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皇帝為何大都不作為?

安史之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背叛唐朝的戰爭,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捩點。但是,“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感覺唐朝的皇帝突然就發生了“基因突變”一樣,不但從此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能和李世民、武則天、唐玄宗相提並論的皇帝。難道是“安史之亂”發生後,唐朝後期的皇帝,一下就被嚇傻了嗎?

安史之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背叛唐朝的戰爭,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捩點。以上問題老資料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

我們在看唐朝的歷史的時候,有一件事會覺得非常奇怪。在李隆基之前,唐朝的皇帝一個個都是叱吒風雲的,我們對他們的事蹟也可以說耳熟能詳。比如說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這樣的皇帝。就算是李顯、李旦這樣一些沒什麼出息的皇帝,我們對他們的事蹟也非常清楚。

但是,“安史之亂”爆發以後,感覺唐朝的皇帝突然就發生了“基因突變”一樣,不但從此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能和李世民、武則天、唐玄宗相提並論的皇帝。就算是趕得上李淵、李治的皇帝,似乎也很少。而且,這些皇帝,我們對他們的事情,基本上都不清楚。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難道是“安史之亂”發生後,唐朝後期的皇帝,一下就被嚇傻了嗎?

還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安史之亂”,極大地改變了後世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

說起來,李隆基之前的唐朝皇帝,一直都沒有安定過。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是通過正常的管道,理所當然地當皇帝的。我們不妨來清理一下。

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政變”,殺掉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接著又逼老爹李淵退位,他才上位當皇帝的。李治其實也不該當皇帝,是因為李承乾和李泰爭鬥,再加上長孫無忌的極力運作,李治才漁翁得利當皇帝的。武則天更不用說了,她只是一個皇后(甚至原本她連皇后都不是),最後卻成了皇帝,而且是從古至今極少有的女皇帝。李顯和李旦,就算是他們被確立了太子之比特後,也是兩度被廢。李隆基也是通過政變,最終才上臺的。

不過,雖然說李隆基之前的唐朝皇帝,一直爭鬥不休。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基本的事實:這些爭鬥,都是唐朝皇室內部的爭鬥。皇室外面的大臣,或者其他勢力集團,都很難插手。就算想插手,也會很快就失敗。

比如,武則天晚年的時候,張柬之等五個大臣,就積極介入政權,擁戴李顯發動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而張柬之等五個大臣,也囙此被封“王”。

不過,這五個大臣,卻並沒有囙此走進唐朝皇室內部,他們依然無法掌控唐朝政權,甚至很難影響唐朝政權,最終五位大臣都被清理出去,紛紛失勢。

從這裡可以看出,雖然李隆基之前的唐朝皇室內部爭鬥不休,但是,這個家族其實一直牢牢地掌控著整個朝廷,有著强大的中央集權能力。外部的勢力,想要介入皇室顯然是完全達不到的。

但是,“安史之亂”之後,情况就發生了改變。

“安史之亂”最終被平定下去了,而且並沒有造成國家的分裂。但是,這時候顯然一切都不同了。很多勢力都介入到皇室內部。比如太監李輔國,他就開始大量干涉朝廷。皇后張氏,也成為一個影響朝廷的重要力量。地方上那些曾經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做過貢獻的節度使,也可以不再聽從朝廷的指揮。這一種局面,顯然與“安史之亂”之前是截然不同的。

有人可能會覺得很疑惑,為什麼“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皇室嚴格地控制著整個國家。“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皇室就變得這麼弱,無論是太監,還是後宮,還是地方上的節度使,都敢隨便操控朝廷了呢?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唐肅宗性格太過柔弱,他不够強悍,不能對朝廷形成威懾力,囙此其他勢力自然就介入進來了。

固然,唐肅宗確實很柔弱,他在當太子的時候,就多次被他的父親揉來捏去,為此還被迫離了兩次婚。“安史之亂”爆發後,包括李輔國、張良娣、陳玄禮等人在內,都極力推舉他站出來,替代唐玄宗當皇帝,領導天下平亂。但是,他卻一直沒有那樣的膽量。直到跑到了差不多相當於邊關的靈武,才在眾人的强推下,上位當了皇帝。

不過,把所有的責任推到唐肅宗身上,顯然是武斷和不負責任的。因為如果說只是因為唐肅宗懦弱,沒能力控制朝廷的話,後來還有不少皇帝不懦弱了,應該就能控制朝廷了呀。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還有,李隆基之前的李顯、李旦等皇帝,也是比較懦弱的,為何外部勢力卻很難影響朝廷呢?

所以說,根本原因並不在唐肅宗身上。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當然很多。但是關鍵一點,“安史之亂”讓唐朝皇室的公信力大為降低。公信力不是權力尺度,是一種道德尺度,看起來作用不大。其實不然,在禮治社會的古代,這個作用其實是相當大的。

公信力降低,自然就造成了中央集權的程度降低。在王朝社會中,如果沒有了中央集權,各種勢力不再拱衛皇權,自然就會造成四分五裂。而這時候,皇帝想要加强這種集權,他自身又沒有什麼資源,他當然就是無能為力的。無能為力的皇帝,誰又能記得他們呢?

本文標題: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皇帝為何大都不作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0558514578214
相关資料
劉曄,曹魏著名戰略家,料事如神,籌謀畫策,又慧眼識人
-234年),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戰略家。劉曄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初仕廬江太守劉勳,識破孫策的偽盟之計。後隨劉勳投奔曹操,成為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
標籤: 曹操 三國人物 劉曄 三國 曹丕 劉備
董昭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董昭,字公仁,三國時期曹魏謀士、重臣、開國元勳。董昭年輕時被舉為孝廉,後擔任袁紹帳下參軍。多有戰功,但是袁紹聽信讒言,董昭不得已離開袁紹投奔張楊。張楊率軍迎接漢獻帝時,董昭隨行,並拜為議郎。後與曹操在洛陽相見,又建議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許昌。
標籤: 曹操 三國人物 董昭 三國 歷史 東漢
董昭,曹魏謀士、重臣,多有功勞,深受曹操器重
董昭,字公仁,三國時期曹魏謀士、重臣、開國元勳。董昭年輕時被舉為孝廉,後擔任袁紹帳下參軍。張楊率軍迎接漢獻帝時,董昭隨行,並拜為議郎。後與曹操在洛陽相見,又建議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許昌。董昭自此成為曹操的謀士。建安年間歷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
標籤: 曹操 關羽 袁紹 三國人物 董昭 三國
歷史上雍正真的愛年妃嗎?寵愛她到了什麼地步?
《甄嬛傳》中深愛著皇帝的華妃年世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她的原型就是敦肅皇貴妃年妃。那麼歷史上雍正真的愛年妃嗎?寵愛她到了什麼地步呢?雍正與年妃結婚時已經33歲,他在14歲時在康熙的安排下娶了重臣費揚古之女烏拉那拉氏也就是孝敬憲皇后。
標籤: 雍正 年羹堯 康熙 皇貴妃 雍正妃嬪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