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李淵退位前都說了些什麼?最後靈驗了嗎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淵最終下詔禪位李世民,自己陞級為太上皇。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憤憤說出14個字送給李世民,李世民滿不在乎並暗自嘲笑,結果16年後卻字字應驗。那麼,李淵究竟說了什麼,16年後又發生了什麼,這一切得從玄武門之變說起。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淵最終下詔禪位李世民,自己陞級為太上皇。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曹植《七步詩》(版本一):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和詩人曹植自身處境艱難,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自古以來,皇權鬥爭的厲害程度,比螢幕上宮廷大戲裏所演繹的還要殘酷,弑父奪比特,骨肉相殘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都是為了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皇位。

居高臨下、掌管一切、萬人之上、一統江山……這等誘惑讓無數有能力的豪傑前赴後繼。歷朝歷代,權力爭奪、黨朋之爭、骨肉相殘,一幕幕殺伐紛爭,在宮廷內外不斷上演。這裡不單單有外人之間的生殺予奪,更有親情骨肉之間的相愛相殺。曹植這首詩,表達的正是對親情相殘的無奈與控訴。

在大唐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一次著名的弑兄奪比特的慘案——玄武門之變。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一本記載史實的書,後人評說主人公時難免境遇不同、觀點有別。唐太宗李世民開創大唐盛世,治國有方,實屬一代明君。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卻遭人鄙夷,逼迫父皇李淵退位,殺死長兄李建成,霸佔弟媳等等,這些又讓李世民背上了千古駡名。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憤憤說出14個字送給李世民,李世民滿不在乎並暗自嘲笑,結果16年後卻字字應驗。那麼,李淵究竟說了什麼,16年後又發生了什麼,這一切得從玄武門之變說起。

01

一句應景的承諾,李世民卻走了心

唐代,作為中國封建歷史階段較為重要的朝代,其國力强盛、萬國來朝的輝煌,讓後人為之驕傲,而在權力中心不斷掀起的腥風血雨同樣讓人感慨萬千,繁華的背後,大唐的皇權鬥爭一樣沒有擺脫骨肉相殘的時代宿命,或許,這也是上天對於李氏王朝當年騎兵謀反得天下的一種懲罰罷。

玄武門之變的爆發並非偶然,說到底李淵才是始作俑者,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淵在興兵打天下之初,為了闖出一片江山,他讓驍勇善戰的二兒子李世民全力以赴,並允諾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是等唐朝真正建立後,李淵卻食言了。

眾所周知,中原王朝在皇位繼承上,實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制”。如果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必定會招致嫡長子李建成的不滿,也會招來群臣的反對。李建成雖然沒有李世民勞苦功高,但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也出了不少力。出於大局考慮、為了新政權的穩定,在權衡利弊之後,李淵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再說李建成,他知道弟弟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對於手握重兵的這個弟弟他非常忌憚,為了穩坐太子之比特,李建成决定聯合三弟李元吉一起排擠李世民。而李世民對於自己未能如願當上太子早有不甘,所以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聯手制衡表示不滿,當然他也不甘示弱,隨時準備迎敵。

與此同時,李淵也深感對不住李世民,隨著秦王李世民在外屢立軍功,李淵對他的封賞也越來越厚。李世民先後擔任了唐朝的司徒、尚書令和中書令等職,後來實在沒有可封的,李淵便為他獨創了“天策上將”這一職位,統管全國軍事,地位在諸王之上。

可以這麼說,除了太子李建成之外,就屬李世民權力最大了。所以對於李淵的這波操作,無疑又挑動了太子李建成敏感的神經。

一來二去,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間的衝突正在暗中陞級,稍有差池,一場宮廷政變就會迅疾爆發。而這一切,李淵似乎還未察覺。

02

玄武門之變,高祖留下14字“魔咒”

該來的還是來了。

李世民手握雄獅,父親李淵對二弟又是如此器重,地位無以復加,若說李世民先下手的話,李建成的太子之比特被推翻,將不費吹灰之力。此時,李建成的心跳加速了。

既然貴為太子,其身後除了李元吉的助陣,也有一幫文臣武將在鼎力支持,即所謂的太子党。在這幾股力量的加持下,太子李建成準備消除這個讓他夜不能寐的隱患李世民。而這一切,對於洞悉軍事謀略的李世民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他早已從眼線那裡得到第一手資料了。宮鬥大戰一觸即發。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設下伏兵。由於玄武門守將是李世民早就安排到李建成身邊的“暗子”,所以李建成並不知道其中內幕。

而當李建成與李元吉騎馬來到臨湖殿時,才發現氣氛不對。當他們準備掉頭折回時,為時已晚,李世民已經帶人殺到。

李世民親自張弓搭箭射死了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則被尉遲恭射殺。為防止父皇李淵調集人馬,李世民又派尉遲恭前去控制李淵。玄武門之變,一次親情的獵殺,政變中最痛心的莫過於他們的父親李淵。雖然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成器,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李淵心中悲痛萬分。

據《資治通鑒唐紀》記載和民間野史等相關文獻記錄,當李淵得知玄武門之變後,非常震驚,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自己的皇位不保,而是想到長子李建成的5個兒子和四子李元吉的5個兒子,李淵之所以很痛快地答應退位並把權力交給李世民,就是為了保住這十個孫子的性命。但李世民想到的是斬草除根,為了不給自己留下後患,他完全不顧父親的哀求,派人迅速殺害了這十個侄子。這其中最小的李承度當時還只是個繈褓嬰兒卻依舊難逃李世民的魔掌。

李淵對自己充滿了悔恨,也對李世民的殘忍心狠十分震怒。萬念俱灰的李淵怒視李世民撂下14個字:“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複如是!”

