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實力那麼厲害,秦王最後為何將他處死

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他為秦王四處征戰,最後卻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他的內心自然是非常悲凉的,他的自殺不是因為秦王要他死他才死,更多的是因為他心寒。那在眾人眼中並沒錯的白起,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讓當時的統治者秦昭襄王會如此狠心在最後要將他殺死呢?

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秦王為何要賜死功勳卓越的白起?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老資料網小編一起看一看。

西元前257年,白起死於杜郵,管道是被賜予自刎。在收到秦王讓他自殺的命令之後,白起先是非常的吃驚,覺得自己沒有罪。但是沉默良久後,他悵然說道:“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很多人都覺得那時候的白起是在懺悔,可實際上,白起說這話可能自嘲的意味更多一些。他為秦王四處征戰,最後卻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他的內心自然是非常悲凉的,他的自殺不是因為秦王要他死他才死,更多的是因為他心寒。

確實,白起貴為一代名將,他一生征戰沙場,為大秦開疆拓土,立下無數功勞,即便是屠殺數十萬人,也是出於為秦王,為秦國所考慮,這樣一個為國為王的人,按道理他沒有理由會被自己的王,在自己的地界賜死。

其實這連當時秦國本國群眾也想不太通,《史記》記載:“群眾也以白起死非其罪,無不憐之,深表懷。”這說明本國秦人也非常同情白起,因為他們覺得白起並沒有犯罪,甚至為了緬懷白起,還為其建造了祠堂來專門供奉他。

那在眾人眼中並沒錯的白起,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讓當時的統治者秦昭襄王會如此狠心在最後要將他殺死呢?裡面的緣由值得我們探討一下。

一、自身的性格使然

關於一個人物的性格,我們從史料為基點來看往往是最為直觀的,也是最能够感受到的。

長平之戰後,秦趙各自休整了一段時間,秦王改派王陵攻趙,但這次攻趙軍隊卻打了大敗仗,前線戰事逐漸吃緊,震怒的秦王於是想要徵調正在養病的老白起,面對秦王的旨意,白起卻堅決不受,並耿直的向其解說如今攻打秦國的弊端。

秦王在白起不出的情况下,只好派王齕為將功趙,但等來的依舊是大敗。而《史記》記載,白起在得知前線兵敗的時候,說了一句:“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這句話在白起看來或許是感歎加惋惜,但在這個時候耿直的說出來,在秦王看來嘲笑自己的意味恐怕就更重一些了,白起的這句話,無外乎火上澆油,加强了秦王對他的恨。

接著就有了“秦王聞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白起病可能是真病,畢竟上了年紀,但在這個時候又是這種耿直的稱病理由,沒有任何變通,不難免讓人覺得是對秦王的態度過於消極了。

而此時,前線又傳來失利,秦王自然更加不舒適,於是遷怒於白起的不作為,令其上路。白起這次終於是上路了,但卻一直拖延時間,沒有要急切動身的意思。

畢竟白起是個倔脾氣,自己認定的事,十頭牛都拉不回,他認定了打不得趙國,就肯定不回去,因為去了在他看來也是沒有意義的犧牲,這也終於讓秦王最終忍無可忍。

除此之外,往往統治者殺功臣都會擔心一件事,那就是將他們殺死,群臣會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而秦王之所以敢最終殺死白起,就是因為白起在群臣當中的名聲非常差。諸葛亮對於白起的評估非常的客觀,他說:“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

意思就是說白起非常善於打仗,但不善於經營人際關旭,其實從秦王殺白起這件事就能看出來,在應侯提出殺白起的建議之後,其他大臣沒有站出來反對,這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白起很少刻意針對過誰,但是他的情商非常感人,所以可能在無形當中得罪了不少人,在白起風光的時候無人提及這件事,但是在白起落難的時候眾人也沒有出來施以援手。

雖然白起或許有可能是對的,當時確實打不得趙國,但他如此耿直的拒絕秦王,不懂靈活變通,在秦王惱怒的是時候,去做一些火上澆油的事,而平時又不善於交際,與群臣關係比較僵持,這或許就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二、應侯的推波助瀾

當然,應侯或許也應該對白起的死負責。本來對於最終如何處置白起,秦王是始終猶豫不決,因為他雖然痛恨白起的行徑,但是白起畢竟是功臣,罪不至死。

但就在這時候,應侯站出來表示:“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這句話什麼意思呢?說白起這次去趙國打仗並不是出於真心,而是被迫前往,所以他非常不服氣,(對秦王)不滿意。是在聽了應侯的話,秦王這才决定將白起給賜死,其實要是沒有應侯在旁邊推波助瀾,白起或許有可能免於殺身之禍的。

