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運動”的創造者
萬曉慶餘麗平
1947年7月,晉冀魯豫野戰軍6縱的一名排長在攻打山東省定陶縣城的戰鬥中犧牲了,他的犧牲深深揪痛了野戰軍首長劉伯承、鄧小平的心:“蔣介石一個旅也換不來我一個王克勤!”犧牲的排長叫王克勤,是我軍著名的愛兵模範和一等殺敵英雄、“王克勤運動”的創造者。
成為一名“解放戰士”
1920年,王克勤出生在安徽省阜陽縣王東店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王克勤13歲那年,父親被地主毒打致死。1939年7月,19歲的王克勤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由於思念母親和弟弟,王克勤三次逃跑,又三次被抓回,每次抓回來都免不了一頓毒打。後來,母親和弟弟外出乞討,再也沒有回來,下落不明。
1945年10月下旬,我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邯鄲戰役中取得殲敵3萬餘人的輝煌勝利,其中俘敵1.7萬人,王克勤就是其中之一,並留下來成為晉冀魯豫軍區6縱18旅52團1營1連1排的一名戰士。
剛被俘時,王克勤很不服氣。他在國民黨軍隊裏是個老機槍手,各種機槍摸得嫺熟,用布蒙眼也能準確裝拆機槍,加上打仗好動腦筋,點子多,在國民黨軍隊多次立功,還獲得過一枚青天白日勳章。被俘後,他看到共產黨的部隊裝備差,“幾支破三八,一個連才兩三挺輕機槍,一個營才兩三挺重機關槍,兵又少……穿得破破爛爛,吃也是飽一頓、饑一頓的……”他斷定共產黨的軍隊勝不了。但是,這裡官兵平等,幹部對戰士關心備至,軍隊與老百姓親如一家,又讓王克勤很受感動。當時,我軍為教育被俘“解放戰士”,普遍開展憶苦運動,這觸動了王克勤對自己悲慘身世的回憶,漸漸明白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道理,思想有了轉變。
1946年8月,隴海戰役打響,這是王克勤參加我軍後打的第一仗。戰鬥開始後,王克勤很快發現原先在國民黨部隊裏聽到的“共產黨軍隊打仗時把俘虜放在前面當炮灰”的文宣全是謊言。事實教育了王克勤,他一下子脫胎換骨,仿佛換了一個人。
創造“王克勤運動”
1946年8月下旬,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大楊湖戰役。在戰鬥中,王克勤的一挺重機槍神出鬼沒,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連隊首長果斷任命他擔任副班長。戰鬥結束後,王克勤被提升為班代,不久他還入了黨,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對王克勤來說,當班代是一次從來沒有過的考驗。他雖然當了七八年兵,軍事科技了得,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但帶兵卻是頭一回。他看到班裡的情况複雜,既有老戰士,也有解放區入伍的新戰士,還有被俘虜過來的“解放戰士”,大家的思想狀況和軍事科技相差懸殊,要帶好一個班的戰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王克勤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他想,戰鬥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戰友間的團結協作了。受當時解放區普遍組織的農業生產互助組的啟發,王克勤首創了思想、科技、生活互助的“三大互助運動”。王克勤在班裡成立互助組,組長由戰士推選,自由結合編組。在“三大互助運動”中,王克勤起到突出的作用,他現身說法,用自己的經歷幫助“解放戰士”解開思想疙瘩,把過硬的軍事科技悉心傳授給全班戰士,行軍時背受傷的戰士過河。宿營後,戰士們看到的是班代忙碌的身影:忙著燒水給戰士們燙脚,為戰士們挑泡。王克勤就是這樣不知疲倦,全身心融入到他熱愛的集體中。
不久,“三大互助運動”收到了大效果,班裡每個戰士的優點和長處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缺點和短處又能在戰友幫助下得到迅速克服,凝聚力增强,戰鬥力成倍提高。1946年10月,巨野戰役打響,王克勤所在的第52團1營於10月5日夜佔領徐莊,並奉命堅守。6日,敵整編第11師集中兵力向徐莊猛攻。戰鬥打了整整一天,敵人向徐莊發射炮彈2500多發。王克勤帶領全班戰士打退敵人10餘次進攻,硬是像釘子一樣堅守在陣地上,創造了斃傷敵人123名、自己無一傷亡的奇迹,這要歸功於互助運動。
戰鬥結束後,王克勤所帶的班被所在旅命名為“王克勤班”,全班記大功一次,王克勤榮膺“一等殺敵英雄”“互助模範”稱號,被提升為排長。“王克勤運動”引起晉冀魯豫野戰軍乃至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極大關注,劉、鄧首長訓示學習王克勤班。延安的黨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一周內兩次出現王克勤的名字,號召各解放區學習王克勤,全軍迅速開展了以“尊幹愛兵、團結互助”為主要內容的“王克勤運動”。在短時間內,大批王克勤式的模範班、排和英雄人物湧現出來,大大提高了各野戰軍的戰鬥力。
“蔣介石一個旅也換不來我一個王克勤!”
1947年6月3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4個縱隊12萬大軍强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人民軍隊戰畧進攻的序幕。千里躍進的首戰是魯西南戰役。7月5日拂曉,晉冀魯豫野戰軍6縱包圍了定陶縣城,準備殲滅定陶守敵153旅。縱隊决定18旅52團主攻定陶北門,王克勤所在的1營1連擔負突擊任務。前一段時間王克勤由於中暑而茶飯不思,身體日漸消瘦,有了戰鬥任務他卻全然不顧,整天忙於準備工作。7月10日,攻城戰鬥即將打響,王克勤已經幾天吃不下東西了。營、連幹部都勸他留在後面,戰士們也向他保證不會給排裏丟臉,但誰也勸不下王克勤。他帶領戰士順著交通溝進入到前沿塹壕隱蔽下來,選好衝鋒道路,檢查好所有攻城武器裝備,直到再也找不出一點問題。
戰鬥打響了,定陶城牆在我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下坍塌開了缺口,王克勤帶領戰士們快速沖到城牆缺口下。架好雲梯後,他第一個沖上梯子。這時,一顆炮彈落在梯子左側,王克勤不幸被彈片擊中,英勇犧牲。
經過一夜激戰,攻城部隊全殲定陶守敵4300餘人,攻佔定陶縣城。但是,指戰員們還未來得及慶祝勝利,就傳來王克勤犧牲的消息,大家一下子陷入無限悲痛中。消息上報到野戰軍司令部,劉、鄧等首長心裡十分沉痛,劉伯承痛心疾首:“蔣介石一個旅也換不來我一個王克勤!”說畢,拿來紙、筆,親手撰寫唁電,以劉、鄧首長的名義發到6縱司令部,决定王克勤所在的排永遠保持“王克勤排”的光榮稱號。
王克勤犧牲的消息傳到延安,延安軍民相繼組織了一系列悼念烈士的活動。《解放日報》還刊登了悼念歌曲,歌曲在廣大解放區軍民中廣為傳唱,人們深深懷念這位人民英雄。“王克勤運動”作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個建軍特色被保留至今,戰鬥互助小組被寫入戰鬥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