很容易理解,李淵的意思是,今天你殺我的子孫,他日你的子孫也會重蹈覆轍,自相殘殺。對於父親的警告,李世民不屑一顧,而且暗自嘲笑。殊不知,等待他的將是字字應驗、歷史重演。

03

天道輪回,歷史重現

有道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李世民對於李氏宗親的殘害真的是令人髮指,而他也不曾善待過自己的父親李淵,由此,李世民在日後經受後代相殘的苦楚也就顯得理所應當,更有些血債血償的意味。

16年前,李世民對父親李淵的這14字“魔咒”沒有放在心上,未曾想16年後的今天卻字字應驗,報應不爽。

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為他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為大兒子李承乾,四兒子李泰,九兒子李治。其中大兒子李承乾在他8歲時候,便已經被封為太子,李世民對他寄予了厚望。這一切看似風平浪靜,可背後卻暗流湧動。

貞觀十六年,太子李承乾發現自己的弟弟李泰有爭奪皇位的野心,於是想要模仿自己的老爹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做法,派人前去暗殺,但沒有成功。失敗後的李承乾又企圖逼迫李世民退位,但“逼宮”計畫還未實施便走漏了消息,事情敗露後,李世民最終把李承乾充軍發配黔州,沒過兩年李承乾便去世了。

李承乾死後不久,李世民的三子李恪,五子李佑,六子,七子等先後因為謀反的罪名先後被殺害。這麼算來,李世民一共14個兒子,最後活下來的也只是高宗李治和被過繼出去的李福。

看著自己的骨肉相殘,不知道李世民作何感想,當年父王留下的14個字,果真在自己的身上得到應證,也許此時此刻,他才能體會到當年六旬老父留下14字遺言背後深深的絕望吧。什麼叫“上行下效”,此時此刻李世民的理解可能更加入木三分。

以李世民為代表的李唐家族,的確為整個中華歷史作出了濃墨重彩的貢獻,但不可否認,無論是貞觀之治還是後來的大唐盛世,都無法掩蓋李氏王朝內部因皇權紛爭付出的血色代價。

大唐王室的勵精圖治是老百姓的幸運,而血雨腥風的權力爭鬥同樣是大唐王室的悲哀。或許,這一切都是源於李淵為李世民留下的14字遺言後,上天對於李氏王朝的無情懲罰吧,而李世民在面對自己的皇子手足相殘時,或許對自己曾經的行為感到悔恨可也都為時已晚了。

本文標題: 歷史上李淵退位前都說了些什麼?最後靈驗了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1940965743162
相关資料
楊堅也曾親赴“鴻門宴”,他是如何脫身的呢?
很多人對“鴻門宴”這個詞並不陌生,這個故事的原型是劉邦和項羽之間故事,然而歷史上還有一次“鴻門宴”,這次鴻門宴發生在南北朝時期,那麼這次宴會的經過如何呢?最後楊堅也順利拿下了江山,並且結束了南北朝的混亂格局,可以說楊堅能够成大事並不是沒有原
標籤: 楊堅 鴻門宴 歷史 隋朝 突厥 鮮卑族
黃忠早年有哪些經歷?為何沒有相關記載呢?
蜀漢老將黃忠,五虎大將排名第四、三國二十四武將排名第七,箭術無雙,戰關羽不敗,七十多歲還能力斬曹魏名將夏侯淵。這麼出彩的武將,他年輕時的記錄卻是一片空白。在三國初期各種大事件中都沒有他的足迹,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聲明完畢言歸正傳。紀靈的出生
標籤: 黃忠 袁術 三國人物 三國 歷史 關羽
古代男人妻子死後,古人為什麼還要去亡妻的妹妹
古代為什麼很多男人選擇娶亡妻的妹妹,這個有什麼講究嗎?在兩個家族的聯姻當中,家裡的妻子去世後,男人為什麼會選擇娶亡妻的妹妹,這裡邊有什麼講究和好處存在。滕婚會使原親家關係不會疏遠。在最早的滕婚當中,是姐亡妹替。
標籤: 婚姻
趙雲有沒有後代?為何三國沒有相關描述呢?
在正史中關羽的兒子關興、張飛的兒子張苞是英年早逝的,沒能在戰場前線衝鋒陷陣。相反,趙雲的兒子倒是真的在和魏軍的作戰過程中犧牲了,為國捐軀。而要說到為何在演義中,羅貫中先生重點描寫關羽張飛的兒子,卻對趙雲的兒子沒有過多的描述,其實只要有三個原
標籤: 趙雲 張飛 羅貫中 關羽 三國 三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