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孫蒙祥教授團隊提出父母親本調控植物胚胎發育的新觀點

而父母親本對植物早期胚胎發育的貢獻一直沒有定論,爭論了近30年。該團隊隨後的研究提出了與傳統看法不同的觀點。該論文是孫蒙祥教授團隊繼2019年DevelopmentalCell上發表的關於植物胚胎“母本-合子基因組控制轉換規律”之後,在父母親本對植物胚胎貢獻領域的又一代表性成果。

10月26日,Nature子刊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線上發表了生命科學學院孫蒙祥教授團隊題為“Equal parental contribution to the transcriptome is not equal control of embryogenesis”(父母親本對轉錄組的同等貢獻不等同於對胚胎發育的同等貢獻)的重要成果,提出了關於父母親本調控植物胚胎發育的新觀點。

受精與早期胚胎發生是動植物有性生殖過程中的關鍵發育事件,長期以來一直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受精後,動物的早期胚胎是由儲存在卵細胞中的母本資訊控制的,父本基因不轉錄。而父母親本對植物早期胚胎發育的貢獻一直沒有定論,爭論了近30年。2019年孫蒙祥教授團隊在Developmental Cell上發表的“Two-Step 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with Two-Phase Parental Genome Contributions”(Zhao et al.,2019)一文,明確了植物合子基因組在受精後就迅速啟動,且父母親本雙方對合子轉錄組具有同等貢獻。然而,父母親本雙方對合子轉錄組的同等貢獻是否意味著對早期胚胎發育的同等調控作用?該團隊隨後的研究提出了與傳統看法不同的觀點。

在動物中,受精卵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細胞全部參與後續胚胎發生過程。然而,與動物胚胎顯著不同的是,植物受精卵一次分裂形成的頂、基細胞在發育命運及對胚胎發生的貢獻截然不同。體積較小的頂細胞將持續分裂發育形成胚胎的主要部分,而體積較大的基細胞則經少數幾次分裂形成胚柄。有趣的是,該團隊通過不同生態型擬南芥的遺傳雜交實驗,發現基細胞的伸長與分裂主要是由母本控制的。這就為探討認識父母親本對胚胎發育貢獻的合理途徑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該團隊經過長期摸索,克服了科技障礙,利用其創建的“顯微鐳射切割科技”成功實現了原胚頂、基區域的分離,並結合單細胞測序科技構建了細胞系特异的轉錄組數據平臺。通過等位表達分析發現父母親本雙方對胚胎頂細胞系的轉錄組具有同等貢獻,出乎意料的是,儘管基細胞系形態建成具有母本控制特徵,父母親本對基細胞系轉錄組也有同等貢獻。從而,首次以確鑿的實驗證據證實了父母親本對胚胎轉錄組的貢獻和對胚胎發育的貢獻是兩個不同的發育生物學事件,分清了多年來的一個認識誤區。該系列研究對深入探討胚胎發育調控機理以及正確理解雜交育種中父母親本的具體作用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Figure 1.Parental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nscriptomes of apical and basal cell lineages of early proembryos.

該論文是孫蒙祥教授團隊繼2019年Developmental Cell上發表的關於植物胚胎“母本-合子基因組控制轉換規律”之後,在父母親本對植物胚胎貢獻領域的又一代表性成果。生命科學學院趙鵬副教授和博士後周雪妹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孫蒙祥教授和趙鵬副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此項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的資助。

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0-00793-x

資料標籤: 胚胎發育 調控
本文標題: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孫蒙祥教授團隊提出父母親本調控植物胚胎發育的新觀點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7543973672
相关資料
中國科大發現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電子動力學觸發的證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盧三博士和其他多家歐美科研機構,在地球磁尾磁場重聯觸發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結合MMS衛星高解析度觀測資料和數值模擬,發現了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
標籤: 動力學 科學 地磁 電子
山大物院有機光電子團隊在有機電晶體新能源器件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有機光電子學團隊郝曉濤教授等人在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物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發表於國際能源研究領域的著名期刊NanoEnergy上,同時在SolarRRL上發表述評文章。在新能源光伏領域,有機太陽能電池因其具有輕量
標籤: 能源 太陽能電池 電晶體 激子 科普 半導體產業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周榮家和程漢華教授團隊揭示生殖系線粒體自噬的分子調控機制
該機制的認識對於理解自噬在細胞穩態的調節和功能維持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囙此,鑒定了SPATA33作為線粒體自噬的仲介因數,行使自噬貨物的選擇性作用。博士生張英和徐煦為共同第一作者,周榮家教授和程漢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標籤: 線粒體 自噬 科學 科普 調控
深大高院高永祥研究員團隊在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上發表膠體設計與製備研究成果
深圳大學高等研究院為該論文的唯一完成單位和通訊組織,高永祥研究員為論文唯一通訊作者,林官華副研究員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近年來,新型膠體結構的設計與合成已成為多學科交叉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通過對金顆粒表面微納結構的控制,該團隊發現表面更為粗糙膠
標籤: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