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科技+醫療”加速落地!將帶來哪些利好?

莊建醫生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醫學3D列印實驗室主任。在進行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前,他和團隊可以把病人心臟模型列印出來,縮減手術判斷時間、提升治療效果。現時,他已經將3D列印科技應用於數百例病人的術前規劃。這一新興技術正加速在我國醫療領域應用,落地場景日漸廣泛。

莊建醫生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醫學3D列印實驗室主任。在進行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前,他和團隊可以把病人心臟模型列印出來,縮減手術判斷時間、提升治療效果。現時,他已經將3D列印科技應用於數百例病人的術前規劃。顧名思義,3D列印科技不是用油墨在紙張上列印內容,而是在三維空間裏逐層列印出立體的東西。這一新興技術正加速在我國醫療領域應用,落地場景日漸廣泛。“新華視點”記者瞭解到,包括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等在內的多家醫院,已將其運用於術前規劃、手術導板、人體植入等。

3D列印科技已在多家醫院運用

3D列印也稱增材製造,是指基於數位模型,在三維方向逐點、逐線、逐層堆積,將資料製造出立體實體構件,是一種創新性製造技術。現時,全球已經發展出金屬3D列印、高分子3D列印、陶瓷3D列印以及生物3D列印科技。

據悉,全國多個醫院已有3D列印技術應用的案例。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等。根據難度和深度,3D列印科技在醫療上的運用可分四個層面:術前規劃和提前演練、手術導板和康復支架、骨科匹配和人體植入、活體器官列印。現時活體器官列印全球都處於初步探索中,前三個在我國均有不同程度的應用。

2018年3月份,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先心外科手術室內,主刀醫生利用3D列印出來的器官模型,對將要進行手術的患兒進行術前再次規劃。受訪者供圖

在術前規劃和提前演練方面,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廣東省醫學生物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文華介紹,傳統的CT、MRI等影像學檢查結果出來的是二維數據,有經驗的醫生有時對一些複雜案例也難以準確把握。利用數據列印出3D實體模型,可以讓醫生直觀、立體地瞭解病變局部解剖關係。

以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為例,每個病人的情况都不同,以往整臺手術三分之一的時間醫生要觀察和判斷病情,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還要請其他醫生會診。利用3D列印科技,可以在術前把病人心臟模型列印出來,提前做好手術規劃。

“從病情診斷到手術規劃,再到手術當中參照,3D列印科技對醫生有很大幫助,也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治療成功率。”莊建說。

在手術導板和康復支架方面,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廣東省骨科研究院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蔡道章介紹,嚴重畸形病人的手術定位困難,可通過3D列印出手術導板以指導精准手術。對骨缺損的病例,可3D列印出個性化資料修復缺損,使假體固定更加穩定。

黃文華表示,3D列印科技在骨科內植入物的應用比較突出。它可以根據不同骨骼特徵定制個性化植入物,從而避免標準化骨科植入物難以與患者高度貼合、容易造成植入物功能受限、生物力學效果不佳和使用壽命偏短等問題。

大規模應用尚存諸多瓶頸

受訪人士表示,雖然近些年3D列印在醫療行業的運用加速,但在科技成熟度、社會認知度、價格接受度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黃文華介紹,3D列印在資料多樣性上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目標是列印出來的器官模型儘量能“擬人化”,包括材質、手感等多方面要儘量接近人體組織。

醫生正在3D列印出來的器官模型上進行術前演練。受訪者供圖

蔡道章表示,3D列印骨骼在生物力學方面的表現還是比不上鍛造的。“一些關節面部位無法用3D科技列印出來。人體一些不會磨損的地方可以用3D列印出來,但是會磨損的部分還是使用鍛造的。”

3D列印過程包括影像處理、物體列印等需要相對較長時間,一些情况緊急的病人往往來不及使用,囙此科技在及時性方面還需要提升。

研發3D列印設備及應用的珠海賽納數位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新立表示,現時,很多醫生不瞭解彩色多資料軟硬3D列印科技如何運用於醫療中,在大城市的醫院認可度較高,而基層醫院的醫生瞭解還不多。

此外,受訪人士表示,由於3D列印是個性化定制產品,囙此價格相對其他治療管道高,這也制約了這項科技更快推廣。莊建介紹,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列印心臟模型,建模需要2900元,列印出來總共需要5900元。

一些省份已經出臺了關於3D列印科技的收費標準。莊建表示,只有讓成本進一步下降,才會讓更多病人使用起來沒有後顧之憂。

專家建議加大研發,加强人才培養

全球醫生組織中國總代表時占祥介紹,3D列印科技和產品在全球已廣泛應用於臨床領域,如骨科、兒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放射科和腫瘤科等。行業預測幾年內3D列印科技在硬體、服務和資料方面將迎來市場大爆發。

3D列印出的人體器官模型。受訪者供圖

多位業內人士建議,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推動3D列印科技在醫療行業的廣泛運用。黃文華表示,現在3D列印迫切需要解决一系列前沿基礎科學問題,比如植入物的生物力學問題,可避免人體產生免疫排斥反應的資料問題。從長遠來看,提高列印出來的活體器官的存活率以及器官功能等,都需要進一步加強科研攻關。

蔡道章表示,人體的骨骼、關節和韌帶,實質都是某種特殊資料,這些部位發生缺損都需要用相應材質的東西去修復,科學家應重視對資料的研究。此外,人才培養和培訓也至關重要。黃文華表示,應該鼓勵高校通過選修、講座等管道,讓更多人新增對3D列印科技應用於醫療的瞭解。

受訪人士建議,更多地方應製定3D列印的收費標準,同時加大文宣,讓更多醫生和患者瞭解這項科技,搭建大醫院和基層醫院的交流合作平臺,帶動更多醫院使用3D列印科技,造福更多患者。(記者馬曉澄)

資料標籤: 醫療 生物力學
本文標題: “3D列印科技+醫療”加速落地!將帶來哪些利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8075687190094
相关資料
深度解讀3D列印科技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凑巧的是,3D列印科技從問世距今同樣也有三十多年了,在這期間它的科技種類不斷豐富、工藝不斷成熟完善、應用領域持續擴張,各行各業的人們也在積極的探索這項科技所能達到的廣度與深度。那麼3D列印這個僅僅發展了三十多年的科技,是怎樣與汽車產業相結合
標籤: 汽車 汽車零件
使用3D列印减少零件數量,優勢在哪?
導讀:3D列印的出現能够讓人們在製造時减少相當可觀數量的零件,也促進了零件一體化製造。同樣,通用電氣宣佈利用12個3D列印部件取代Catalyst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上的800個部件。另外,3D列印反覆運算設計在更改或開發新設計方面將更便宜,同
標籤:
3D列印資料發展現狀及未來方向!(聚合物、陶瓷、金屬、仿生資料)
3D列印,是一種增材製造方法,相對於傳統機械加工“减材製造”科技而言,是一項製造業領域的科技革命,展現了新時代個性化創造的活力和潜力。現時,3D列印的資料包括聚合物、金屬和陶瓷等,並且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新興的資料。
標籤: 光敏樹脂 陶瓷基複合材料 金屬陶瓷 仿生設計 塑膠成型 樹脂基複合材料
研究人員3D列印能够集體克服障礙的多足群機器人
聖母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3D列印了四足群機器人,能够穿越複雜的地形並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該研究探索了如何在單個機器人之間建立物理連接,以提高陸上有腿集體系統的機動性和能力。例如,如果一個機器人遇到了他們無法克服的障礙,其他機器人就會齊心協
標籤: 機器人 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