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之戰是如何發生的?誰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呢?

話說鄭成公聽聞晉厲公率兵救宋,不想再被俘虜,馬上撤退,並向楚國求救。楚共王反應非常迅速,他馬上出動大軍,最終與晉軍對峙於鄭地鄢陵。而下軍將韓厥,下軍佐荀罃留守國內。就這樣,鄢陵之戰以晉國的勝利而告終。鄢陵之戰是晋楚爭霸戰爭中繼城濮之戰、邲之戰後第三次、也是兩國最後一次主力軍隊的會戰。

話說鄭成公聽聞晉厲公率兵救宋,不想再被俘虜,馬上撤退,並向楚國求救。楚共王反應非常迅速,他馬上出動大軍,最終與晉軍對峙於鄭地鄢陵。當時的晉軍統帥是:老大晉厲公、中軍將欒書、中軍佐士燮、上軍將郤錡、上軍佐荀偃、新軍將郤犨、新軍佐郤至。而下軍將韓厥,下軍佐荀罃留守國內。

1

楚軍統帥是:老大楚共王統領全軍,司馬子反將中軍,令尹子重將左軍,右尹子革將右軍。楚共王親兵左廣彭名駕馭戰車,潘黨為右;右廣許偃駕馭戰車,養由基為右。鄭成公親率鄭軍,石首駕馭戰車,唐苟為右。總體來說,兩軍不管是將領還是軍力,都算是勢均力敵的,但是當時的人都不看好楚國。據說楚軍路過申地(今河南南陽)時,子反拜見申叔時,申叔時預言楚必敗,子反必死。他認為現在楚國丟棄百姓,斷絕外交,褻瀆神聖的盟約,違反時令,發動戰爭,使百姓疲勞,以求快意。人們都為自己擔憂,誰肯去犧牲性命?

2

可是晉國的範文子(士燮)卻不想和楚軍交戰。郤至怒道:“韓原之戰,惠公敗於秦;箕之戰,主帥先軫死於沙場;邲之戰,主帥荀林父兵敗潰逃。這些都是晉國的奇耻大辱!現在我們躲避楚軍,豈不是新增了耻辱!”士燮說:“我們先君多次作戰是有原因的。秦、狄、齊、楚都是強國,如果他們不盡力,子孫後代就將被削弱。現在秦、狄、齊三個強國已經屈服了,敵人只有一個楚國罷了。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國家內部和外部不存在憂患。如果不是聖人,外部安寧就必定會有內部憂患。為什麼不暫時放過楚國,使晉國對外保持警惕呢?”

3

且不說士燮的老爺爺士蒍、老爹士會有多聰明了,單是士燮的這幾句話就潜藏著無盡的智慧。孔子曰“兄弟鬩于牆,外禦其侮。”羅貫中雲“論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這個道理。確實只有聖人才能做到沒有內憂外患啊,毛爺爺也算是聖人,利用內憂外患獲得了舉世無雙的勝利,但是最終還不是又增添了內患?這種天理迴圈是沒法改變的,以範文子之明,恐怕早已看到了三郤與欒書的衝突,才說出這麼語重心長的話。

4

可是晉厲公不聽士燮之言,堅決要和楚國奮戰到底。

卻說楚共王直逼晋營,自以為出其不意,晉軍必然慌亂,沒想到靠近敵營,晉軍卻寂然不動,於是他向太宰伯州犁請教。伯州犁是晉國上卿伯宗的兒子,伯宗被郤氏害死後,伯州犁逃到楚國,為楚共王所用。總之意思就是說,晋兵的任何動作,都逃不出楚王的手掌心了。

