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光攻龜茲之戰具體經過是怎樣的?呂光是如何獲勝的?

前秦建元十九年至次年,前秦驍騎將軍呂光率軍攻打西域龜茲,並取得了勝利,此戰被稱為“呂光攻龜茲之戰”,呂光遠征西域的勝利為爾後建立後凉政權奠定了基礎。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呂光率軍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行進300多裏,進至焉耆,國王泥流率其旁國投降,唯龜茲王帛純據城抗禦。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驍騎將軍呂光率軍攻打西域龜茲,並取得了勝利,此戰被稱為“呂光攻龜茲之戰”,呂光遠征西域的勝利為爾後建立後凉政權奠定了基礎。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建元二十年(384年),前秦驍騎將軍呂光率軍攻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獲勝的作戰。

建元十八年(382年)九月,車師前部王彌寞、鄯善王休密馱到前秦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朝見前秦國主苻堅。懇請前秦像漢朝一樣設定都護統治西域,並請求作為嚮導,討伐西域那些沒有歸附的國家。呂光率軍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行進300多裏,進至焉耆,國王泥流率其旁國投降,唯龜茲王帛純據城抗禦。

苻堅任命驍騎將軍呂光為使持節、都督西域征討諸軍事,與淩江將軍薑飛、輕車將軍彭晃、將軍杜進和康盛等人率10萬(一說7萬)大軍討伐西域。陽平公苻融認為大軍萬裏遠征,得不償失。苻堅不納。十九年,呂光自長安出發,苻堅在建章宮送行。加封休密馱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西域諸軍事、寧西將軍,彌真為使持節、平西將軍、西域都護,率領本國軍隊為呂光嚮導。

過程

建元十八年(382年),前秦國主苻堅既平山東(泛指今太行山以東),國力强盛,遂欲統一天下,揚威西域。適值車師前部王彌寘、鄯善王休密馱來朝,願為嚮導,以伐西域之不服者,並請依漢法置都護加以統理。朝臣以西域荒遠、得之無利可圖、出兵虛耗過大為由,竭力諫阻。苻堅不納。九月,命驍騎將軍呂光率將薑飛、彭晃、杜進、康盛等,總兵7萬(一說10萬)、鐵騎5000往攻西域。

建元十九年(383年),呂光從前秦京都長安(今西安西北)出發,出玉門(今甘肅敦煌西北),越流沙300餘裏,焉耆等國皆請降,惟龜茲王帛純閉城(今新疆沙雅北羊達克沁廢城)固守。呂光率部逼進,於城南每5裏設一營,深溝高壘,廣設疑兵。帛純驅使城外群眾入城,附庸侯王也各堅城自守。

建元二十年(384年)七月,帛純以財寶重賂獪胡求援。獪胡王遣其弟呐龍等率騎20餘萬,並引溫宿、尉頭等諸國兵共數十萬來救。西域兵長於弓馬,善使矛矟,披連環銷甲,弓矢難以射入;又以革索套人。呂光部眾頗懼。諸將欲每營結陣,按兵拒之。呂光認為彼眾我寡,力不宜分,下令遷營接陣,用勾鎖之法;另派精騎為遊軍,機動補缺。兩軍戰於城西,呂光軍大勝,斬萬餘,克其城。帛純出逃,王侯降者30餘國,遠近諸國皆來歸附。呂光立帛純之弟震為龜茲王。八月,苻堅聞呂光平定西域,以呂光為都督玉門以西諸軍事、西域校尉。因道路阻絕,任命無法通達。

建元二十一年(385年)三月,呂光率部班師。途中聞苻堅被殺,長安危逼,遂於九月佔據凉州(治今甘肅武威),自領刺史。

結果

呂光命部眾在龜茲城南集中,每五裏設一營,挖戰壕、築高壘。呂光指揮軍隊攻城,至次年七月,龜茲王漸漸不支,向獪胡(另一少數民族)請求援兵。

獪胡王派其弟呐龍、侯將馗率騎兵20餘萬,另集中溫宿和尉頭等國軍隊共70多萬人救援龜茲。西域各國部眾弓馬便利,善於使矛,鎧甲堅硬,箭射難入,戰鬥力很强。呂光軍懼。諸將欲每營擺陣,呂光認為敵眾我寡,各營相隔,力量分散,不利抗敵。遂令各營聚於一地,又操練勾鎖之法,另派精騎作為遊軍,隨時補充各個缺口。雙方在龜茲都城屈茨(今新疆庫車東)西展開決戰,呂光軍大勝,斬殺萬餘。帛純急忙收拾珍寶出城逃走,王侯降者計30餘國。呂光率軍入城,發現建築佈局模仿長安,宮室壯麗。西域各國害怕呂光的威名,競相貢奉歸附。呂光遠征西域的勝利為爾後建立後凉政權奠定了基礎。

本文標題: 呂光攻龜茲之戰具體經過是怎樣的?呂光是如何獲勝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7966309823758
相关資料
赤壁之戰中有哪四大疑點?真相是什麼?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是我國古代以弱勝強的著名經典戰役之一,但是關於這場戰役,其中有四大疑點,今天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各位朋友帶來詳細解答,感興趣的話就快來看看吧~
標籤: 赤壁之戰 赤壁 周瑜 三國人物 三國 三國志
白溝河之戰中,朱棣為何能够反敗為勝呢?
我們都知道,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擊敗了朱允炆的大軍,最後順利登基稱帝。然而靖難之役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困難重重,燕軍幾次處於潰敗的邊緣,朱棣也好幾次差點丟了性命。白溝河之戰爆發在建文二年四月,這場戰役的勝負直接關係到朱棣靖難的成功與
標籤: 明成祖 歷史 明朝 朱允炆 明朝歷史
如何評估界橋之戰?界橋之戰對各方產生了哪些影響?
漢獻帝初平二年冬,公孫瓚屯兵磐河,袁紹在界橋應戰。此戰之後雙方仍然爭戰不斷,如龍凑之戰、巨馬水之戰,歷時兩年,以雙方互相耗盡兵糧及董卓借漢獻帝之名遣使和解告終。此戰是以步兵、弩兵戰勝騎兵的經典戰例,也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範。該行為引起公
標籤: 公孫瓚 袁紹 歷史 三國 袁術 東漢
界橋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公孫瓚在元氣大傷下最終覆亡
界橋之戰發生於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期,是袁紹與公孫瓚為爭奪冀州而開打的戰爭,為各地諸侯爭奪地盤明顯化的第一次會戰。漢獻帝初平二年冬,公孫瓚屯兵磐河,袁紹在界橋應戰。此戰之後雙方仍然爭戰不斷,如龍凑之戰、巨馬水之戰,歷時兩年,以雙方互相耗盡兵糧
標籤: 公孫瓚 袁紹 歷史 騎兵 劉虞 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