不過也有人猜測應侯只不過是皇帝的傳聲筒,他只不過是把皇帝想說的話傳達給了大家,換句話說,皇帝本身就想殺白起,應侯卻背了黑鍋。

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覺得應侯只是為皇帝出謀劃策,可是在史書當中有著明確記載,白起和應侯之間是一直有衝突的,如果說這個衝突是因為一些小事,那兩個人只需要各退一步就能解决。

可是這個衝突是屬於早就有的分歧,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愈演愈烈,說明這不是小衝突,他們兩個都恨不得殺死對方,而應侯先這次抓住了機會,他自然是選擇給白起迎頭一擊。

三、後面深層次緣由:國家利益

當然了,能够做到秦王這個位置,雖然偶爾會因惱怒而失控一下,會有感情用事的情况,但很多時候他殺這樣一個功臣應該也會深思熟慮,權衡利弊的,所以我們也應該理性的分析裡面存在的更加深層次的緣由,比如從國家利益方面來考慮。當時在秦王看來,國家利益是什麼?無外乎兩點,一是對內鞏固統治,二是對外開疆拓土。所以我們從這兩方面來看看。

1、先說對內鞏固。我們在分析第一點的時候說到,白起曾有過多次抗旨不遵,自商鞅變法以來秦是最重視法律的,若秦王真對他寬大處理了,那麼國家之內這股不良的風氣就有可能會蔓延開來,秦王知道這種先河是不能開的,必定要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否則最後吃虧的肯定是他自己。秦王斬殺白起或許相當於是自斷一臂,不過這也成功保全了秦王的顏面還有秦國法度的嚴肅性,守住了王威,守住了法律,才算穩住了這個偌大的國度。

2、接著說說對外開疆拓土。眾所周知,白起在長平之戰當中殺死了數十萬人,這個數位是非常的可怕。秦王想要攻取趙國難度非常大,因為群眾對白起抱有相當大的敵意。只要白起還活著,趙國的群眾就會誓死抵抗,這會大大新增拿下趙國的難度。出於攻伐利益方面的考慮,秦王萌生了卸磨殺驢的想法,恰逢白起作死,所以秦王就順手把白起給殺死了。

其實或許白起即便沒有刻意作死,或許秦王也不會放過他,而是找個其他的理由將他殺死。畢竟在皇帝的眼中利益永遠是排在首位的,白起還能創造價值的時候秦王對他自然是尊敬有加,而白起當時已經年邁能够創造價值相當之少了,秦王就放弃了他。儘管這非常的殘酷,但或許這就是真實的現狀。

總結

其實對於第一點和第二點的原因,我們大可以綜合為一點,那就是感性因素。因為無論是白起的性格,還是應侯的助力,都造成了昭襄王在當時直接發怒,最終賜死白起。至於最後一點的國家利益則是出於理性的角度分析了昭襄王為何要殺白起。而至於詳細是哪個最終造成了白起的悲劇,這個就只能看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了。

本文標題: 白起實力那麼厲害,秦王最後為何將他處死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1768130260824
相关資料
同樣都是秦國的功臣,三人的結局為何完全不同
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都是秦國功臣,商鞅遭車裂,白起被賜死,張儀為何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老資料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張儀三個人對於秦國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三人命運各不相同,只有張儀能够全身而退這是有原
標籤: 秦國歷代國君 秦國 張儀 白起
常茂本是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之子,為何卻被流放龍州?
常茂,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長子,憑其父親常遇春的功績,被朱元璋允許可襲父親常遇春的鄭國公爵比特,一躍成為明朝開國六公之一。
標籤: 明朝 常遇春 馮勝 納哈出 常茂 中國古代史
呂蒙殺了關羽後不久也死了,呂蒙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對為什麼呂蒙殺了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基於這點,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呂蒙白衣渡江襲擊荊州,奪了關羽的後方,使得關羽沒有了退路,最終敗走麥城,羅貫中也將呂蒙的死,寫為在關羽死後的慶功宴上,關羽冤魂附體,索命而亡。
標籤: 關羽 孫權 三國
竇漪房都已經年老色衰了,漢文帝為何沒廢掉她
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漢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為什麼廢不掉年老色衰的竇漪房?她的傳奇之處還不僅如此,在劉恒成為皇位繼承人選的時候,竇漪房贏得了呂後和劉恒生母薄姬的認可,成為後宮中名副其實的女主人,哪怕是年老色衰後,漢文帝有了新的寵妃,
標籤: 漢文帝 竇漪房 漢朝 歷史 薄姬 呂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