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不易的“風展紅旗如畫”

此時此刻,舉國同慶,四海沸騰,人民歡欣鼓舞,真是“風展紅旗如畫”。

1930年1月,毛澤東率領紅軍來到武夷山下。只見紅旗迎風招展,戰士精神抖擻,羣衆簞食壺漿,於是揮筆寫就一首豪氣干雲的《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其實,當時的革命形勢十分嚴峻,根據地的紅軍被敵人層層包圍,彈藥缺乏、糧草不濟、困難重重。紅軍用的武器主要是大刀長矛和少量“漢陽造”,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睡的是稻草床,因而有不少人對革命前途感到悲觀,提出“紅旗能打多久”的疑問。

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在古田賴坊一家店鋪的閣樓上,秉燭夜書,寫下一封著名長信,批判這種悲觀思想,即後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在文中豪情滿懷,形容當時的革命形勢:“中國是全國都佈滿了乾柴,很快就會燃成烈火”“革命的力量雖然小,但它的發展是很快的”。然後用詩一般的語言來形容革命高潮的即將到來:“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不會熄滅。1936年,在陝北窯洞裏,毛澤東對美國記者斯諾說:“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堅定的革命信仰,加上對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的清醒認識,還有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魄、打不垮的樂觀主義精神,使毛澤東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一定勝利,紅旗一定能遍插五湖四海。

紅旗,是一種象徵、一種標誌。毛澤東一生都具有濃郁的“紅旗情結”,這在他的詩詞裏有著充分體現。僅在井岡山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毛澤東詩詞中就多次出現過“紅旗”一詞,“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最膾炙人口的還是這句:“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幾番拼搏,幾番奮鬥。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按下電鈕,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節奏中,鮮豔的五星紅旗徐徐昇上新中國的天空。此時此刻,舉國同慶,四海沸騰,人民歡欣鼓舞,真是“風展紅旗如畫”。

為了這來之不易的“風展紅旗如畫”,無數仁人志士與革命先驅,前赴後繼、流血犧牲,拼搏奮鬥、無私奉獻,留下一幅幅令人難忘、氣壯山河的歷史畫面——

井岡山上,紅軍官兵人人系著一條紅色識別帶,寫著籍貫和名字,名曰“犧牲帶”,代表他們隨時為信仰而獻身的决心。僅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鬥爭中,就有4.8萬餘名英烈捐軀。

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監獄裏,共產黨員江竹筠和難友們一起,飛針走線,在紅旗上精心繡下一顆大星、四顆小星。紅旗光彩閃閃,金星熠熠奪目,照亮了黑暗的監獄,也照亮了每個難友的心。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勝利後,革命军攻佔南京總統府,扯下了旗杆上的青天白日旗,升起了我軍勝利的紅旗。捷報傳來,毛澤東寫下“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豪邁詩句。

浩瀚太空,一望無際。2003年10月15日,太空人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中展示五星紅旗。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太空人翟志剛成功出艙,實現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手舉五星紅旗,頻頻揮舞,輝耀蒼穹。

開山島上,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島32年,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國旗。一次遇到12級颱風,王繼才為保護國旗,摔斷兩根肋骨。他毫不後悔地說:“旗幟就是陣地,人在旗幟在,旗在陣地在。”

一個個閃回,一幕幕場景,動人心弦,感人肺腑,也催人奮進。今天,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在這場以百年計的偉大征程上,有“風卷紅旗過大關”的嚴峻緊迫,也有“紅旗漫捲西風”的慷慨激昂。我們只要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闖關奪隘,以“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定力篤信實幹,必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迹,必能看到“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本文標題: 來之不易的“風展紅旗如畫”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1509136224749
相关資料
從遼沈戰役看紀律和作風建設保障作用
在這場大決戰中,東北野戰軍始終把紀律建設、作風建設放在重要位置,把加强組織性和紀律性融入到戰鬥、生產、生活和支前的全過程。東北野戰軍所展現的鐵的紀律和作風,為遼沈戰役的最終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
標籤: 遼沈戰役 野戰軍 東北野戰軍 紀律
彭德懷在修水二三事,白沙嶺鋤奸,智取修水城
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與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任軍長兼第十三師師長。平江起義後,彭德懷率紅軍在湘鄂贛邊轉戰數月,建立三省邊界革命根據地。其間,彭德懷曾親自領導紅軍數次來到江西修水,將革命的火種播撒到修水
標籤: 彭德懷 歷史 國民黨
晉察冀邊區如何落實黨的减租政策
减租政策是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土地基本政策,也是抗戰後期抗日根據地十大政策之一。1943年至1944年,被譽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的晉察冀邊區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普遍、認真、徹底地實行减租的部署要求,聚焦鞏固發展根據地,結合减租鬥爭形勢,
標籤: 地主階級 時政
勤學不輟、敢打必勝的秦基偉
秦基偉是新中國首次授銜的中將之一。他13歲加入赤衛隊,參加黃麻起義,15歲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6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將領,他堅毅果敢、英勇善戰,治軍有方、開拓進取,襟懷坦蕩、勤學不輟,為中國革命、建
標籤: 秦基偉 抗日戰爭 歷史 中國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