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夏侯惇的武功不如關羽,為什麼還敢追殺關羽?

說夏侯惇武力不如關羽,這一點應該反對的人並不多,畢竟有那麼多戰績擺在那裡。那既然夏侯惇的武功是不如關羽的,又為何說面對夏侯惇的追殺,關羽是沒法獲勝的呢?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晋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夏侯惇追殺關羽,如果不是張遼來封锁,能分出勝負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說夏侯惇武力不如關羽,這一點應該反對的人並不多,畢竟有那麼多戰績擺在那裡。夏侯惇這個人,武功還是不錯的,膽子也是比較大的,敢於直接去和呂布單挑,說明他是一員真正的虎將,只不過他的戰鬥力相比於關羽來說,還是弱了一點。

白馬之戰,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嚇得曹營眾將不敢出戰,最終曹操只能無奈地請出關羽,才最終擊敗顏良。這其實就足以說明,在曹操等其他謀士的眼中,關羽的個人武力是要强於夏侯惇的。

在和呂布軍隊的交手過程中,夏侯惇曾五十回合擊敗高順,而高順的戰鬥力和張遼差不多,也就是說,夏侯惇能够五十回合擊敗張遼,他比張遼要强一點。關羽曾經對張飛說,張遼的武力不遜色於他倆,實際上這是恭維的話語,因為關羽欣賞張遼的為人,不想張飛去追殺張遼,所以才會說這種客氣話。從後續張遼的表現來看,其實他和張郃的武力水准是差不多的,比關羽張飛要低一個檔次!那麼既然夏侯惇和關羽都比張遼强,夏侯惇和關羽究竟誰更厲害一點呢?

實際上從他倆跟呂布的交手我們便可以知道。關羽和張飛的武功差距不大,張飛能和呂布打個100回合不分勝負,這意味著關羽和呂布至少也能打個五十回合吧?而夏侯惇面對呂布,卻十多回合就被擊敗了,這其實就足以說明夏侯惇的個人武力是不如關羽的了!

那既然夏侯惇的武功是不如關羽的,又為何說面對夏侯惇的追殺,關羽是沒法獲勝的呢?實際上,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夏侯惇糾纏人的本事很大

很多人把戰鬥理解得很簡單,比如說張三武功比李四强,那麼張三面對李四就一定能够獲勝!事實上,這種看法並不完全正確。在真實的戰場中,還有這麼一種情况,雖然張三比李四强,但兩人打起來後,張三也沒法徹底擊敗李四,典型的例子就是呂布和張飛!呂布是天下第一猛將吧,他的實力是要强於張飛的吧,可他真正和張飛打起來時,卻沒辦法輕鬆擊敗張飛,這就是真實戰場上的另一種情况。雖然你很强,但是你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獲勝!

夏侯惇作戰,其實也同上述的作戰情况相同,雖然他的戰鬥力不一定强於其他人,但是他糾纏人的本事那可是一流的,管你多强,都沒法輕鬆的擊敗夏侯惇。

濮陽之戰時,曹操帶人去偷襲呂布的西寨,結果反被呂布包圍,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往回撤退,路上又被呂布的快馬給追上了。當時的曹營眾人,經過了一系列的戰鬥,都已經沒有力氣了,所以根本無法組織對呂布的反擊,只想著四散奔逃。眼看著曹操就要被呂布給活捉了,夏侯惇出現了,成功地擋住了呂布!

原文:典韋救了曹操,眾將隨後也到,尋路歸寨。看看天色傍晚,背後喊聲起處,呂布驟赤兔馬、提方天戟趕來,大叫:“操賊休走!”此時人困馬乏,口內烟生,面面相覷,各欲逃生。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操視之,乃夏侯惇引生力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黃昏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

前文我們曾經說過,夏侯惇這個人的個人武力,其實是不如呂布的,然而當他帶人攔住呂布時,呂布卻也無法突破夏侯惇的防線。最終,雙方大戰到天降大雨才各自退兵,這不就說明夏侯惇這個人的糾纏能力非常强嗎?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大軍廝殺,主將是肯定要互相比拼一番的,此時的夏侯惇雖然武力上不如呂布,卻能够於亂軍之中纏住呂布,讓呂布無法完全獲勝,這豈不就是夏侯惇的另外一種能力?而他的這種糾纏能力,在後面攔截關羽時,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土山之戰,曹操為了降服關羽,選擇讓夏侯惇將關羽引出城池,然後把關羽困在野外,趁機帶人攻下城池,抓住劉備的家小,逼迫關羽投降。此戰最重要的地方,乃是斷絕關羽的回城之路,只有這樣,才能把關羽逼入絕境!為此,曹操專門派出了許褚和徐晃兩員大將,結果這兩人面對關羽的進攻,根本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擊敗了。有些人質疑許褚在放水,實際上這就是無稽之談!曹操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許褚他們,他們敢放水?真當曹老闆不敢殺人?

很明顯,當時的關羽得到了赤兔馬的相助,戰鬥力更上一層樓,許褚和徐晃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原以為關羽沖過了許褚這道防線,可以成功返回城池,可接下來的一幕,直接震驚了眾人,因為突破了許褚徐晃的關羽,竟然無法突破夏侯惇的防線,最終只能灰溜溜的宿營於野外!

原文: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許褚接住交戰。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廝殺。公戰至日晚,無路可歸,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於山頭,權且少歇。

許褚徐晃聯手都攔不住關羽,可夏侯惇硬是攔住了關羽,這說明什麼,不就說明夏侯惇這個人作戰和其他人不同嗎?夏侯惇雖然個人武力不行,但是人家的糾纏能力可是非常强的,管你是呂布還是關羽,你要想輕鬆擊敗夏侯惇,突破他的防線,基本是不可能的!

