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電腦學院在阿爾茨海默症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電腦學院李洪東特聘副教授在阿爾茨海默症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Alzheimer's&Dementia。研究發現內含子表達水准與AD患者的神經纖維纏結病變程度具有顯著相關性。本項目基於多組學數據,對阿爾茨海默症與IR的關聯進行了系統分析,為尋找新的AD生物標誌物和病理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數據。

近日,中南大學電腦學院李洪東特聘副教授在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IF=17.12)。

阿爾茨海默症內含子保留多組學分析主要流程

單個基因通過可變剪接可產生不同的轉錄本。內含子保留(Intron Retention,IR)是一種主要的可變剪接模式。IR與阿爾茨海默症(AD)的關聯尚不清楚。本項目對84例AD患者和80例對照個體的大腦樣本以及128例小鼠大腦樣本中的IR進行了系統分析。首先從RNA-seq數據中進行了IR檢測,分別從2173個人類基因和1736個小鼠基因中鑒定出了4535和4086個IR事件,發現IR是人類和小鼠大腦內較為普遍的現象。差异分析表明IR能够揭示常規基於外顯子水准的方法不能發現的差异表達基因。研究發現內含子表達水准與AD患者的神經纖維纏結病變程度具有顯著相關性。結合蛋白質組學數據,發現了具有高可信度的由保留的內含子翻譯產生的新的多肽。進一步,研究結合基因組學和剪接因數表達數據,對內含子可能的遺傳和轉錄調控因素進行了分析。本項目基於多組學數據,對阿爾茨海默症與IR的關聯進行了系統分析,為尋找新的AD生物標誌物和病理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數據。

該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中南大學電腦學院李洪東特聘副教授為第一作者,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Systems Biology)Nathan D. Price教授為通訊作者;中南大學為第一署名組織。

本文轉載於中南大學新聞網(http://news.csu.edu.cn),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資料標籤: 中南大學 科普
本文標題: 中南大學電腦學院在阿爾茨海默症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7222877990
相关資料
《Engineering》高影響力論文公佈!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王喜軍教授“中醫方證代謝組學”專論成為中醫藥領域唯一上榜論文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15-2019高影響力論文榜日前公佈。回顧2015—2019《Engineering》的刊文情况,綜合國際知名期刊引文資料庫的統計資料,編輯部評選出15篇高影響力論文。其中,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王喜
標籤: 中醫 代謝組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中藥
重大突破!西湖大學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文,報導首個人源次要剪接體的電鏡結構
此次重大突破,使施一公研究組在繼2015年首次解析世界上第一個剪接體結構、2017年解析第一個人源剪接體結構之後,再次成為世界上首個解析了次要剪接體高解析度三維結構的團隊。
標籤: 施一公 內含子 剪接體 基因位點 科技新聞
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發現深海塑膠生物群落並被《自然》遴選為研究亮點
2021年1月28日,該研究被《自然》雜誌遴選為研究亮點予以報導。該研究共同第一作者為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宋希坤及2019級碩士生呂明昕,導師均為柯才煥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為宋希坤博士及深海所彭曉彤研究員。宋希坤博士於2017
標籤: 廈門大學 深海動物 深海生物 科技新聞
河海大學河口海岸綜合治理與保護研究團隊在連續沙波地形上逆流行進波的產生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連續沙波廣泛存在於河口海岸地區,它與水流、波浪的相互作用機制十分複雜,雖然現場和實驗室都有觀測到水流經過連續沙波地形會產生逆流行進波的現象,但是其激發條件和成長機制一直沒有得到理論上的解釋。
標籤: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