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潭作》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遊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正如聞一多所說,《萬山潭作》一詩,這是詩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詩。萬山,為襄陽名勝,又有神女解佩的傳說,更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

萬山潭作

孟浩然〔唐代〕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遊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譯文

我坐在潭邊的大石上垂釣,潭水清澈心境囙此而悠閒。

魚兒在樹陰下游來遊去,猿猴在樹枝藤蔓間嬉戲打鬧。

神女以玉佩相贈的故事,聽說就是發生在這座山上。

我既然無緣有如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著歌蕩槳而歸。

鑒賞

萬山,在襄陽西北,漢水南岸,又名漢皋山。此地環境清幽,為襄陽名勝,又有神女解佩的傳說,更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浩然常遊此地,詩集中就有三首於此得題。“萬山潭”,指山旁江水深曲處。這是一首帶有古詩意味的律作。詩人常遊於萬山,詩集中有三首於此得題。此詩詩風古雅質樸,空逸澹宕,清心閒適。

首聯寫詩人沖淡的心情和垂釣之樂。垂釣本身,已樂在其中,何况靜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顯安閒。且潭水清澈,與閒適的心境相默契。詩中未提一個樂字,但樂字已融入閑淡之中。

頷聯,所謂“魚行潭樹下”,似不合理,蓋魚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於樹下。細細體味,就可理解潭側之樹高於潭中之魚,且樹影映入潭水之中,魚兒翕翕遊動,自由自在。故“魚行潭樹下”。在這裡,詩人雖沒有正面描寫樹的倒影,但卻可以領悟出樹的倒影的蕩漾美,與遊魚的動態美相互參差,更顯出美的多樣性。且“魚行”與“猿掛”,一低一高,遙相呼應,更拓展出空間的距離美。“潭樹下”與“島藤間”,一潭一島,一樹一藤,一下一上,也顯示出對稱美。頸聯借當地典故抒發情懷。曹植《洛神賦》中說:“交甫之弃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意思是鄭交甫曾遊於萬山,巧遇兩個遊山的神女,羡慕不已,向神女索取佩帶上的飾物,遊女解佩贈之,但霎時,遊女及佩飾均不見。鄭交甫悵惘良久。這個美麗的神話,為萬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風采,也觸動著詩人的心弦,並自然地引出下句詩來。

尾聯寫心中嚮往,求之不得,於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遊女解佩的故事,給詩人以無窮的遐思。詩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極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兒的動態美,表明不僅僅是一點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滿舟,銀輝一路,歌聲不絕。此情此景,令人嚮往。

全詩有動有靜。首、頷二聯,以靜為主,寓動於靜;頸、尾二聯,以動為主,寓靜於動。沖淡之風,顯隱於動靜之中。聞一多說:“真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的築在一聯或一句裏,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詩沒有。”(《唐詩雜論》)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嚴羽《滄浪詩話·詩辯》),正是此中境界的寫照。劉熙載說:“詩品出於人品”(《藝概·詩概》)。

關於孟浩然的人品,王士源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錶。灌疏藝竹,以全高尚。”(《孟浩然集序》)王維在絹本上繪製的孟浩然肖像“頎而長,峭而瘦,風儀落落,凜然如生。”(《韻語陽秋》引張洎題識)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可用風清骨峻四個字來形容。它體現在孟氏詩中,就澆鑄出孟浩然的詩品。

正如聞一多所說,《萬山潭作》一詩,這是詩的孟浩然,又是孟浩然的詩。詩人的心境是非常悠閒、清靜、曠達、淡泊的;詩人的形象是“風神散朗”、“風儀落落”的。這確是詩如其人、人即其詩了。孟浩然所創造的人入其詩、詩顯其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沖淡。

孟浩然和王維,都推崇沖淡,卻各有千秋。胡應麟在《詩藪》中說:“浩然清而曠,王維清而秀。”可見,王、孟雖同樣具有沖淡中“清”的特點,王維偏重秀字,孟浩然偏重一個曠字。王維的《青溪》,雖然寫了素、閑、清、澹,但從“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的詩句中,卻可看見大自然的秀麗景色。孟浩然的《萬山潭作》,雖然也寫了清、閑,但從神寄遊女、歸舟放歌的情境中,讀者卻可窺見他的曠達情懷。

創作背景

本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萬山,為襄陽名勝,又有神女解佩的傳說,更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孟浩然常遊此地,這首於此得題。

本文標題: 《萬山潭作》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8657664607538
相关資料
《耶溪泛舟》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鑒賞呢?
落景餘清輝,輕橈弄溪渚。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頭老翁端坐於岸邊垂釣,新妝的少女臨水清洗衣衫。一日,他泛舟耶溪,傍晚,在溪邊看到了垂釣的老翁,浣紗的村女,他們生活得自然、和樂,無憂無慮,深深觸動了詩人之心。囙此,寫了這首《耶溪泛舟》,以表
標籤: 耶溪泛舟 詩歌
《初秋》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不知不覺就立秋了,夜也漸漸長了。清凉的風緩緩地吹著,又感到凉爽了。酷熱的夏天熱氣終於消退,房子裏也安靜了。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水珠。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
標籤: 初秋
《晚泊潯陽望廬山》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掛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這首《晚泊潯陽望廬山》,一開篇便是“掛席幾千裏,名山都未逢”,淡筆輕輕揮灑,勾勒出一片寬廣的大自然,不精雕細刻個別景物,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像餘地。開元二十一年,詩人孟浩然漫遊吳越之後,在還
標籤: 晚泊潯陽望廬山 聞鐘 讀書 香爐峰 詩歌 廬山
《自洛之越》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鑒賞呢?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且樂杯中物”,借用陶淵明《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孟浩然四十歲到長安應舉不第,大約在西元728年到東都洛陽遊覽。在洛陽滯留了半年多,次年秋,從洛陽動身漫遊
標籤: 自洛之越 讀書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