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隱賞桂呈朔翁》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西風來晚桂開遲。簌簌驚塵,吹下半冰規。擬喚阿嬌來小隱,金屋底,亂香飛。重陽還是隔年期。一夜看承應未別,秋好處,雁來時。想再過重陽,就又是明年了。寫於陰曆九月十日,在毛荷塘隱居之處。言在荷塘小隱的山林告別時,那烟水淒迷之處引發出愁情,而這愁情又釀出更多的詩意。全詞風格疏陰明快,語語可歌,與其他詞作不同。

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隱賞桂呈朔翁

吳文英〔宋代〕

西風來晚桂開遲。月宮移。到東籬。簌簌驚塵,吹下半冰規。擬喚阿嬌來小隱,金屋底,亂香飛。

重陽還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吳水吳烟,愁裏更多詩。一夜看承應未別,秋好處,雁來時。

譯文

這一年西風來晚,桂花開得遲。一陣風吹來,花粉簌簌飄飛,半個月亮差點被處下來。這個時候,想喚來紅顏知己,再加上那脂粉香氣,豈不滿軒子亂香飄飛了,那意境多美呀。

想再過重陽,就又是明年了。蝴蝶翩然飛舞,當知我客居此地的情懷。“吳水吳烟,愁裏更多詩。”那吳地烟水,常常勾引起我的愁緒和詩情。這一夜,我似乎和故人都沒有分別。你看,秋天的好處,是大雁飛來了,它應該給我帶來了遠方的消息吧。

創作背景

此為賞桂詞。寫於陰曆九月十日,在毛荷塘隱居之處。根據吳按,劉震孫生於慶元三年(1197),年長於夢窗。又據周密《癸辛雜識別集》卷上“劉朔齋再娶”條:劉震孫戊辰、己巳之間卒於吳中。因而這首詞很可能作於鹹淳四、五年(1268—1269)之間。

賞析

上片,發端“西風來晚桂開遲”一句,扣題“賞桂”。言重陽過後詞人去賞桂,此時西風姍姍來遲,桂花正在盛開。“桂開遲”是對中秋節而言的,一般桂花盛開時多在中秋之日,因“西風來晚”,天氣未寒,故桂花延后了開花時間。“月宮移”二韻,講月下賞桂。詞人追隨月光的移動,漫步在植菊的東籬下欣賞桂花的盛景。“東籬”二字,既寫出詞人賞桂時的悠然心境,又暗示了桂花與菊花一樣均富有高潔的品質。李清照《鷓鴣天》:“何須淺碧深紅色,泊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簌簌驚塵”一韻,化用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吳剛伐桂不止的傳說。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白居易《廬山桂》:“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詞中言從半輪的明月中,飄下桂花,簌簌作響,這裡勾出一幅雲外飄香,月輪飛花的優美境界,其形象不僅有視覺、嗅覺,還有聽覺。“簌簌”一詞,是視覺、聽覺兼而有之。“吹下半冰規”是“半冰規吹下”的倒文,“冰”不僅點明是秋月,而且將月之皎潔勾出,有一種玉潔冰清的意境。“擬喚阿嬌來小隱”一韻,承上,因這境界太優美了,於是詞人又產生了一個優美的想像:想請像阿嬌那樣的美女到此處小隱,那麼會引來更多的桂花飛飆,天外飄香。“阿嬌”“金屋”化用漢武帝幼時對其姑母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的典故。這裡將桂花與阿嬌並提,將美的人與美的花互相襯托、比擬,起了很好的映襯作用,更突出了“賞桂”之情。“小隱”,化用王康琚《反招魂》“小隱隱山林,大隱隱朝市”的語典,寫荷塘隱居之處。夢窗在《大酶》中曾描繪荷塘隱居處:有青山隱隱、碧水如鏡,桃紅柳綠,漁樵為伴,極為清幽美好。

下片,過拍“重陽還是隔年期”一句,扣題中的“十日”,言重陽節已過,再逢重陽只有又過一年為期。“還是”一詞,表達了久等重陽的遺憾。“蝶相思。客情知”二韻,以蝴蝶相思的擬人手法,表達了詞人與友人的相遇相知,盼望再次聚首賞桂之情。詞人與荷塘的相識相知之情,在夢窗《醉桃源》中寫道:“飛醉筆,駐吟車”(醉時飛筆行文,駐時行吟車畔)是十分愜意的事。“吳水,吳烟,愁裏更多詩。”言在荷塘小隱的山林告別時,那烟水淒迷之處引發出愁情,而這愁情又釀出更多的詩意。此韻頗多畫境與情趣,勾出詞人多愁善感的心靈。最後一韻“一夜看承應未別”以設想之景作結,言在月光下賞桂雖只一夜,但格外引人重視,應看作我們永不相別的印記。前面言“愁”,至此筆端一轉,言大雁飛來之時,將是秋空萬裏最美好的時光。古人有“鴻雁傳書”之說,所以“雁來時”,應理解為有遠方親人寄來了書信,使詞人有似雖已別離“應未別”之感。這雖然是詞人的單相思,但也是他的一種熱切盼望。結句另開一境,彈出亮色。

全詞風格疏陰明快,語語可歌,與其他詞作不同。

資料標籤: 桂花
本文標題: 《江神子·十日荷塘小隱賞桂呈朔翁》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0645105711231
相关資料
《風入松·麓翁園堂宴客》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一番疏雨洗芙蓉。轆轤聽帶秋聲轉,早凉生、傍井梧桐。歡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風。貞元供奉梨園曲,稱十香、深蘸瓊鐘。麓翁之宴既是歡宴,又逢良辰美景,在皎潔的月光下,清風習習,園中修竹搖曳,堂內佳人起舞,呈現出一幅富貴夜宴圖。此詞在章法上,上片寫
標籤: 風入松 文化 秋聲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蠟梅》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蝶粉蜂黃大小喬。中庭寒盡雪微銷。一般清瘦各無聊。窗下和香封遠訊,牆頭飛玉怨鄰簫。上片開頭“蝶粉”一句,狀物擬人,盛讚蠟梅。言慧日寺的庭院中雖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牆角還殘留著積雪,這也是點出了蠟梅開花的時令。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有《夢窗
標籤: 臘梅 浣溪沙 窗下
《宴清都·秋感》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鑒賞呢?
愁凝處,渺渺殘照紅斂。天低遠樹,潮分斷港,路回淮甸。對玉露金風送晚。恨自古、才子佳人,此景此情多感。揮毫記燭,飛觴趕月,夢銷香斷。寄相思,寒雨燈窗,芙蓉舊院。這是一首抒懷詞,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據詞中意,此詞當作於蘇姬即將離詞人而去之時,而當
標籤: 文化
《齊天樂·烟波桃葉西陵路》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烟波桃葉西陵路,十年斷魂潮尾。古柳重攀,輕鷗聚別,陳跡危亭獨倚。凉颼乍起,渺烟磧飛帆,暮山橫翠。但有江花,共臨秋鏡照憔悴。華堂燭暗送客,眼波回盼處,芳豔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猶憶分瓜深意。眼前烟波迷茫,我又來到與她分手的渡口西陵路上,當
標籤: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