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於謙是什麼形象?史書上是如何記載的?

於謙,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詩人、民族英雄。於謙,明朝赫赫有名的功臣,12歲就寫下《石灰吟》的名臣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才叫真正的忠臣,他被斬後,錦衣衛抄家時都忍不住落淚,劊子手更是羞愧自盡,連太后聞聽他的死訊都連續幾日水米不進。

於謙,明朝著名的政治家、詩人、民族英雄。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老資料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裏,竭盡忠誠、鞠躬盡瘁者多如繁星,諸葛亮受劉備白帝城托孤之重任輔佐幼主劉禪,六出祁山、五次北伐,為匡扶漢室殫精竭慮;宋人文天祥不受功名利祿誘惑,寧願赴死也不投降;還有屈原為了國家的滅亡感到痛苦,最後投江以明志。

於謙,明朝赫赫有名的功臣,12歲就寫下《石灰吟》的名臣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才叫真正的忠臣,他被斬後,錦衣衛抄家時都忍不住落淚,劊子手更是羞愧自盡,連太后聞聽他的死訊都連續幾日水米不進。

《明史》記載:其本略開敏,精神周至,一時無與比,至性過人,憂國忘身。

那麼,於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於謙其人

於謙是錢塘人(今浙江杭州),字廷益,號節庵。於謙天資聰穎,七八歲時才名便已顯露在外,他仰慕文天祥的氣節,視其為偶像,將文天祥的畫像懸在書房座位一側,激勵自己刻苦讀書。永樂九年參加科舉考試,本是狀元的分數,但因其文章的觀點也比較犀利,於是把他降成三甲第92名,差點落榜。

於謙沒能留在京城,也沒能進入翰林院,最後進了督察院,外放江西道監察禦史。於謙首次展露才華和能力是在1426年。

當時,年僅28歲的於謙隨明宣宗朱瞻基一同討伐意圖反叛的漢王朱高煦,在平定叛亂之後,於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細數漢王罪行,言語句句如刀,將漢王罵得無話可說。

朱瞻基大悅,提拔於謙為江西巡案,在江西,於謙平反冤獄數百起,敢於為民請命,嚴懲作奸犯科權貴。此後,又破格將他提拔到兵部右侍郎,在任職期間,於謙政績斐然。

幾年的時間,境內大治,於謙的恩威遠為流行,百姓依之如泰山。相傳太行山的盜賊為此都不敢露面,因為於謙只為蒼生說人話。人家當官都是前呼後擁,官威盡顯,再看於謙,只有便服一套,瘦馬一匹。他的同僚並不認為於謙是清廉,反倒說他壞了官場規則。對此,於謙根本不予理會。

正囙此,於謙深受治下百姓們的愛戴,同時也獲得了一些有識之士的一致認可。只是無形中,他也在官場中得罪了一撥人。

為了大明江山,於謙挺身而出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宣宗朱瞻基駕崩之後,明英宗朱祁鎮繼位,由於朱祁鎮尚且年幼不能親政,所以朝堂諸事皆由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和張太皇太后決斷,三楊對於謙的能力也頗為認可,有意培養他。但在三楊和太皇太后去世後,朝堂被大太監王振把持,於謙對王振索賄不屑一顧,曾甩袖說只有清風,因而被王振記恨在心,而此時的明朝也岌岌可危。

於謙因為宦官弄權非常憤慨,王振也一直伺機構陷於謙。

有一次,於謙進京推薦參政王來、孫原貞,王振私下讓自己的“幹兒子”們彈劾於謙,說於謙因長期得不到提升心存怨氣,擅自推舉別人替代自己,大有拉幫結派之嫌。隨之於謙被關進大牢,刑部判於謙死刑。很明顯,這是典型的“莫須有”。

後來,百姓們聽聞此事後都義憤填膺,聯名上書請求放出於謙。王振見民意不可違只好說此於謙非彼於謙,意思是抓了一個同名同姓的,於謙於是被放了出來。只是死罪已免,活罪難逃,王振把於謙的職務給降低了,由三品降成四品。

經過這一次,王振對於謙更加恨之入骨。

西元1449年,瓦剌開始對明朝展開攻勢,想要佔有明朝,王振為了讓朱祁鎮高興,竟然蠱惑他親自出征,而皇帝也認為自己御駕親征一定可以提振士氣,可面對當時的危險形勢,於謙勸誡皇帝不要出征。

只是朱祁鎮沒有聽取於謙的意見,執意親征。結果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眾多大臣以及大明20萬精銳全部戰死,這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

