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賦》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鑒賞呢?

相國中山公賦《秋聲》,以屬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絕,然皆得時行道之餘興,猶動光陰之歎,况伊鬱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憤。百蟲迎暮兮,萬葉吟秋。送將歸兮臨水,非吾土兮登樓。晚枝多露蟬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力將痑兮足受絏,猶奮迅於秋聲。宰相中山公寫了篇《秋聲賦》,用來應和吏部尚書的賦作,一唱一和都很絕妙。

秋聲賦

劉禹錫〔唐代〕

相國中山公賦《秋聲》,以屬天官太常伯,唱和俱絕,然皆得時行道之餘興,猶動光陰之歎,况伊鬱老病者乎?吟之斐然,以寄孤憤。

碧天如水兮,窅窅悠悠。百蟲迎暮兮,萬葉吟秋。欲辭林而蕭颯,潜命侶以啁啾。送將歸兮臨水,非吾土兮登樓。晚枝多露蟬之思,夕草起寒螿之愁。

至若松竹含韻,梧楸聖脫。驚綺疏之曉吹,墜碧砌之凉月。念塞外之征行,顧閨中之騷屑。夜蛩鳴兮機杼促,朔雁叫兮音書絕。遠杵續兮何冷冷,虛窗靜兮空切切。如吟如嘯,非竹非絲。合自然之宮徵,動終歲之別離。廢井苔冷,荒園露滋。草蒼蒼兮人寂寂,樹槭槭兮蟲咿咿。則有安石風流,巨源多可。平六符而佐主,施九流而自我。猶複感陰蟲之鳴軒,歎凉葉之初墮。异宋玉之悲傷,覺潘郎之么麼。

嗟乎!驥伏櫪而已老,鷹在韝而有情。聆朔風而心動,眄天籟而神驚。力將痑兮足受絏,猶奮迅於秋聲。

譯文

宰相中山公寫了篇《秋聲賦》,用來應和吏部尚書的賦作,一唱一和都很絕妙。雖然都表現了遇到良時、理想得以施行的未盡興致,卻仍有時光匆匆、人生易老的感歎,何况像我這樣抑鬱苦悶、老而多病的人呢?吟誦之後,援筆成章,以寄託我心中的孤臣之憤。

藍天有如清澈的水啊,是那樣遙遠深幽;百蟲迎來了歲暮啊,萬葉也在吟唱寒秋。樹林中將要飄下的枯葉,在西風中瑟瑟作響;潜藏的昆蟲呼喚著同伴,聲音淒涼而又悲憂。送那將歸之人啊,來到水邊;遠離了故土啊,為望鄉登上高樓。晚秋的樹枝上蟬鳴陣陣,牽惹旅人的鄉愁;黃昏的蔓草中寒蟬哀吟,引起人幾多離愁?

還有那蒼松翠竹在風中搖曳,梧桐楸樹早已枝凋葉脫。感受著曉風破窗而入的淒寒,凝視著灑滿碧階的清凉月色,不由得想起征人遠在塞外的艱辛,少婦獨處空閨的寂寞。夜間蟋蟀鳴叫啊,織布機聲聲急促;長空北雁叫啊,書信早已斷絕。遠方那斷續的擣衣聲啊,清冷激越;虛掩的窗戶真寂靜啊,盼不來親人多悲切!如低吟,似長嘯,不是笛簫,也不是琴瑟。合乎自然的音律,觸動人終年的別緒。廢井邊,青苔已經佈滿;荒園中,到處是寒凉的露滴。此時此刻,即使有謝安那樣的瀟灑風度,像山濤那樣的寬容隨和,即使為平天下輔佐君主,將各學派的發展親自掌握,也會有感於秋蟲在窗前的鳴叫,慨歎凉葉在初秋時的凋落。只是這感慨不同於宋玉由秋引起的悲傷,也迥異於潘嶽悲秋的微小瑣屑。

啊!千里馬雖雄心不已,卻已經衰老,蒼鷹雖未騰空,卻充滿搏擊之情。我一聽到秋風的呼嘯,便怦然心動,一看到蒼茫的秋色,精神也為之驚醒。力量雖已將盡了啊,脚還受到束縛,可我還是要奮進向前,只因了那凜冽的秋聲!