再看黃河渡口,夏侯惇帶人來追擊關羽的時候,這一幕是不是就非常像夏侯惇帶人攔截關羽?當年土山之戰,關羽帶著那麼多精兵強將都無法突破夏侯惇的防線,憑什麼就說這一次關羽能突破呢?夏侯惇糾纏人的能力這麼强,關羽之前也是體驗過的,現在他真有自信突破夏侯惇的糾纏?本文認為不可能!

當然了,也有許多人會說,關羽得到赤兔馬後,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說不定已經能够突破夏侯惇的防線了呢?這種說法倒是有一定的可能,可是關羽畢竟不是獨自一人,他還有兩個嫂子要保護!他不可能扔下兩個嫂子獨自跑路吧?要真這麼幹,他在土山之戰時,其實就可以獨自跑路了。所以說,要是沒有張遼前來封锁,打到最後,關羽仍然是突不破夏侯惇的防線,最終很可能被活捉!

二、關羽的態度

過五關斬六將時,關羽可是非常驕傲倡狂的,只要別人敢攔住他的去路,他直接就是上去一刀。黃河渡口時,秦琪攔住關羽去路,挑釁關羽,關羽直接說道,你比顏良、文醜如何?之後便揮舞著大刀沖了過去,一刀斬殺了秦琪。然而這一次面對著夏侯惇,他雖然憤怒,但卻始終保持著克制!

關羽一見夏侯惇前來,直接說了這麼一句話:汝來趕吾,有失丞相大度。這話怎麼聽都少了關羽的一分傲氣,關羽這邊放下了自己的傲氣,夏侯惇那邊可是不依不饒的,直接說丞相又沒有明文說放你,你一路上闖關殺人,又殺了我的部將,現在我來捉你,你直接下馬投降吧!夏侯惇話都說得這麼直白了,按說以關羽的脾氣,他應該馬上沖上去斬殺夏侯惇,但是接下來他卻按捺住自己的脾氣,耐心的和夏侯惇解釋緣由。最終倒是夏侯惇忍不住了,直接說,他就是要替秦琪報仇,就是要捉拿關羽,主動沖向了關羽!

原文:雲長按住刀而言曰:“汝來趕吾,有失丞相大度。”夏侯惇曰:“丞相又無明文傳報,汝於路殺人,又斬吾部將,特來擒汝。早下馬受縛!”雲長曰:“吾未降漢時,曾說應有殺伐,不須禀問。於路守把將校,生事攔截,吾皆斬之。”惇曰:“吾與秦琪報仇!”拍馬挺槍欲刺。

看看夏侯惇和關羽的對話,夏侯惇完全是強勢的一方,倒是關羽放下了自己的高傲,顯得頗為低調。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原文,細細揣摩一下夏侯惇的語氣和關羽的語氣,應該能够很明顯地發現,關羽在面對夏侯惇時,顯得非常克制,而他之所以這麼做,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也知道只要夏侯惇不放手,他是無法安全突破的。土山之戰他帶著那麼多軍隊都沖不破夏侯惇的防線,就更別提現在這麼幾個人了!

三、夏侯惇沒打算單挑

一說起演義,很多人都熱衷於單挑,但是演義中有不少的武將,其實他們並不是非常熱衷於單挑的。比如這一次的夏侯惇,他就沒打算和關羽單挑,所以他帶了三百人過來。而且為了提防關羽趁亂逃跑,他還直接下令把關羽等人給團團圍起來了。

原文:惇曰:“丞相不知關某殺人,必要擒下!”指揮手下軍士,團團圍住,休教走了。背後軍馬齊來。公無半分懼怯,聲如巨雷,來沖陣勢。

就夏侯惇的這番佈置來看,很明顯他並不打算和關羽單挑死磕,一旦時機成熟,夏侯惇肯定會朝關羽的嫂夫人下手,最終關羽只能投鼠忌器!關羽是一個忠義之人,為了嫂夫人的安全,他只能選擇束手就擒,最終被夏侯惇活捉。所以說,雖然關羽的戰鬥力比夏侯惇强,但要是沒有張遼前來封锁,關羽肯定是雙拳難敵四手,最終投鼠忌器,被夏侯惇活捉!

本文標題: 既然夏侯惇的武功不如關羽,為什麼還敢追殺關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9348921605622
相关資料
通過張郃徐晃的戰績來看,張遼徐晃二人能擊敗趙雲嗎?
最開始的徐晃,是楊奉的手下,在與許褚的對戰中,雙方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顯示出了徐晃超强的戰鬥力,由此獲得了曹操的青睞。不過關羽對張遼的這番評估,歷來被許多人所詬病。
標籤: 張遼 趙雲 許褚 黃忠 曹操 三國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能把許褚打得懷疑人生的猛將有哪些?
在土山之戰中,曹操為了阻攔關羽回城,命令許褚和徐晃聯手攔截關羽,結果被關羽成功擊退,可見許褚並非是關羽的對手。演義中,第二個能把許褚打得懷疑人生的猛將,乃是顏良!
標籤: 許褚 張飛 顏良 呂布 曹操 關羽
郭嘉這位謀士究竟厲害在什麼地方?又弱在什麼地方?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晋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郭嘉這個人,厲害在什麼地方?又弱在
標籤: 郭嘉 荀彧 荀攸 劉備 曹操 袁紹
為了保持肉食的肥鮮,唐朝常常採用哪一種烹製管道?
都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在那個軍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盛唐,從宮廷到民間,從主食到甜點,可謂是樣樣都不缺。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為了保持肉食的肥鮮,唐朝常常採用哪一種烹製管道?在這種風潮之下,唐人為了保持肉食的肥鮮,常常採取一種
標籤: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