消息傳到京城,一片譁然。有人主張投降,有人主張南遷。徐有貞就曾有模有樣地走出大堂抬頭看天,說星象有異樣變化應當遷都南京。這是典型的膽小怕事。

於謙厲聲訓斥道,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在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愛國官員的支持下。於謙等主戰派占了上風,徐有貞也從此恨上了於謙。

然,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征得太后的同意後,明廷一面立明代宗朱祁鈺監國,一面製定策略保衛北京。

在於謙的極力反攻之下,北京22萬大軍打敗了瓦剌部也先大軍的進攻,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於謙此舉,為大明又續命近200年,不得不說,於謙對大明來說,居功至偉。

含冤被斬,讓人動容

或許是明朝不該亡,瓦剌也先看明朝力保决心,實力尚强,於是也先想做個順水人情。西元1450年,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鎮被也先釋放回到明朝。可讓朱祁鎮想不到的是,現在的明朝已經不是他的天下了。

朱祁鈺表示不願意退位,曾對大臣說:“我並不是貪戀帝位,而是當初把我推上寶座的,是你們啊。”

非但如此,他將“太上皇”朱祁鎮軟禁在了南宮。在此之前,朱祁鈺不但自己占了皇位,廢除了明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可是命運跟朱祁鈺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不久,朱祁鈺兒子夭折,自己也在30歲那年病入膏肓,在他彌留之際,又沒有接班人的情况下,朱祁鎮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的幫助下發動了宮廷政變,重登帝位。

朱祁鎮的這次復辟,就是“奪門之變”。

在這場皇權的鬥爭中,充滿著血腥的屠殺,於謙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朱祁鎮其實深知“謙實有功”,本來不忍心將於謙處死,可憎恨於謙的徐有貞告了於謙一狀,說不殺於謙,復辟這件事就出師無名。最後朱祁鎮還是决定將於謙斬首。

於謙被斬的那天烏雲密佈,人們都說他死的冤枉。於謙被殺後,行刑的劊子手內心慚愧,忠良死於自己的屠刀之下,他難以面對眾人,最終選擇了自殺;明廷派錦衣衛抄於謙的家時,除了朱祁鈺賜的蟒袍和劍器外,並沒有發現多餘的錢財,此情此景,即使心狠手辣的錦衣衛都為之動容落淚;而當皇太后知道於謙的死,更是歎息哀悼了好長時間,燒香拜佛、齋戒數日,為於謙祈福。皇太后的責駡,也讓英宗有所後悔。

不難看出,明英宗朱祁鎮算不得一個好皇帝,於謙在大明危難之間,拋卻個人私利,當機立斷,為大明挺身而出,他光明磊落且清廉正直,有明一朝得於謙乃是一件幸事。只是,他死得太冤,不免讓人哀歎。於謙的一生就如他所寫的詩那樣: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本文標題: 歷史上於謙是什麼形象?史書上是如何記載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1595280319232
相关資料
歷史上董卓進京之後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多殘暴
從董卓進京奪權開始,中國歷史便開始進入到戰亂不休的漢末三國時期。這只是董卓之亂其中一個很小的場景,董卓之亂的殘暴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受殘害的百姓不計其數,洛陽、長安兩大古都變得殘破不堪,洛陽兩百裏之內不見炊烟,長安兩年內不見人迹。董卓西元1
標籤: 董卓 洛陽 歷史 漢朝 東漢
歷史上朱棣為什麼沒有傳比特給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根據歷史記載,朱棣是一度想傳比特給次子朱高煦的。正因為不合朱棣的意,史書上才說,朱棣才準備把皇位傳給朱高煦。可是最終朱棣並沒有把皇位傳給朱高煦,而是堅持原先的傳比特管道,傳給了朱高熾。史書上認為,朱棣之所以最終選
標籤: 朱高煦 明成祖 宣德 明朝 靖難之役
歷史上漢武帝有多少兄弟姐妹,分別是哪些人?
劉徹,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景帝的皇后、漢武帝的母親王娡一共生了一個兒子和四個女兒。那麼,漢武帝的四個姐妹,又有怎樣的命運呢?她們之所以能够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全都是因為她們身邊有出名的男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王娡的四個女兒之所以能在歷史上
標籤: 漢武帝 王娡 歷史 漢朝 金俗 衛子夫
楊侗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統一朝代,今天老資料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泰元年,隋煬帝遭宇文化及殺害,王世充於是擁立越王楊侗為帝,延續隋朝。但還不到一年,楊侗就遭王世充殺害,結束了一生悲慘的命運,臨死祈禱“不
標籤: 王世充 李密 洛陽 楊侗 歷史 宇文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