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力氣大,耐力强,周倉這人的武功究竟怎麼樣?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晋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三國中有哪些不太出名,武功卻比較好的猛將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除了力氣大,耐力强,周倉這人的武功也還是不錯的,血條非常厚!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晋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三國中有哪些不太出名,武功卻比較好的猛將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說起王朗,大家很自然地會想到那個和諸葛亮唇槍舌戰的魏國文官,在大家的印象中,王朗就是一個文人,是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不過從原文來看,王朗這個人其實是非常猛的,人家年輕的時候可是敢於和太史慈硬剛的!

當時孫策率領著軍隊進攻嚴白虎,將嚴白虎打得大敗,嚴白虎逃向會稽,得到了會稽太守王朗的相助。孫策和王朗話不投機,正準備開戰,太史慈卻突然沖了出來,要和王朗大戰。

原文:朗罵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强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聽,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聽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

太史慈大家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在東吳,太史慈的武力應該算是數一數二的,然而看看王朗的表現,人家竟然不慫太史慈,而且還和太史慈打了個不分勝負,武功也真的算是不錯了。要是諸葛亮知道王朗年輕時候的這段歷史,估計是不敢出陣和王朗對罵的,萬一王朗發起飆來,罵完諸葛亮,直接揮刀沖向諸葛亮,那情况就好看了。

曲阿小將在演義中絕對算是一個不世出的高手!當時的太史慈還沒有投靠孫策,還在劉繇部下,一日聽說孫策帶人前來查探地形,離營地很近,太史慈便建議劉繇派人去捉拿孫策,但是劉繇擔心這是計謀,不敢前去。於是太史慈自己準備自己獨自前去,而就在這個時候,在眾人都不發一言之際,曲阿小將站出來了,表示願意助太史慈一臂之力!

原文: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唯有一小將曰:“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

看看當時眾將的表現,再對比一下曲阿小將的表現,有沒有發現曲阿小將這人太猛了,竟敢做出如此反常的舉動,像不像是一個隱藏高手?事實上,從曲阿小將後來的表現來看,人家確實是非常厲害的,並不是在吹牛!

太史慈和曲阿小將碰到孫策後,太史慈和孫策跑去單挑了,而且太史慈擔心孫策手下幫忙,故意把孫策引到遠處,準備捉拿孫策。正常情况下,主帥跑遠了,手下肯定是會跟上去了,萬一主帥出問題,罪過就大了,可奇怪的是孫策的手下並沒有跟上來,直到孫策和太史慈打了大半天,到了戰鬥尾聲了,他的這些部下才出現,那麼在這一段時間中,孫策的部下跑到哪裡去了呢?他們不可能就呆在原地吧?

唯一的解釋便是孫策手下的十二猛將,被曲阿小將給擋住了,沒法及時出現在孫策身邊!這樣一看的話,曲阿小將簡直是太猛了!當時孫策手下的這十二將,主要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人,這都是東吳猛將啊,然而他們聯手起來,卻短時間沖不過曲阿小將這一關,可見曲阿小將是多麼的強悍!

管亥大家並不是非常熟悉,但是人家卻有一項非常出色的戰績,那就是大戰關羽!

管亥是黃巾軍餘部首領,當時正帶領著軍隊進攻北海孔融。孔融不敵管亥,只能派太史慈去找劉備搬救兵,請劉備帶兵前來相助。面對關羽、張飛、太史慈等猛將,管亥是一點都不慫的,直接揮刀就沖了過來,還和關羽打了個幾十回合!

原文:管亥憤怒直出,太史慈卻待向前,雲長早出,直取管亥。兩馬相交,眾軍大喊。量管亥怎敵得雲長,數十合之間,青龍刀起,劈管亥於馬下。

關羽的戰鬥力不用多說了吧,一回合斬華雄,三回合斬文醜,實力非常强大!縱觀關羽的戰績,他斬殺敵人基本就是幾個回合搞定,以至於許多人戲稱關羽乃是“關三刀”,不過面對管亥這個對手時,他卻數十回合才能够做到斬殺,可見管亥的戰鬥力還是非常不錯的!

高覽的名字估計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事實上他的功夫並不低,他在演義中至少是有一流的武力水准!

高覽原本是袁紹手下,經常和張郃搭檔作戰,戰鬥力非常不錯,甚至有人認為他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乃是和顏良、張郃齊名的。而且從戰場的作戰來看,高覽的表現也確實不錯!

官渡之戰,曹操先是和袁紹互相對罵一番,然後命張遼上陣挑戰,袁紹這邊則派出了張郃,前去迎戰張遼。兩人大戰了五十回合無法分出勝負,於是許褚主動出陣,前去幫忙,袁紹這邊一看,曹操不講規矩啊,想以二打一,也派出了高覽,前去抵擋許褚,就這樣四人戰成一團,難分難解!

原文:怒,使張遼出戰。張邰躍馬來迎。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了,暗暗稱奇。許褚揮刀縱馬,直出助戰。高覽挺槍接住。四員將捉對兒廝殺。

高覽能和許褚打個難分難解,可見他自身的實力還是非常不錯的,雖然不能囙此說高覽能打平許褚,但至少高覽應該是和張郃差不多的水准,也是一流的猛將!

