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發佈命令,為什麼魏延沒有執行呢?

西元234年2月,經過三年的整兵備戰,諸葛亮親率蜀國大軍出斜穀道,據武功五丈原,屯田於渭濱。4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時間來到了8月,就在魏蜀兩軍僵持之際,諸葛亮卻因過度勞累而病倒在床,就此,僵局被打破。

西元234年2月,經過三年的整兵備戰,諸葛亮親率蜀國大軍出斜穀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4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

蜀軍跋山涉水,軍糧準備不足,魏國大都督司馬懿抓其關鍵,率領魏軍背水修營,想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時間來到了8月,就在魏蜀兩軍僵持之際,諸葛亮卻因過度勞累而病倒在床,就此,僵局被打破。

一、諸葛亮臨終前發佈命令,但魏延不執行

諸葛亮在五丈原因病去世,在臨終前,他深知自己一旦不在,司馬懿必定會率大軍來攻,而現時蜀軍是無法敵得過司馬懿的大軍。於是,諸葛亮召集下屬進行討論,並明確要求全軍撤退,對於魏延,諸葛亮則讓他為蜀軍斷後。可是,魏延並不認同諸葛亮的安排,他覺得,諸葛亮死就死了,北伐的計畫是無論如何不能被打斷的。還有一點就是,私底下,魏延認為自己是比楊儀功勞大、資歷高。

囙此,當部隊開始撤退時,便出現了楊儀和魏延同時進軍的情况,而且二人都向成都派出信使,說是對方要行叛亂之事。魏延雖然勇武,又精通兵法,但是,這一次魏延的死卻是極其簡單,當他率軍前往南穀口,被王平追上,在王平一番言語之下,魏延率領的阿兵哥便紛紛投降,無奈,魏延只能孤身逃跑,但很快就被馬岱斬殺。

二、魏延喜歡和諸葛亮對著幹,不是諸葛亮的覈心人物

在諸葛亮執政期間,楊毅,費毅,蔣琬,薑維等人是諸葛亮的覈心,而魏延總是喜歡反駁諸葛亮,一直在與諸葛亮對著幹。

在北伐戰爭中,魏延反復提出與諸葛亮相反的觀點,其實客觀來看,魏延是一個很有想法、很有主見的將軍,但是這樣的將軍,自不會被諸葛亮所喜。

而且,諸葛亮和魏延的軍事觀念也有很大的出入,一次,魏延提出子午穀奇謀,他只需5000精兵便可直取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則率大軍出斜穀進兵長安、潼關,最終兩軍會師於潼關。但是諸葛亮為人太過謹慎,他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便否决了魏延的提議。還有一個說法就是,諸葛亮的戰畧中並沒有攻略長安的意圖,他的目標是先取凉州,再步步蠶食魏國。但不管諸葛亮是因為何種原因才拒絕魏延,總之魏延已經開始心生不滿,也是從現在開始,魏延認為諸葛亮過分謹慎,後人也把這作為魏延以後謀反的理由之一。

三、魏延活著,就是一顆定時炸彈

魏延是諸葛亮陣營的堅決反對者,他的理念和諸葛亮更是格格不入,但即使他資歷深厚,也很難干預蜀漢的軍事事務,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諸葛亮活著。只有諸葛亮才能壓得住魏延,倘若諸葛亮不在了,魏延就會變成一顆失控的炸彈,隨時可能會爆炸,囙此,諸葛亮深知,魏延註定會是蜀漢最不穩定的因素。

即便魏延能征善戰,但也有極大的可能將蜀漢拖下水,再加上魏延一意孤行的性格,諸葛亮對他就更不放心了。魏延在投奔劉備之前,把他原來的主人韓玄一刀殺死,諸葛亮對此的評估是:“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背叛過第一次,就有可能會有第二次,也難怪諸葛亮要除掉魏延。為了蜀漢不遭受毀滅性的災難,魏延只有身死,諸葛亮才能安心,才會放心。

本文標題: 諸葛亮臨終前發佈命令,為什麼魏延沒有執行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9003411079858
相关資料
趙雲死前為何嘴裡喊著“北伐”呢?
據說,趙雲在死時嘴巴裏一直重複兩個字:北伐,北伐。諸葛亮將這些全然記在心裡,聽聞趙雲死訊悲痛不已,聽聞趙雲死前還一直重複“北伐北伐”,更是為他的這份忠心流下了淚水。為啥諸葛亮聽到趙雲死時嘴裡喊的“北伐”而臉色大變呢?
標籤: 趙雲 蜀國 三國 諸葛亮 劉阿鬥 劉備
占盡優勢的項羽,為何最後會兵敗如山倒呢?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在彭城大敗後,項羽一直把劉邦壓著打,但是鴻溝和議之後項羽撤軍後,劉邦撕毀協定,引兵追擊。劉邦聯合諸侯大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項羽軍被圍困。那麼項羽怎麼就從占盡優勢,突然淪落到兵敗如山倒,自殺而死呢?主要原因是項羽所取得的優
標籤: 項羽 劉邦 韓信 滎陽 歷史 彭越
呂後為何要殺韓信,這是劉邦的意思嗎?
韓信為劉邦的江山立下汗馬功勞,被譽為“國士無雙”。然而,韓信的結局卻十分悲催。事關緊急,且劉邦還不在京城,呂後急忙找來蕭何幫忙,兩人定下計策,假借陳豨已死為名,邀請群臣慶賀,當然韓信也在被邀請的名單之中。呂後為何要殺韓信,這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標籤: 呂雉 劉邦 韓信 戚夫人 劉邦的老婆 漢朝
身為皇帝的叔叔不是比舅舅更親嗎,皇帝為何多重用舅舅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多數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皇帝對為官做宰的親戚們的態度是複雜的,既有依賴,更有防備,尤其是皇帝的叔侄們往往被重用的程度不如舅舅,這與男權社會下的宗族種姓傳統有著密切的關係。
標籤: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