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家子弟到紅軍烈士,他是英名錄上唯一的他鄉异客

夏天的羅霄山脈鬱鬱蔥蔥,潮濕溫潤。此行甚遠,我為一個陌生的名字而來。因工作緣故,得知江西省遂川縣戴家埔村有一座建成不久的烈士紀念館。我懷着好奇,在黨史書籍和網上尋找與這個名字有關的一切。傷勢尚未痊癒的王展程受命擔任紅5軍副參謀長。英名錄上唯一的他鄉异客,是紅4軍第28團參謀長王展程。烈士犧牲的殺人壩早已被稱為英雄壩。

遂川有個英雄壩

■李書哲

夏天的羅霄山脈鬱鬱蔥蔥,潮濕溫潤。此行甚遠,我為一個陌生的名字而來。因工作緣故,得知江西省遂川縣戴家埔村有一座建成不久的烈士紀念館。我懷着好奇,在黨史書籍和網上尋找與這個名字有關的一切。

王展程(曾用名王展臣,王展成),湖南省石門縣人,曾參加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後隨起義軍到達井岡山任紅4軍第28團參謀長、第2縱隊參謀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反“進剿”、反“會剿”鬥爭和贛南、閩西地區的遊擊戰爭。1929年4月犧牲。

紀念館中央的半身銅像,英姿勃發,劍眉明眸,目光如炬,直視前方,鼻樑高聳,如山川弧線,難掩英氣和自豪。井岡山鬥爭中,他任參謀長的第28團先後取得過五鬥江戰鬥、七溪嶺戰鬥、龍源口戰鬥的勝利。

牆上懸掛著他的生平簡介、影像資料。我仰頭,認真讀著,屏息凝神。

1929年2月,大雪如席,覆蓋了崇山峻嶺間的戴家埔。山麓上移動著3個身影,走在前頭的是紅4軍第28團參謀長王展程。他步履踉蹌,疲憊、槍傷撕裂著透支的肉體。冰寒入髓,他心中燃起焦灼。

王展程出身農家。如果不是因為革命,很大概率上,他會重複父輩們的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命運出現了意外。在長沙法政學校,他接觸到了政治、經濟、法律,他跑步、打球和游泳,他在煤油燈下讀《先驅》《新青年》《勞動者》。散發著油墨芳香的進步文章,猶如電石撞擊。《共產黨宣言》的戰鬥號召,更是在意氣風發的少年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學業結束,王展程南下廣州,輾轉進入黃埔軍校,和日後成為我軍著名將領的曾中生、劉志丹、段德昌等成為同學。1926年10月,王展程如期畢業,很快加入革命隊伍。如同水滴匯入大海,他自己也化身為助推革命波瀾的一分子。他先是追隨朱德參加南昌起義,後來又協助朱德舉行湘南暴動。刀、槍、旗幟四處飛舞,衝鋒的人們用肉身奏響了悲壯的凱歌。

邊遠、險峻、沉默的山脈,成了孕育中國革命的搖籃。

1928年4月28日,朱、毛會師於井岡山,成立工農革命軍第4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石門同鄉、黃埔軍校校友王爾琢的大名,王展程早就聽聞。現在因為同樣的信念,他們分別擔任紅4軍第28團團長和參謀長。

此時,湘粵贛三省軍閥策劃進剿,巨大危險逼近了井岡山根據地。贛軍第27師楊如軒的第79、第81兩個團從永新進犯。敵我兵力懸殊,紅4軍兵分兩路,迎戰遂川方向來敵,在寧岡、永新交界的七溪嶺設伏阻擊。

第28、第29團佯攻遂川,迂回攻擊敵第81團。以少數槍支、多數大刀和梭鏢為武器的第29團在黃坳首戰告捷,擊潰國民黨軍一個先頭營。第28團趕至黃坳後向遂川進軍,途中與敵第81團主力兩個營剛一接觸,敵人就逃跑,朱德率部快速追擊35公里,一直追到五鬥江,將敵人打垮,殲敵大部,繳槍數百支。隨後追殲殘敵,佔領永新縣城,粉碎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進剿”。