在演義中,一流的猛將都是非常出名的,那為啥高覽不怎麼出名呢?原因很簡單,高覽成為了趙雲成功路上的墊腳石了!

原文:玄德正慌,方欲自戰,高覽後軍忽然自亂,一將沖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

當時高覽正準備拿下劉備,結果趙雲突然從後面殺出,高覽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趙雲一槍結果了,死得可謂是非常憋屈的!也正是因為高覽死得如此戲劇化,沒能展現出更多的實力,打出更多的戰績,所以大家不怎麼認識他!

周倉這個人,相比於那些武功高强的猛將,也是不怎麼出名的。不過雖然周倉只是關羽的小跟班,但事實上周倉這個人的武功還是非常不錯的!

周倉原本是黃巾軍出身,但是由於他一片忠心,功夫也不錯,所以贏得了關羽的青睞,從此跟隨在關羽身邊。在書中,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然而周倉卻能輕鬆扛著這麼重的武器上戰場,可見他的力氣是多麼的大。更重要的是,周倉扛著青龍偃月刀還能追上赤兔馬的步伐,這就非常逆天了,這得有多强的耐力啊!

除了力氣大,耐力强,周倉這人的武功也還是不錯的,血條非常厚!當年為了把山寨的弟兄帶走,周倉和趙雲曾有過一番交戰,雖然周倉戰敗了,被趙雲刺了三槍,但是周倉卻也並沒有受重傷,完全是皮外傷,這足以看出周倉武功的不凡了!能在趙雲手中安全脫身,周倉的武力至少是有個一流水准的!除了和趙雲一戰,周倉還和龐德有過一戰,而且這一戰周倉輕鬆地就把龐德給活捉了!

原文:只見上流頭,一將撐大筏而至,將小船撞翻,龐德落於水中。船上那將跳下水去,生擒龐德上船。眾視之,擒龐德者,乃周倉也。

周倉能身中趙雲三槍不死,並能生擒龐德,這其實足以證明他不凡的實力了。很多時候我們不怎麼關注周倉,其實都是因為他是關羽的跟班,被關羽的光芒給掩蓋了。隨便把周倉扔到任何一支軍隊,其實都足以成為一方猛將!

王雙是諸葛亮北伐時期出現的魏國將領,很多人對他並不熟悉,稍微瞭解他的人也會認為,王雙武力不過如此,因為他最終被魏延一刀斬殺了。

原文:背後魏兵叫曰:“城外寨中火起,恐中敵人奸計。”雙急勒馬回時,只見一片火光沖天,慌令退軍。行到山坡左側,忽一騎馬從林中驟出,大喝曰:“魏延在此!”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延一刀砍於馬下。

當時王雙前去追擊蜀軍,結果魏延偷襲了他的營寨,正當他回軍救援時,魏延卻從半路殺出,王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最終遺憾殞命。可以看到,王雙根本不是死於正面交手的,而是死於魏延的偷襲,若是正面交手,魏延不一定是王雙的對手!

文中對王雙的介紹是,使六十斤大刀,能開兩石鐵胎弓,暗藏三個流星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從這番文字描述來看,王雙此人,肯定是個猛人了。而在戰場作戰時,王雙的表現也確實非常亮眼!廖化、王平、張嶷三人對陣王雙,竟然不是王雙的對手,最終被王雙打得大敗。而經此一戰後,諸葛亮也不敢再派人去挑戰王雙了,只能採用計謀智取王雙,可見在諸葛亮看來,就算是魏延親自上,其實也不一定能够打贏!

事實上,從曹真讓王雙前去對陣諸葛亮,卻不讓張郃前去,其實就已經能够看出王雙此人的不凡了,若是王雙弱於張郃,曹真肯定還是願意用張郃的!

本文標題: 除了力氣大,耐力强,周倉這人的武功究竟怎麼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9348890735279
相关資料
為什麼說關羽殺不了曹操?這裡面主要是哪三個原因?
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華容道上,如果關羽真的要殺曹操,他能殺得了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其實不然,在諸葛亮安排關羽去伏擊曹操時,他就已經向劉備說明了,此時的曹操不能殺!
標籤: 關羽 曹操 諸葛亮 劉備 三國 華容道
綜合三國志來看,為什麼說呂布完全是被高估了?
今天我們主要說三國中四個被嚴重高估的名將,他們分別是呂布、馬超、趙雲、典韋!後來丁原奉命前往洛陽,董卓看中了呂布,並買通呂布殺掉了丁原。綜合三國志來看,呂布這個人,雖然也能算是一員猛將,但是他的勇武那是遠遠達不到三國第一的!
標籤: 三國 呂布 馬超 典韋 趙雲 曹操
事實上,丁原為何是三國中死得最冤的六大名將之一?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晋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三國死得最冤的六大名將分別是誰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事實上,三國死得最冤的六大名將,分別是下麵
標籤: 張繡 關羽 顏良 曹操 三國 丁原
劉禪其實是有兵有將有援軍的,為何卻直接選擇了投降?
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在有兵有將的情况下,劉禪為何開門投降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劉禪完全可以堅守待援,而且蜀漢這邊的勝算其實更大,因為劉禪是有兵有將有援軍,糧食也非常充足,只需要好好守下去即可。
標籤: 劉阿鬥 鄧艾 司馬昭 劉備 三國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