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為什麼強調,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是毛澤東一貫強調的戰爭指導思想,是人民軍隊長期戰爭經驗的凝練和昇華,直至今日仍有重要指導意義。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多次強調,每戰均須精心計畫,充分準備,將其概括為“十大軍事原則”第五條,指出:“必須注意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上有勝利之把握。”

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是毛澤東一貫強調的戰爭指導思想,是人民軍隊長期戰爭經驗的凝練和昇華,直至今日仍有重要指導意義。

人民軍隊作戰經驗血與火的軍事智慧結晶。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把“要有充分的戰鬥準備”視為作戰指揮的基本原則。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把作戰準備與戰爭力量優劣的轉化聯系在一起,在《論持久戰》中指出:“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懂得這一點,劣勢而有準備之軍,常可對敵舉行不意的攻勢,把優勢者打敗。”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多次強調,每戰均須精心計畫,充分準備,將其概括為“十大軍事原則”第五條,指出:“必須注意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上有勝利之把握。”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仍然堅持這一指導思想,多次強調“我們歷來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準備但無把握之仗”。1958年7月27日,決策炮擊金門的緊張時刻,毛澤東徹夜未眠,在上午寫信給彭德懷、黃克誠,提出將炮擊時間向後推一推,提出“現時不打,看一看形勢”,要求“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不打無把握之仗這個原則,必須堅持”。按照毛澤東這個指導思想,炮擊金門的時間又向後延了近一個月,國際形勢的發展更加明朗了,我軍的準備工作也更加充分了,為取得炮擊的全勝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的深刻內涵。一是作戰準備要充分。毛澤東認為,對敵我雙方狀況的充分把握是打勝仗的基礎。充分的作戰準備,體現在戰畧、戰役和戰術全過程,既要摸熟己方部隊,如指揮員、戰鬥員、武器裝備、後勤保障等情况,也要摸熟敵方部隊相應情况,還要摸熟一切和戰爭有關各種資訊,如政治、經濟、地理、氣候等條件,這樣去指導戰爭才比較有把握,比較能打勝仗。在準備時機這一重大問題上,寧可提前、不可延后,以便有備無患,立於不敗之地。

二是有準備要建立在有把握取勝之上。作戰不但要有準備,更要有把握,“須以爭取勝利為原則”,這是軍事部署的根本要求。有準備而無取勝把握,不能稱其為“有準備”;有準備又有取勝把握才是真正的“有準備”。毛澤東強調,有準備而無取勝把握的仗也不能打。1932年1月,紅軍决定攻打三面環水、城牆高築的贛州,並為此做了一定準備。對此,毛澤東並不同意,他認為贛州易守難攻,且敵援就在附近,囙此不打為好。事後發展果如毛澤東所料,主攻的紅三軍團不僅沒有打下贛州,還遭到嚴重損失。

三是有準備有把握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戰爭充滿著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其變化趨勢很難捉摸,做到絕對的勝利把握是很難的。有時準備雖然不充分,但戰機成熟,取勝有把握,也要敢打必勝,以免貽誤戰機。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毛澤東原本計畫先在朝鮮北部組織防禦,準備充分並摸清“聯合國軍”底細後再行反攻。但由於敵軍在佔領平壤後放膽冒進、孤軍突出,我軍準備雖然未就但戰機已現,毛澤東果斷改變原計畫,在運動中對敵實施突然攻擊,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

四是立足最壞處向著最好處努力作準備。毛澤東指出,“我們應估計到最困難最危險最黑暗的可能性,並把這種情況當作一切佈置的出發點,而不是把樂觀情况作出發點”。把最壞最糟糕情况都想到,並做好充分準備,這就會盡可能排除戰爭失敗的可能性,努力爭取最大的勝利。作戰行動要預計各種可能性,準備多種方案,凡戰爭局勢未定之時,必須想到各種可能情况的應對之策。

堅持慎重初戰。一是必須打勝。這是初戰準備的總原則。由於初戰對整個戰役影響巨大,直接關係後續戰役進展和整個戰畧籌畫,打贏是第一要求。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前三次反“圍剿”作戰中格外重視初戰,對戰場選擇、首殲目標、戰術策略等都進行了精心安排,確保了初戰即勝。