首戰告捷!接下來的七溪嶺戰鬥、龍源口戰鬥,王爾琢和王展程率領部隊所向披靡。戰鬥間隙,王展程常常在軍事地圖前來回踱步,徹夜難眠。他早已從稚弱的讀書郎真正蛻變成出生入死的革命軍人。

一場婚禮,帶來了戰地久違的歡愉。王展程因為工作中的接觸,與段子英相識、相知、相愛了。

因為段子英在司令部宣傳科工作,和參謀處僅一牆之隔,二人有過無數次的擦肩而過。王展程發現,這個從衡陽第三女子師範學校走出來的湘妹子文靜靦腆,說話做事卻有板有眼,尤其是那雙含笑的眼睛,和天上的星斗一樣明亮。

傍晚的小溪旁,多了一對年輕人的身影。他們是戰友,是衕誌,也是愛人。他們有相同的信仰,有說不盡的綿綿情話。他為她寫下小詩:“戰友本多情,革命亦思春。勝利期未遠,謹此慰卿卿。”

王展程和段子英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此後因戰局複雜,夫妻倆匆匆分別。得知妻子懷孕的好消息,王展程驚喜不已。紅米飯南瓜湯缺油少鹽,他就把伙食費一分分地積攢起來,換幾個土雞蛋,等到回家再帶給妻子補身體。

1928年8月中旬,紅4軍第28團在桂東與井岡山根據地派來接應的紅4軍第31團一個營相遇後,合兵一處,返回井岡山。途中,擔任前衛的第28團第2營第5連和迫擊炮連,受營長袁崇全脅迫,企圖投靠國民黨軍。王爾琢接到報告,决定親自去追。王爾琢和王展程一路上策馬疾馳,直到眼前一黑……

醒來時,王展程的肩臂已經纏裹紗布,躺在小井紅軍醫院的病床上。畫面在記憶中變得淩亂:有人突然倒地,有人受了重傷,自己失去知覺……聽聞王爾琢犧牲的噩耗,悲憤難忍的他再度被劇痛折磨得昏了過去。

離散,再相聚。從茅坪爬山過坳,翻越幾十裡山路的段子英終於見到了王展程。她把淚水擦乾,打來一盆水,擰幹了毛巾,敷在丈夫發燙的額頭上。

被敵人封鎖的井岡山,此時儼然成了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32間病房裏,住滿了200多名傷患。物資和藥品更是極度缺乏。茶成了王展程療傷的藥。他堅持只肯用舊紗布沾茶水清洗化膿的傷口,雖比不上酒精,卻也有溫和的功效。

1929年1月4日至7日,毛澤東主持召開前委聯席會議。會議决定由朱德、毛澤東率領紅4軍第28、第31團及軍直屬隊出擊贛南;第30團和第32團一起留守井岡山,由紅4軍副軍長彭德懷和副黨代表滕代遠統一指揮。傷勢尚未痊癒的王展程受命擔任紅5軍副參謀長。

戰事急轉直下。黃洋界、八面山、桐木嶺陸續失守,不足千人的守山部隊和國民黨軍展開殊死戰鬥,傷亡慘重。突圍過程中,部隊被打散,有的仍在井岡山,有的去了贛南,有的則去向不明。王展程和段子英决定,繞道湘贛邊界追趕紅軍主力。

從井岡山到戴家埔的山林裏,寒風刀刃般割在臉上,深深淺淺的脚印陷入雪地。夫妻倆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途中,他們遇見了跟隨彭德懷的李參謀,朝南的隊伍又添一員。乾糧早已吃完,只能進村討吃的,他們小心翼翼地敲開一戶人家的門。

很快有人探出頭。這位看起來老實木訥的村民叫陳繼賓,不僅拿出了烤熟了的野山芋,還自告奮勇帶路。不料,快到山脚下的時候,國民黨“挨戶團”急促的脚步聲響了起來,後撤為時已晚。