創作背景

由賦序可知,此賦是作者為“寄孤憤”而創作的。至於創作時間,卞孝萱《劉禹錫年譜》任務是會昌元年(西元841年)秋,作者七十歲,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時作;瞿蛻園《劉禹錫集箋證》以為太常伯指令狐楚,“大和七年(西元833年)春,德裕入相,其夏(令狐)楚除吏部尚書,《秋聲》之賦,蓋即在是年之秋。”“至於禹錫,此時方六十二三歲,在蘇州刺史任,故有‘伊鬱老病’之語。”根據作者、李德裕、令狐楚生平交往,太常伯當為王起,即此賦當創作於會昌元年(西元841年)秋。

賞析

此賦的賦前小序交待了作者創作此賦的緣由和目的,正文分兩層。

前兩段為第一層,這一層鋪寫了一系列淒涼的秋聲:百蟲哀鳴,落葉秋風,蟬聲,螿聲,蛩聲,雁聲,匯合成一首暮秋交響曲。而寫各種秋聲時,又多把秋聲人格化:百蟲聲則為“迎暮”,落葉聲則稱“吟秋”,秋蟬聲則曰“思”,寒螿聲則謂“愁”,中間又穿插各種淒涼秋景的描寫和遊子、思婦對秋聲的淒涼感受,把秋聲烘托得很淒涼,作者之“孤”也暗寓其中了。其中,前段寫秋天景色,融入了作者自己遭受多次遷謫之後帶來的人生體驗;後段集中描寫秋天景色,展開聯想,擴大境界,結合歷史人物典故,使主題意義顯得更加深遠。

第三段為第二層,這一層是作者直寫自己對秋聲的感受,以抒其“憤”,表明了作者的心態,顯示作者不願屈服於邪惡黑暗力量的信念。但又用對比手法,先寫前人:以謝安之“風流”,山濤之“多可”,猶為秋聲而感歎,而自己一生坎坷,無謝安之得志,又一生耿介、無山濤之權變,身處逆境,老去年華,聞秋聲而不禁有所動。這裡,作者寫的是前人,但作者在現實中的“孤憤”之情已溢於言表。不過,作者的所感所動,既不同於宋玉因感於秋風葉落而悲歎失志,又不效法潘嶽面對蕭索秋景而企想隱居,而是驚秋發憤。作者化用曹操《觀滄海》中“老驥伏瀝,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意直抒自己不畏壓抑,不服老病的激烈情懷,又借雄鷹在鞲猶思慕一搏以表明白己不肯放弃理想的雄心。作者驚於秋聲,不甘時光流逝,所以,作者在賦的最後以被系絆的老馬自喻,要在垂暮之年,秋風之中,呼嘯前進,以一種老當益壯、窮且益堅的青雲之志給人以激人奮進的鼓舞力量。

全賦在藝術上主要採取了鋪墊烘托,正反對比的手法,作者為了突出曠達樂觀,積極進取的情懷,先用清新自然的語言從蕭瑟淒涼的秋色,哀怨淒切的思婦、征夫的悲秋之情,憂鬱深沉的文人的悲秋之情三個方面進行渲染烘托,同作者自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雄鷹在鞲,企望高飛的滿懷豪情形成鮮明對比,形象生動地突出了作者與眾不同的老當益壯的情懷。

資料標籤: 秋聲賦 秋聲 讀書 文化
本文標題: 《秋聲賦》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鑒賞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8242797982184
相关資料
《瀟湘神·湘水流》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雲物至今愁。若問二妃何處所,零陵芳草露中秋。《史記·五帝紀·舜》:“(舜)葬於江南九疑。”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
標籤: 劉禹錫 文化 讀書
《咏史二首》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劉禹錫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積極參與謀議,並擔任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協助杜佑、王叔文管理財政,成為革新集團的重要成員。改革觸及了一大批權貴人物的利益,他們瘋狂反撲,僅五個月後,“永貞革新”遭到失敗,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這首《咏史(其一)
標籤: 唐朝 歷史 漢朝 劉禹錫 讀書 文化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作者是誰?又該如何鑒賞呢?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况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
標籤: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無題 李商隱
《錦瑟》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此詩約作於作者晚年,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對《錦瑟》一
標籤: 錦瑟 文化 李商隱 讀書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