5

接下來的戰鬥可以用慘烈來形容。楚國的戰力已經不如晉國。戰鬥從晨至暮,楚軍略微受挫,楚公子筏被晉軍俘虜。楚共王鳴金收兵,約定次日再戰。

當夜,子反派軍吏視察傷患,補充步兵與車兵,修理盔甲武器,清理戰車馬匹,命令次日雞鳴時吃飯,整裝待命,投入戰鬥。苗賁皇也通告晉軍作好準備,次日再戰,並故意放鬆對楚俘的看守,讓他們逃回楚營,報告晉軍備戰情况。

6

楚共王得知晉軍已有準備後,立即召見子反討論對策,這時候戰役開始出現微妙的轉機。原來子反這個人好酒如命,和楚共王商量了半天,沒沒有結果,子反就愁啊,總不能愁死啊,咋辦呢?只能借酒消愁了。就這樣一杯一杯又一杯,直接就喝大了。

第二天開戰的時候,只有楚共王一隊楚軍出戰。楚共王見大勢已去,只好班師回國。楚共王退至瑕地時,怕子反畏罪自殺,派子重和養由基接應子反。可是子重和子反有衝突,他私下對子反說:“先前令尹子玉兵敗自殺,你是知道的。現在戰爭的失敗是你造成的,就算主公不忍心殺你,你又有何臉面回去見主公呢?”子反聽了,羞愧難當,自縊而死。楚共王聽說後,歎息不已,對子重也漸漸疏遠。

就這樣,鄢陵之戰以晉國的勝利而告終。鄢陵之戰是晋楚爭霸戰爭中繼城濮之戰、邲之戰後第三次、也是兩國最後一次主力軍隊的會戰。鄢陵之戰標誌著楚國對中原的爭奪走向頹勢。晉國雖然借此戰重整霸業,但很快陷入內亂,其對中原諸侯的控制力也逐漸减弱。鄢陵之戰後不久,晉國在宋國沙隨大會諸侯,共謀伐鄭,隨後晋、齊、宋、魯、邾等國軍隊伐鄭,繼而伐陳、蔡。鄭子罕出兵夜襲,宋、齊、衛三國軍隊被擊敗。說實話,這時候鄭國開始漸漸強勢,到了鄭子產執政的時候,鄭國儼然又是一個強國。所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本文標題: 鄢陵之戰是如何發生的?誰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0299433381077
相关資料
常遇春驍勇善戰,那他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常遇春,明朝開國名將,字伯仁,安徽懷遠人。初為綠林草寇,後來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屢立戰功,被授中翼大元帥。參加了朱元璋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和元朝勢力的主要戰役。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渭能以十萬大軍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常遇春
標籤: 常遇春 朱元璋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歷史
潼關之戰中,為何曹操要針對馬超的勢力呢?
當時據守關中的部隊,主要是以馬超、韓遂等人為覈心,雖然他們在名義上是歸順曹操,但這股勢力還是讓曹操不放心。潼關之戰曹操和關中聯軍各有10萬大軍,最後則是以曹操獲勝結束。本期的三國戰爭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發生在潼關之戰期間,相關人
標籤: 馬超 曹操 潼關 潼關之戰 三國人物 三國
晏嬰把孔子從齊國逼走,為什麼孔子還誇他?
眾所周知晏嬰,也被叫做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大部分人應該都學過《晏子使楚》的故事,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晏嬰不只是對外嘴炮一流,對內也是一樣的,他曾經把孔子和孫武從齊國逼走,今天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講講這個故事。當時晏子
標籤: 孔子 齊國 晏嬰 國學 齊景公 儒家
妲己殘害忠良,為何不敢針對聞仲呢?
看過小說《封神演義》的朋友估計都會有一個疑惑,聞仲和黃飛虎並稱為殷商文武雙璧,為何妲己敢設計陷害黃飛虎,卻不敢惹聞仲呢?可見,妲己不能碰聞仲,並不是不敢,而是因為女媧娘娘有令,故而妲己不能惹聞仲;在聞仲的使命完成後,終究還是亡於薑子牙和雲中
標籤: 聞太師 妲己 黃飛虎 截教 賈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