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恂作出了哪些貢獻?將古代曆法體系推向高峰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縣人,元代數學家。王恂跟劉秉忠學習數學、天文、後與郭守敬一道從劉秉忠學習數學和天文曆法,精通曆算之學,王恂任太史令期間,分掌天文觀測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曆書四十餘家。他在《授時曆》的編制工作中,其貢獻與郭守敬齊名。《授時曆》,把古代曆法體系推向高峰。

王恂(1235年—1281年),字敬甫,中山唐縣(今河北唐縣)人,元代數學家。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恂跟劉秉忠學習數學、天文、後與郭守敬一道從劉秉忠學習數學和天文曆法,精通曆算之學,王恂任太史令期間,分掌天文觀測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曆書四十餘家。他在《授時曆》的編制工作中,其貢獻與郭守敬齊名。王恂死後,他創造的曆律計算法,由郭守敬等人整理成《推步》七卷、《立成》二卷、《曆議擬稿》三卷、《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注釋》十二卷留傳後世。

主要成就

王恂對於算學鑽研精深。他十四歲時,劉秉忠北上經過中山,十分欣賞他,回來時收他為弟子。十八歲,劉秉忠把他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劉秉忠死後,皇帝根據他的設想,知道王恂精通曆算之學,就命他創制新曆。於是王恂舉薦了已經告老的許衡,同楊恭懿、郭守敬等遍考四十多家曆書,從西漢的《三統曆》到唐代的《紀元曆》,總結了一千多年間歷經七十改、創法者十三家的普遍規律,大膽創新,進行了中國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他們晝夜測驗,參攷古制,創立新法,推算極為精密準確,如算出了一年為365.2425日,一月為29.530593日,將一年的二十四分之一作為一個節氣,等等。

王恂死後,他的推算方法沒有定稿,由郭守敬加以整理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曆議擬稿》三卷、《轉神選擇》二卷、《上中下三曆注式》十二卷。延佑二年(1315年),皇帝贈他為推忠守正功臣、光祿大夫(從一品)、司徒、上柱國(從一品)、定國公,諡號文肅。

中國歷史上施行最久的曆法,要推王恂、郭守敬、許衡等編制的《授時曆》,長達三百六十四年。《授時曆》,把古代曆法體系推向高峰。王恂與郭守敬創立招差術,用高間距三次差內插法計算日、月、五星的運動和位置。在黃赤道差和黃赤道內外度的計算中,又創用弧矢割圓術,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王恂、郭守敬在所編制的《授時曆》中,為精確推算日月五星運行的速度和位置,根據“平、定、立”三差,創用三次差內插公式,這在數學上是重要的創新,同時也把天文曆法的計算工作推進了一大步。

人物評估

王恂在改曆工作中的數學貢獻是:多次使用三次內插法,並造了三次差分錶;第一次研究了球面上弧與弧的關係;把高次方程用於曆法研究。這些成就當時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其貢獻與郭守敬齊名。王恂自己沒有著作流傳,但世人對他的評估甚高,稱他為“算術冠一時”的數學家。

王恂是中國古代天文家、數學家和曆法計算學家,為中國科學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被歷代所推崇。

一九八七年邢臺市人民政府建郭守敬紀念館時,也為王恂製作了陶瓷壁像,同郭守敬壁像鑲於該館正廳,以事紀念。

本文標題: 王恂作出了哪些貢獻?將古代曆法體系推向高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60212961285974
相关資料
徐晃在官渡之戰中的表現怎麼樣?
官渡之戰,指的是三國時期西元200年以曹操和袁紹為主的一場戰役。徐晃作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也能征善戰,雖然相對其他四比特,徐晃存在感稍弱,但是,徐晃最出名的一戰,在襄樊之戰中,救援樊城,擊敗了關羽。其實,除此之外,徐晃在官
標籤: 官渡之戰 三國 曹操
王恂,元代數學家,曾跟劉秉忠學習數學、天文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縣人,元代數學家。王恂跟劉秉忠學習數學、天文、後與郭守敬一道從劉秉忠學習數學和天文曆法,精通曆算之學,王恂任太史令期間,分掌天文觀測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曆書四十餘家。王恂的父親叫王良,是金代末年中山府中的幕僚,曾救出離
標籤: 天文 數學 王恂 數學家
阮鹹演奏樂器大阮介紹,這是一種什麼樂器
中國民族彈撥樂器。阮(古琵琶)——因竹林七賢之一的阮鹹善奏此器而得名。大阮作為阮的一種,在合奏中主要擔任低音和旋樂段;其音質圓潤、渾厚優美動聽、低沉婉轉,是民族樂團、戲曲樂團、民族交響樂團中的重要成員之一,也是一件精美的獨奏樂器。總之,大阮
標籤: 樂器
東漢末年為何會出現人口驟減呢?只是因為戰亂嗎?
古代由於生產力水准低下、戰爭等因素,人口數量一直不是很多。東漢末年時期就出現了一次人口驟減。除了瘟疫愛,東漢末年還出現了嚴重的旱灾和蝗灾,這兩個灾害造成了大規模的饑荒,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况。瘟疫、饑荒和無休止的戰亂造成了東漢末年人口的大量
標籤: 東漢末年 漢朝 歷史 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