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覈心思想是什麼分?又被分為了哪三大派別?

法家是諸子百家時期比較重要的一個思想流派,其以法治為覈心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中國古代法家分為三大派別:勢治派、術治派、法治派。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於一身,將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言論及著作。

法家是諸子百家時期比較重要的一個思想流派,其以法治為覈心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中國古代法家分為三大派別:勢治派、術治派、法治派。三派均以法治為基礎,但側重不同。

法家三派分別為商鞅主導的法治派,申不害的術治派和慎到的勢治派。三者的共同點在於,都主張以法治國,以法制為覈心思想,但三派之間也有所不同。

商鞅的法治派強調絕對的法治,重視法律與規章制度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凡事依法而行。法治派的政略是以嚴刑厚賞來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或缺賞,凡犯法違令的人無所逃罰。法治派強調“以法治國”,要求國家官吏學法明法,百姓“以吏為師”。同時強調法律的普遍性,輕罪重罰,强化法律意識;不赦不宥,主張凡是有罪者皆應受罰;鼓勵告奸,用法律手段剝奪舊貴族特權。法治派的舉措剝奪舊貴族對地方政權的壟斷權,强化了中央對地方的全面控制。

申不害的術治派強調統治者必須以帝王之術來控制手下以達到鞏固自己權威的目的,“術”是指控制觀察人際關係,及察言觀色,控制操作上下級關係的手法,手腕,也即是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是那些聲色不露而辨別忠奸,賞罰莫測而切中事實的妙算。術治派提出最高統治者必須用術,君主應以“獨視”、“獨聽”、“獨斷”的手段來實行統治。術治派認為,“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君主“方寸之機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君主個人的言論和主張可以决定國家的興亡,表明了專制獨裁主義的思想。

慎到的勢治派豐富强化了管仲“勢”的概念,所謂勢即是威權。慎到強調加强統治者的權力,主張君主可以“握法處勢”,“無為而治天下”,打擊典型來震懾朝野。勢治派要求把政府的威權儘量擴大,而且盡數集中在人主手裡,使君主成為臣下恐怕的對象,以起震懾作用,並由此更進一步,認為任何變法及出仕處事之道,都要看准“勢”的變化,要讓形“勢”總是站在自己這邊,依靠控制“勢”而達到控制變法和強國的目的。

韓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於一身,將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言論及著作。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統治階級治國的思想基礎。韓非主張加强君主集權,剪除私門勢力,“以法為教”,厲行賞罰,獎勵耕戰。

資料標籤: 法家 法治國家 申不害
本文標題: 法家的覈心思想是什麼分?又被分為了哪三大派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8917029528405
相关資料
什麼是法家?是什麼樣的思想理念?
法家,《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也是先秦學派中最後出現的一家。一般認為,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和子產為法家思想先驅。前期和中期法家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李悝所編
標籤: 法家 中國法制史
先秦農家可以分為哪兩派?許行又有什麼主張?
農家,諸子百家之一,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東漢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農
標籤: 許行 先秦歷史 國學 孟子
農家的主要思想有哪些?農家認為什麼是不可違背?
農家,諸子百家之一,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東漢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農
標籤:
農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自戰國出現後如何發展?
農家,諸子百家之一,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為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東漢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而以許行為代表的農家,則是下層農民的代
標籤: 儒家 戰國 先秦諸子 許行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