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張淩娟教授團隊發現肥胖後脂肪細胞過度堆積導致皮膚抗菌免疫力低下

肥胖是導致皮膚感染細菌的重要風險因素,但肥胖是如何使皮膚抵禦微生物能力受損的機制尚不清楚。藥學院張淩娟教授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皮膚醫學系院長Dr.RichardL.Gallo教授團隊合作發現,肥胖後過度堆積的成熟脂肪細胞降低了脂肪幹細胞及抗菌肽的表達,很可能是致使皮膚免疫力低下的罪魁禍首。

肥胖是導致皮膚感染細菌的重要風險因素,但肥胖是如何使皮膚抵禦微生物能力受損的機制尚不清楚。藥學院張淩娟教授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皮膚醫學系院長Dr. Richard L. Gallo教授團隊合作發現,肥胖後過度堆積的成熟脂肪細胞降低了脂肪幹細胞及抗菌肽的表達,很可能是致使皮膚免疫力低下的罪魁禍首。這項成果於1月20日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

張淩娟教授在前期研究(Zhang et al,Science,2015;Zhang,et al,Immunity,2016)中已經發現,皮下脂肪細胞作為皮膚的最後一道防線,有很重要的免疫抗菌功能,分化中的脂肪細胞釋放大量抗菌肽,這是一種人自源抗生素,能有效地抑制細菌生長。其進一步研究(Zhang,et al,Immunity,2019)還闡明了老化過程中皮膚遺失有分化力的脂肪細胞,導致天然免疫抗菌能力下降的機制。

在最新的研究中,張淩娟教授團隊發現,高脂飲食餵養的小鼠皮膚有大量成熟脂肪細胞增生,這類成熟脂肪細胞釋放生長因數TGFβ,反而降低了脂肪幹細胞分化及表達抗菌肽的能力,使肥胖小鼠容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PPARγ激動劑羅格列酮或TGFβ受體抑制劑可恢復肥胖小鼠的皮膚防禦金葡菌感染的能力。

在肥胖人群的皮膚裏,因肥胖導致皮膚成熟脂肪過度堆積,從而使得皮膚免疫力下降的現象也存在,囙此上述化合物或能用於治療和肥胖相關的皮膚免疫性疾病。這項最新研究為肥胖是如何導致皮膚抵禦微生物能力受損提供了一個新的機制,不但讓我們瞭解到了肥胖如何改變皮膚免疫系統,也會為今後研究肥胖及肥胖導致的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病理、藥理研究,及藥物研發提供新思路。

論文題為“Diet-induced obesity promotes infection by impairment of the innate antimicrobial defense function of dermal adipocyte progenitors”(飲食誘導的肥胖通過損害皮膚脂肪細胞幹細胞固有的抗菌防禦功能來促進感染),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研究工作依託廈門大學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藥學院和美國UCSD皮膚醫學院共同完成,張淩娟教授為文章的第一作者,其與Richard Gallo教授是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廈門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多名廈門大學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張小薇、尹梅梅,碩士研究生吳帥)參與了本項研究。該項目研究得到了張淩娟教授主持的國自然面上項目(81971551)以及廈門大學雙一流啟動基金的支持。

文章連結: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3/577/eabb5280

本文轉載於廈門大學新聞網(https://news.xmu.edu.cn),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平臺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與我方聯系,我方將在核實情况後對相關內容做删除或保留處理!聯繫郵箱:yzhao@koushare.com

本文標題: 廈門大學張淩娟教授團隊發現肥胖後脂肪細胞過度堆積導致皮膚抗菌免疫力低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67175295819
相关資料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洪詩雅教授發表脂代謝調控巨噬細胞功能綜述論文
巨噬細胞是先天免疫系統的重要構成,分佈在機體內的幾乎每一個組織中。時至今日,巨噬細胞已經被證明是一個能够在多種生理病理情况下發揮維持組織穩態、宿主防禦及組織修復等功能的多能免疫細胞。有研究顯示巨噬細胞的脂代謝能够調控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及炎症
標籤: 巨噬細胞 科普 調控
北京大學公共學院詹思延課題組在《柳葉刀》發文報導中國門急診抗菌藥物處方研究成果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詹思延教授課題組和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邊佳明教授課題組合作,完成了中國最大規模1.7億張門急診抗菌藥物處方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我國門急診抗菌藥物處方率達標,但用藥指征仍需規範。《柳葉刀-感染病學》1月28日線上發表了這
標籤: 柳葉刀 藥品
安光所在多角度偏振成像儀面陣探測器非均勻性校正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DPC利用大視場、多角度數據探測氣溶膠和雲偏振輻射特性,探測器輻射響應非均勻性影響多角度遙感圖像數據的準確性,DPC穿軌100°大視場的偏振數據融合依賴像面非均勻性平衡校正。非均勻性的校正涉及探測器、光學鏡頭、濾光片和空間雜散光等多種因素。
標籤: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蔔鵬程、閻錫蘊團隊揭示CD146促進肥胖發生的分子機制
CD146分子於1987年作為黑色素瘤標誌分子被發現。閻錫蘊團隊在前期研究中發現,CD146在胚胎發育早期高表達,在成體正常組織中表達很少,但在脂肪組織卻有顯著的高表達水准,然而該分子在脂肪組織中的功能卻沒有報導。機制研究發現,CD146在
標籤: 科學 科普 脂肪細胞