劉錶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諡為剛侯。黃忠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於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三國演義》裏,劉備稱漢中王后,將其封為“五虎上將”之一,而黃忠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為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初平三年(192年),荊州刺史劉錶出任荊州牧。黃忠被劉錶任命為中郎將,隨從其侄劉磐駐軍長沙攸縣(今湖南攸縣)。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揮師南下,劉錶病死。曹操降下荊州後,以黃忠代理裨將軍,仍然在長沙郡仕官,歸長沙太守韓玄統屬。

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與孫權組成聯軍大敗曹操軍,曹操北歸。劉備趁機佔領荊州,率領趙雲等南征長沙四郡。黃忠跟隨韓玄向劉備投降。

收川立功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經益州牧劉璋部下法正作嚮導,進駐葭萌關(今四川廣元),黃忠隨軍行進。

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與劉璋决裂,黃忠與卓膺率兵自葭萌關向成都進兵。劉備先引兵到關中,後與黃忠軍隊會合。黃忠在戰鬥中,常衝鋒陷陣,勇毅冠絕三軍,一路攻到涪城。劉璋派遣部將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前來阻擋,都被擊敗。黃忠追隨劉備進攻綿竹,綿竹守將李嚴、費詩等先後投降。

建安十九年(214年),黃忠隨同劉備率軍進圍成都。數十日後,劉璋投降。劉備進入成都後,論功行賞,任命黃忠為討虜將軍。

定軍揚威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駐陽平關(今陝西陽平關),在漢中與曹操軍隊對峙。黃忠隨同劉備出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率軍與夏侯淵交戰。當時,夏侯淵派張郃去守護東圍鹿角,自己率兵守護南圍鹿角。張郃的軍隊在東圍鹿角遭遇劉備的進攻而作戰不利,夏侯淵便派兵去救張郃,以至於跟隨夏侯淵在南圍鹿角的曹軍將士僅剩四百人,但這四百人都是曹軍精銳。黃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穀,將夏侯淵斬殺於南圍鹿角。曹軍失去主帥,軍中擾擾,三軍皆失色。黃忠趁機進攻曹軍大營,大敗曹軍。同年,劉備稱漢中王,任命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然而,鎮守荊州的關羽一直是剛而自矜,在得知黃忠被拜為後將軍時,關羽憤怒的罵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經過費詩的勸解,關羽才消解了怒火。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黃忠去世。有一子黃敘,英年早逝,無後。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後主劉禪追諡黃忠為剛侯。

本文標題: 黃忠,東漢末年蜀漢名將,是“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2027375753945
相关資料
乾隆死後為什麼選擇和令妃合葬,兩人是真愛嗎
對乾隆皇帝死後,為何要選令妃合葬?於是死活不同意,並以“斷發”為威脅。不立令妃為後,也是一種保護。不立令妃為皇后,表面上看是乾隆對令妃不公,其實正是乾隆對令妃滿滿的愛。乾隆四十年正月,令妃因病去世,享年只有49歲。他在東陵等待了二十年之後,
標籤: 乾隆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斷發 清朝歷史
三國時期蜀相費禕都做了什麼?功勞可比諸葛亮
眾所周知諸葛亮對費禕可謂是非常之器重,那麼三國時期蜀相費禕都做了什麼?在諸葛亮死後,費禕使蜀漢人民安居樂業,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在費禕看來,自己和薑維等人都不如蜀漢丞相諸葛亮,而且在才能上存在非常明顯的差距。費禕一再堅決反對魏國和諸葛亮派往
標籤: 諸葛亮 費禕 蜀國 三國 薑維
郭崇韜屢立奇功,為何卻落得被滅門的下場呢?
古代因為遭受猜忌而被君王誅殺的名將數不勝數,而在局勢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這種情況更是嚴重。而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也是如此,他曾經屢立奇功,可最後卻落得被滅門的下場,他就是郭崇韜,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講講他的一些故事。之後,在郭崇韜的建議下,李存勖
標籤: 李存勖 郭崇韜 歷史 唐朝 五代十國
嘉慶曾問和珅貪錢的理由,和珅給的回答讓嘉慶無話可說
眾所周知在乾隆時期,和珅權傾朝野,嘉慶皇帝很長一段時間內並無實權,終於有一天,嘉慶帝忍不住了,直問和珅:“你貪這麼多錢,用得完嗎?”隨後,和珅給的回答讓嘉慶無話可說。那麼和珅說了什麼話讓嘉慶閉嘴不言的呢?據說,抄家之時,發現和珅的資產有二千
標籤: 和珅 嘉慶 清朝 歷史 乾隆 清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