他們被粗暴地扔進一間沒有窗戶的土房子,空氣中凝固的時間令人窒息。段子英的腹部已經微微隆起,王展程的心中隱隱作痛。眼下只能裝作不相識,讓妻子躲過這一劫。

王展程和李參謀被團丁押上了山。為了奔向主力部隊飛越千山暮雪的失群孤雁,即將和戰友與愛人訣別,永別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

那一天,村民們分明聽到殺人壩傳來槍響。同時聽到槍聲的還有段子英,她兩眼發黑,昏了過去。

段子英失魂落魄,她開始對著牆壁傾訴。她要把心裡話說給丈夫聽,說給肚子裏的孩子聽,她的心底懷揣著太多的愛恨情仇。最後,看守她的陳榮慶成了她最忠實的聽眾,聽她說共產主義,說井岡山的抗爭,說將來必定天翻地覆……

這種隱秘的交流維持了3個月,段子英被“挨戶團”賣給藥店老闆徐祥春,開始了另一場顛沛流離,而陳榮慶毅然追隨紅軍主力的方向而去。

在這片血染的大地上,抗爭的火焰熊熊燃起。僅1927年至1931年,戴家埔這個只有幾百口人的小村落就有40多名烈士相繼犧牲。

解放後,戴家埔的松林翠竹間,安葬了40多名烈士的墓園安靜肅穆。英名錄上唯一的他鄉异客,是紅4軍第28團參謀長王展程。

山風凜凜,歲月枯榮。烈士犧牲的殺人壩早已被稱為英雄壩。王展程不再只是一個名字,不再只是一個影像。他停留在27歲的那一年,幻化成永恒的伴侶和信念。

1984年,古稀之年的段子英帶著遺腹子王林濤重返戴家埔祭奠,在英雄壩大哭一場。往事俱已飄散風中,然而誓言刻骨。她用骨灰盒鄭重地裝上一抔泥土,帶回井岡山。

2000年,段子英去世。此後,她的骨灰安放在井岡山烈士陵園,和王展程的雕塑在陵園內相依相伴。

他們在戴家埔離散,在井岡山重聚。現如今的英雄壩,茶樹滿山滿穀,草木青青,暗香盈袖……

本文標題: 從農家子弟到紅軍烈士,他是英名錄上唯一的他鄉异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9608328557819
相关資料
太原戰役,艱苦卓絕的都市攻堅戰
太原市民迎接革命军入城。太原戰役,自1948年10月5日起至1949年4月24日結束,歷時6個月20天,是一場艱苦卓絕的都市攻堅戰。正當我軍逼近太原城郊、進行戰役準備時,太原守軍為搶糧和破壞我軍戰役準備,於10月1日以7個師分三路南進。為减
標籤: 太原戰役 歷史 閻錫山 陸軍 中國軍情 清朝歷史
上海解放後的第一個建軍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後,革命军嚴格遵守“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不入民宅、買賣公平,十萬大軍秋毫無犯。這些壯舉深深觸動了上海百姓,迅速贏得了人民的信任與擁護。兩個月後,上海即將迎來解放後的第一個建軍節。各界人士為表達對革命军的衷心愛
標籤: 建軍節
鄧中夏,做革命的詩歌,喚醒工人去鬥爭
鄧中夏,湖南宜章人,中國共產黨創立者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卓越的工人運動領袖。他創作的大量詩歌,既平實質樸,又熾熱深沉,啟蒙了工人思想,鼓舞了戰友為革命而鬥爭。1933年9月21日早晨,鄧中夏在南京雨花臺被殺害,年僅39歲。鄧中夏是詩人,更
標籤: 鄧中夏 詩歌 歷史 社會
滇南戰役,出奇制勝的追殲戰
滇南戰役是解放雲南的最後一戰,也是一場以少勝多出奇制勝的追殲戰。為徹底掃除國民黨在大陸的殘餘勢力,根據中央部署,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第13軍、第四野戰軍第38軍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廣西直插滇南,在中國人
標籤: 歷史 國民黨 軍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