二是必須照顧到全戰役計畫。作為第一仗,初戰準備必須對全戰役發展有利,成為拉開全戰役的有機序幕。遼沈戰役中,毛澤東把錦州作為首選作戰目標,從目標選擇本身看並不如長春理想,因為錦州有國民黨軍重兵把守,又有東北和華北國民黨軍可以增援,而長春是一座孤城。但從全戰役發展來看,則又不同了:攻下錦州有利於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將東北國民黨軍就地聚殲,防止其南撤關內其他戰場。正是從這個角度考慮,毛澤東堅持將錦州作為首選作戰目標。

三是必須照顧下一戰畧階段。初戰開戰,不僅要觀照本次戰役全域,還要觀照全戰畧發展行程,考慮到下一戰畧階段的文章,為戰畧謀劃營造良好態勢。“那種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導管道,對於政治是不利的,對於戰爭也是不利的。”

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對不利決戰,堅決避免。在敵強我弱、力量對比相差懸殊的情况下,與敵人進行主力決戰,我們沒有必勝的把握,囙此應該堅決避免這種賭國家和軍隊命運的決戰,“不到決戰的時機,沒有決戰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進行決戰”。抗日戰爭前期,日本侵略軍曾一而再再而三地尋找中國軍隊進行決戰,妄圖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侵佔全中國的目標。針對敵強我弱、敵人妄圖速勝的形勢,毛澤東提出:“戰爭的前期,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特別是戰畧決戰必須避免,戰役戰鬥的決戰也應本著有把握的原則進行,使日本侵略者的速决夢破了產。

對有利決戰,堅決執行。毛澤東強調,“我們主張一切有利條件下的決戰,不論是戰鬥的和大小戰役的,在這上面不容許任何的消極”。一旦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變化,或是力量對比相差不大甚至敵方略有優勢但我方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的情况下,決戰的時機就來到了,要堅決地去執行有利決戰,消滅敵人主力贏得戰爭勝利。

本文標題: 毛澤東為什麼強調,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434135452815
相关資料
蘭州戰役,解放西北的最後決戰
蘭州戰役是解放戰爭在西北的最大追擊運動戰與攻堅戰相結合的戰役,是解放西北的最後決戰。戰役的勝利,殲滅了馬步芳的精銳主力,粉碎了國民黨政府盤踞西南、屏障西北、待機捲土重來的企圖,大西北再無強敵。蘭州戰役是大西北解放行程中具有重要戰畧意義的大決
標籤: 蘭州戰役 歷史 馬步芳 蘭州 蘭州中心 軍事歷史
這把軍刀見證了賀龍的脫胎換骨,也見證了中國軍隊的新生
是的,它是一把軍刀,一把製作於清末的軍人指揮刀。這把刀,就是這支舊中國早期近代化陸軍的專用佩器。這對於從舊軍隊中起家的賀龍,乃至整個中國軍隊,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嶄新的紀年。——這把刀不僅見證了賀龍從一名舊軍人脫胎成一名新軍人,也見證了
標籤: 賀龍 軍刀 中國近代史 歷史 周逸群 指揮刀
紅色小鎮構建“紅色文化+鄉村旅遊+特色產業”發展模式
夏日的“和森小鎮”靈動秀美。蔡和森是我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第一個明確提出成立“中國共產黨”。井字鎮黨委書記趙向陽介紹,楊球村的紅色旅遊火了,帶動該鎮旅遊業整體升溫。婁底軍分區領導介紹,在軍地聯合指導下,井字鎮確立了“紅色文化+鄉村旅遊+特色
標籤: 鄉村旅遊 蔡和森 紅色文化 三農 農村
促成三軍大會師的張浩,身先士卒,工人運動的“闖將”
只要是黨交給的任務,無論是領導工人運動、冒險回國帶回共產國際最新精神,還是關鍵時刻說服張國燾北上促成紅軍勝利會師,張浩都毫無怨言堅決完成,一生忠心為黨為國,堪稱楷模。
標籤: 張國燾 工人運動 大會師 第三國際 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